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29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金宝贝文东中心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420  
宝宝生日
2010-12-31 
帖子
207 
1#
发表于 2010-4-23 10:5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试验表明,动物会逐渐做出被增强的行为,而不做得不到增强的行为。多数研究都把重点放在增强物的有无、质量、种类、延迟等等变项。一直到30年代末期,斯金纳研究获得结论认为人或者动物在学习时,如果每一次行为都得到适当的反应,接受一个增强物,然后给予消弱,这种情况下其消弱比较快;而如果在人或动物的良好行为当中,能得到增强的行为仅有若干百分比的话,而后若对其消弱,则其消弱较慢。换言之,对良好行为的继续(或100%)增强比部分增强更容易被消弱。这项实验结果说明人类行为乃由增强物的安排确定,然而在行为养成的初期,行为后果若能每次都获得增强时,其再度出现的机率强化了。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并进一步印证上述说法。
    有些人认为,孩子排鞋行为极其平常,有什么好大惊小怪?一般家长就因为持这种看法而忽视良好行为的建立,只有部分家长能稍加注意,适时予以激励,排鞋行为就会继续出现。假若在儿童良好行为开始形成的这个阶段,都能继续予以增强,则排鞋行为就会强化,历久不衰。
    当孩子心平气和跟父母说话时,得不到他们的反应,于是孩子只有提高半音,才会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情况因继续出现,导致孩子大嗓子的形成。父母了解关键后,反其道而行,便可改善孩子的毛病。   
    儿童读书多少需要成就感的鼓励,总期待能表现良好,分数高,得满分,这种成就感会引起孩子读书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就是因为每次都能获得满分,强化学习动机,终于名列前茅。    .
    上面3个例子,内容虽然不同,但具有两个相同点。一是都是利用激励方法,使孩子良好行为再度出现;二是每次出现良好行为时都获得增强的后果,此种激励方式就是本章所讨论的主题——继续增强。所谓继续增强是指个体每次行为的发生,都给予适当的增强物予以鼓励,这是增强方式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获得所欲后果的可能率是百分之百。
    在自然环境中,继续增强的情形并不是很多见。渔翁每次放线不可能都有鱼儿上钩;农夫播种不可能年年丰收;男孩约女友出游,不可能每次都获得对方含笑首肯,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事实上在日常生活里,各种行为获得百分之百的收获,似无可能,但在良好行为获得的初期,都能获得增强,这却是必须的。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妈豆
651  
宝宝生日
2009-12-01 
帖子
101 
良好的行为需要激励得以巩固,当然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宝宝(5个月~7个月)社交参考阶段 能仔细解释解释上面的话吗?我宝快5个月了,,谢谢
布布妈团长编号:mw10016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妈豆
74954  
宝宝生日
2009-10-11 
帖子
35464 

拍卖

原帖由 老天 于 2010-4-23 23:19 发表
良好的行为需要激励得以巩固,当然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宝宝(5个月~7个月)社交参考阶段

能仔细解释解释上面的话吗?我宝快5个月了,,谢谢



我的理解就是 孩子的一些非常好的行为 比如有意识的喊人  要抱抱  再见 进门的时候敲门 或者自己会翻身 会爬  都应该得到家长的奖励

这种奖励可以是一个微笑 一个孩子喜欢的拥抱或者抚摸等等  
用孩子最喜欢的音调表扬他
他也感到高兴 会回馈给你幸福的微笑
明白你喜欢他这样做
那么他就会保持这种行为来讨好你

哈哈 不对的地方请指正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运用 正确的鼓励 塑造 孩子的 良好 行为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