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43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豆
17498  
宝宝生日
2008-08-11 
帖子
2784 
1#
发表于 2009-12-7 16:2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前几天大家热议的二胎政策放宽的事,还仅仅是在专家建议阶段。看来符合条件想要二胎的亲们,还要再等等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豆
17498  
宝宝生日
2008-08-11 
帖子
2784 
转一篇文章: 日前,人民日报载文建议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而吉林延边则直接将建议变成了现实。根据延边人大最新通过的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夫妻,不论是朝鲜族还是汉族,均可生育二胎。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且为农业户口,可生育三胎。 其实社会各界关于放开二胎的呼声由来已久,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红利的终结。当然,也存在着“一孩”政策造成老年人口为四、成年人口为二、少年人口为一的“四二一”的代际结构,加重社会负担的严峻挑战。 因此,按照人民日报文章的建议,其一,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其二,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实施,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其三,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 我相信,来自党报的声音一定是某种政策调整的前兆,而且针对的是实行了30多年的国策,因此显得非比寻常。而延边之举同时发生,则可视为投石问路。 但我觉得,现在如果盲目放开二胎政策不一定能使老年人获得更幸福温馨的晚年生活,这主要由于随着时代嬗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赡养模式逐步被打破,几年前,孔孟的家乡山东就出现过多子女家庭的老人无人赡养的惨剧———竟出现了多个自发组建的“躲儿庄”。据统计,在上海、北京等地,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三成,最近官方组织的全国志愿者日活动的主题是“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主导模式竟是“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与此同时,随着就业压力的激增,都市啃老族也在快速上升。 此举还可能将使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年轻人沦为“孩奴”———在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的压力下。据专家推算,北京等大城市目前育龄夫妇每8对就有1对是丁克家庭。即使从补充劳动力的角度考虑,但结合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过去的生育规律,越贫穷落后的地区越追求多子多福,且越没有能力支付培养孩子成才的抚养成本。所以,放开数量控制却很难实现整体人口素质结构的改变和升级。 其背后的根本在于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尽管政府已经下大气力建立了多层次的“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保模式,但结合13亿人口的巨大基数以及当前保增长为主旨的发展要义,短时间根本无法支付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何况中国社会目前贫富差距巨大,全面放开二胎只会成为中高收入人群进一步剥夺弱势人群二代生存发展机会的温床。 所以,从更长远、更全局的眼光衡量,喧嚣的全面放开二胎的鼓噪有可能酿成一场灾难。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1082  
宝宝生日
2007-03-16 
帖子
1862 
总算有趋势了 耐心等吧
加油我的小男子汉~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4175  
宝宝生日
2008-12-16 
帖子
13754 
呵呵耐心的等啊 没事我一会半会也不要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8053  
宝宝生日
2007 
帖子
5627 
估计俺的等到40了,那时就是让生我都不会生的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446  
宝宝生日
2007-03-12 
帖子
1185 
其实放开不一定是好事,现在国家终于能有些钱放到医疗和养老上面了,以后人再更多了,保障方面的就会差了,毕竟国家的钱就那么多,养的人多了,一人均,社会的各项福利就相应的差了
一一妈妈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21363  
宝宝生日
2008-08-11 
帖子
2677 
放不放的跟我也没关系,我们两口子都不是独生子女,我也没有再生的意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放开二胎政策还仅是专家建议阶段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