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是哭着上学去,哭着放学来,还隔三差五的生场小病。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吧,家长们既不放心又心疼;请两天假吧,又怕助长了宝宝的厌学情绪。幼教专家表示,在宝宝入园的哭闹期家长要软硬兼施,既要狠下心来坚持接送,帮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又要悉心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健康,防止孩子因情绪低落而生病。
“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所有的孩子都有哭闹现象。”济南市直机关幼儿园的宗桂萍园长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和玩具都是陌生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不在跟前,自己不再是被关注、呵护的焦点。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让宝宝手足无措,哭闹成为唯一的发泄出口。 “孩子哭着入园,放学的时候还是眼泪汪汪的,会不会在幼儿园哭了一整天?”面对家长们的疑问,经五路幼儿园的孙萌老师表示,其实孩子的哭闹是间歇性的。一般,宝宝在刚入园时哭一会儿;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吃饭、上厕所时,他会因为能力不足或想妈妈而委屈地哭,放学时见到妈妈再哭一下表达自己的不满。孙萌表示,大部分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持续一个月,有的孩子一开始哭得凶,随着时间推延会逐渐适应;有的孩子一入园很适应,过两天新鲜感过去了,就开始哭闹。哭闹持续时间最长的,往往是那些不能坚持每天入园的孩子,“越是不能坚持入园,孩子就适应得越慢,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就越大,这样的孩子哭闹期甚至超过1年。”孙萌说。 如何帮孩子度过哭闹期呢?宗桂萍表示,虽然每个孩子都会哭闹,但具体的原因还是因人而异的,家长最好能对症下药。 ○恐惧幼儿园 平常家长言谈中,父母给孩子传递了幼儿园的负面信息,如“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管你”,孩子自然恐惧上幼儿园。家长要多从积极方面表述幼儿园生活,如在幼儿园可以学本领,交朋友等。 ○分离焦虑 全职妈妈或祖辈带大的孩子依赖性强,一旦入园分离焦虑也表现得比较严重。父母要加强孩子的自理、自立训练,同时要遵守和孩子之间的约定,答应了孩子4点半去接他,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言而无信,从而加重焦虑情绪。 ○试探家长的底线 幼儿园没有家里舒服,得到的关注与照顾没有家里多。有的孩子就用哭闹、甚至谎称肚子痛等理由来试探家长的底线,以达到不去幼儿园的目的。对这类型宝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坚持送他去幼儿园,否则他不去幼儿园的借口会越来越多、次数也会越来越频繁。 宝贝平常很少生病,为啥一入园就隔三差五的小病不断呢?很多家长甚至因此怀疑幼儿园的卫生和饮食安全。“生活环境和幼儿情绪的波动是新生生病的主要原因。”孙萌老师解释说,孩子入院前,生活起居都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病原体比较少,进入幼儿园后,孩子接触的小朋友多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个孩子生病,很容易就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此外,孩子饮食起居习惯的改变,对他生理是一种挑战,而情绪的波动和低落,也会引发生理的失调,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体质下降,从而引发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 宗桂萍表示,孩子一旦生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最好在家静养。同时,家长要每天和孩子一块儿回顾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有趣的事,保持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好感。孩子痊愈后及时送孩子回幼儿园,否则入园不规律,会延长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和疾病易感期。因此,入园初期,家长要悉心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帮孩子度过这段疾病易感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多喝水 秋季干燥,人体本身缺水,宝贝在适应期又常哭泣,很容易消耗太多水分。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宝贝补水,多吃水果蔬菜。 ○适当增加营养 如果孩子入园后食欲不振,家长可做些蛋白质丰富好吸收的食物。在刚入园那段时间,不要强求孩子吃得跟以前一样多,也别随便给孩子加餐,否则积住食,反而容易生病。 ○帮宝贝放松心情 家长多给孩子爱抚和肌肤之亲,这样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重建。睡觉时,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让他听着故事入睡。 ○回家先消毒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最好把外衣外裤都换掉,勤洗手洗脸,减少感染几率。如果得知周围有孩子生病,可以给孩子喝点板蓝根或是吃点大蒜加以预防。 ○增加户外运动平常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晒太阳,到户外多呼吸新鲜空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减少生病的几率。
在处理宝宝入园这件事情上,需要多耗费精力去处理的是宝宝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克服得越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速度越快,他越快乐,遭遇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在处理宝宝分离焦虑的问题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诀窍:
1.平和地看待与认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不管幼儿园环境多好,孩子多外向,离开妈妈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与一些陌生人相处,对宝宝来说都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件。因此,平和地看待并认可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传递给他一个信息:这个事情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家长的态度就会无形中给他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宝宝入园之后,他的分离焦虑克服之后,也会出现反复,这也很正常。平和地看待就好了。
2.允许宝宝发泄情绪。入园之后,宝宝的性情短时间内有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他可能变得比较烦躁、比较粘人,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此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泄情绪,跟他共情可以帮助他释放压力。一旦这种压力释放出去,他的分离焦虑也就减轻了。
3. 不要给宝宝任何负面的暗示。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回到家经常会问他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好吗?有没有哭?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有没有批评你?类似的问题经常会带给宝宝一些负面的暗示,让他对幼儿园产生警惕与抵制的情绪。如果不知道问什么,那就干脆不问,让他在家里的生活维持入园前的状态反而会更好些。
4.给宝宝找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把宝宝带进幼儿园之后,选定某个老师,将他交给这个老师,并且当着宝宝的面对这个老师说:“我把你交给**老师,我相信这个老师一定会爱你。”家长在对着宝宝说这个话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是给了宝宝一种积极的暗示,同时,家长的这番话也会让这个老师非常感动,他也会更多地承担责任。
5.家长本身的焦虑也需要找个释放的出口。分离焦虑不是宝宝的专利,家长也有。所以,宝宝入园之后,家长也会寝食难安,很多家长甚至会悄悄地跑到幼儿园去看,去听,试图借此了解宝宝的情况。家长的这些行为就是焦虑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家长的这种焦虑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害无益。既然把宝宝送进了幼儿园,那就放宽心,坦然地去面对吧。毕竟,宝宝终究是要走入社会的 在家里,爸爸妈妈们也要注意:
1、不要给孩子灌输“别让人家欺负你哟”这样的思想。孩子会认为别人可能欺负自己,总是防备着其他小朋友,不利于尽早融入集体生活。
2、经常表扬鼓励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和平相处,在小区里见到同龄的孩子可以让他们一起玩。让他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3、要引导孩子与家中亲人平等交往,不能以孩子为中心,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教育孩子尊重家中亲人,而家长也必须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互爱、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合群性格。
4、家长应引导孩子经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家人做家务,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5、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宝宝到了幼儿园不能单独自己外出,或一个人回家。不小心摔倒是要先用手扶地,不爬高,不玩尖利的物品。 这些话要多说 ○“上幼儿园就要离开爸爸妈妈,一个人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但到了时间爸爸妈妈会来接你。” ○“幼儿园是许多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和生活的地方,幼儿园里朋友多、玩具多,很有趣。” ○“上幼儿园是因为你长大了,要学知识学本领了。” ○“上了幼儿园就要开始自己照顾自己,要自己吃饭、擦鼻涕、大小便和睡觉,如果有困难,老师会帮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