‹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19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1Rank: 11Rank: 11

妈豆
118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59 
1#
发表于 2008-9-16 08:5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二、胃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 三、衣被要保暖。<因此,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导致胃病发作。 四、胃气痛可解释为“胃受气就痛”。不言而喻,消气寻乐是养好胃的一宝;过度紧张和无规律生活也是诱发胃病的祸根,适度减小精神压力、养成良好生活规律是养胃的好办法。 五、饮食五宜 1 宜晨起早食(护胃、防寒、提高血糖); 2 宜少量多餐(4-5餐/日); 3 宜细嚼慢咽 4 宜食品温热; 5 宜营养全面(五谷杂粮品种多、葷素搭配莫忌口,以保证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六大营养要素)。 6睡前喝一杯酸奶,很养胃又美容!! 六、饮食五忌 1 忌粗硬大块或粗纤维食物; 2 忌嗜好炸煎烤腌渍食物; 3 忌过分甜咸寒辣食品; - 4 忌浓茶浓咖啡和过量烟酒; 5 忌巳确认吃了会引起胃部不适的食物。. 七、加强胃粘膜保护 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喝牛奶,在胃粘膜表面形成蛋白膜保护层来避免胃粘膜暴露受到某些化学致病物质(如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和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毒素等)的刺激;副食品方面要注意多吃些容易消化的蛋白质(如鸡蛋、嫩肉)以利于结合、消耗掉胃内多余的胃酸和胃蛋白酶而避免自我消化,同时也为基本营养和粘膜修复提供保障。 八、心理平衡 据心理卫生学研究证明,心态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胃病患者要保持心态平衡,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尽量避免紧张、恼怒、焦虑、忧郁等情绪的影响,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最后,再教大家做一个健胃按摩操。 胃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一些适量运动。除了一般的力所能及的体能锻炼外,每天要进行腹部的自我按摩,它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卓有成效的选择。通过自我按摩胃腹部,能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 方法是: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脐)周围揉摩各30-50次。此外,追加揉摩两腿足三里(左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100次。每天早晚两次。随着按摩的坚持,胃肠部必有反应,或打嗝,或肠鸣,或肛门排气等,这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应,是对胃肠刺激相适应的结果。自我按摩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所以服药的请不要停药;但随着胃动力的逐步增强,可以慢慢减药。为了防止胃病复发,持续自我按摩是一辈子的事,有百利而无一弊,既能防治肠胃病,还能提高其他器官的功能,如肾及泌尿系器官的功能等。 希望我所有的朋友们都能照顾好自己,祝大家身体健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97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16 
额有胃病,可喜欢吃辣,戒不了口!1wanwan011 1wanwan011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59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05 

十人九胃

胃病一般属于慢性疾病,跟生活习惯和饮食非常相关,一般注意饮食和规律生活、尽量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对肠胃有刺激性或者不太好消化的食物了,1wanwan171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771  
宝宝生日
2011-03-26 
帖子
224 
1wanwan531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75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261 
1wanwan761 1wanwan761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妈豆
17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1 
送你一朵1wanwan761 ,谢谢,偶有胃病很多年,试试你的房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胃。转来给所有有胃病的朋友!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