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8406
- 在线时间
- 25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4
- 帖子
- 119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8298
- 精华
- 2
- UID
- 6330172
    
- 妈豆
- 8406
- 宝宝生日
- 2011-01-01
- 帖子
- 1191
|
家长声音
“自己的小孩自己管不了”
由于不满幼儿园的批量化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多个地方出现了“在家上学”的案例。那么那些把孩子送上幼儿园的家长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呢?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虽然有父母支持这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大多数父母并不认同“在家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在家上学”会失去融入集体的机会,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支持▶▶
孩子的天性得到发展
在网上看到陈继文不断更新的育儿日记,家住南山的李女士对夫妻俩非常佩服,并在网上“偷师”他们的育儿方法。她觉得,相比一些幼儿园的教育方法,陈继文夫妇对儿子的教育似乎要好很多。
李女士4岁的儿子正在南山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小班,她没想到幼儿园学习完全就像在上小学。“老师每天在教写字、算术,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写字、算术。”这样的超龄教学让李女士为儿子感到很难受,“我们做家长的真不愿意这么小的孩子就学这么多文化知识,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学唱歌跳舞、出去玩耍、培养兴趣之类的,我们也希望老师从这些方面下手,而不是去教读书写字。”
李女士说,看到陈继文那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她很欣赏,觉得只有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自由成长,天性也会自然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或者父母的话。“看到孩子那么辛苦,她真的很想像奥哥的爸妈一样把孩子接回家。“但是我们平时工作很忙,自己也不是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只好把他留在幼儿园,让孩子慢慢去习惯吧。”
反对▶▶
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孩子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在集体里才能培养,没有集体的环境怎么培养呢?”刘女士的孩子4岁半,正在幼儿园读中班,她说即使学校再差也不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刘女士觉得孩子应该要在集体里成长,父母在家里教只是单方面的传授,但孩子在集体里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后上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要在大集体里的,孩子交际能力可能会缺失,而在学校孩子的主动性会加强,不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肖女士的孩子两岁半上幼儿园,现在读大班。“在家里他会觉得谁都要听他的,但是在幼儿园里,他就会知道原来不是这回事。”肖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容易变得自私,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明白如何尊重别人。“有时候他以为学校的玩具是他的,就拿回家来,我会告诉他这是学校的,是公共财物,不是你的私人财物。你拿回来要告诉老师,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拿回来,但是玩完立马要还回去。”
温先生的孩子在读中班,他也觉得儿童主要还是要学习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在心理上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早期教育还谈不上因材施教的问题,能够学一点礼仪方面的就可以了,知识方面等上小学后再去慢慢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