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9 | 浏览: 66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1#
发表于 2010-8-24 15:3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转帖:

*元奶粉“激素门”事发之后,*元奶粉究竟是否会导致婴儿的“性早熟”?这个问题牵动了亿万公众的心。日前,卫生部公布对*元奶粉的检测结果,称*元乳粉与武汉3名婴幼儿的性早熟无关,并证实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对此,湖南省儿童医院博士后董静认为:卫生部的检测结果是在忽悠公众,“是在帮助*元公司欺骗消费者;是在继续让有害的*元奶粉毒害儿童身体!”
  董博士对卫生部的检测结果提出了诸多疑问——
  第一,奶粉中的内源性雌激素和内源性孕激素的检出值范围,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那么这个检出值范围是谁制定出来的?
  第二,患儿家中*元乳粉存留样品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这个检测值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奶粉中本身就有的吗?已检测出来的激素,并未说明是从一个婴儿身上检测出来的,还是从三个婴儿身上检测出来的?抑或是从三个婴儿再加别的婴儿身上检测出来的?作为研究儿童食品的专家,董博士认为说*元奶粉不含激素,这是在明打明地欺骗公众!
  第三,从42个婴儿里面抽选出一个进行检测,这种抽选抽检的方法极不科学。8月15日女婴小彤的父亲吴先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质疑:“为什么42份*元奶粉样本中仅1份采自患儿家庭?”科学的抽检方法应当是:对100%地喝了*元奶粉的婴儿和完全没有喝*元奶粉的婴儿进行抽检,然后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第四,为什么没有喝过*元乳粉的婴儿没有出现“性早熟”?没有出现乳房早发育现象呢?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被报道后,广东、江西、山东等地也发现了同类情况,她们喝的都是*元奶粉,因此家长们有理由怀疑是*元奶粉惹的祸。
  第五,为了取信于公众,作为官方机构的国家卫生部,应将检测的原始证据公布于众。董博士说,*元奶粉与婴儿发育有无关系,不能轻易而草率地下结论;婴儿食品问题,是事关下一代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的大事,相关部门理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处理这件事。董博士希望全国各地的食品检验专家和营养学专家,要进一步对*元奶粉进行鉴定和科学论证,拿出令人信服的检测结果来。


  笔者认为,一些有良知的专家和许多消费者,对卫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持怀疑态度,是有原因的。以往,每当爆出某种食品尤其是名牌食品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总会有所谓“权威”站出来为该产品的生产者说话,宣称该产品“质量没问题,可放心食用”云云。相关的政府部门也会有头头脑脑借助媒体,表明该产品的生产者如何如何重视抓产品质量,乃至当众进行“吃”、“尝”、“喝”“问题产品”的表演。一时间,甲地的领导带头吃“问题闸蟹”;乙地的领导当众吃“问题鸡蛋”;丙地的领导公开吃“问题椪柑”......领导们这样做的目的,其意图在于告诉公众,这些“问题食品”没问题,质量完全合格。一方面,消费者是明明白白的“问题”食品受害者,一方面是“权威”和官方对“问题”的否定,次数多了,便把公众的脑袋搅糊了。联想到“利益驱动”四个字,公众便越来越不相信“权威”和官方的表态了。因为在中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企业的产品出了问题,且其负面影响扩散之后,便马上会进行“危机公关”——请“权威”机构鉴定;请专家发表看法;请领导消除“负面影响”;请媒体记者“辟谣”等等,以避免自己的利益遭受更大的损失。但这后面,都是由利益驱动的:请专家得打红包;请领导出面,除了红包还有JDP的诱惑;请媒体记者是以广告投入作为交换条件的。

  对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的缺位,也是造成公众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的原因。就以奶粉检测为例吧,一些质监部门表示,只有部分激素项目能做检测,比如黄体酮等。有些激素即使是理论上可以检测,但也缺乏检测标准。事件发生后,农业部紧急组织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奶及奶制品中三种雌激素检测方法,并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但有关人士表示,这次奶粉雌激素检测的标准是临时制定的,检测项目此前没有先例,属于探索性检测。同时,对于奶制品雌激素的检测,国内至今尚无获得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在此之前,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也是由于当时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中没有对三聚氰胺的检测项目。今年7月初麦当劳麦乐鸡事件中,有关方面也表示,以往对麦乐鸡的日常检测项目包括亚硝酸盐、苏丹红等,引起质疑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不在日常监测项目之列。

  我想,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有关部门是到了该检讨自己工作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过会有这么多问题食品?为什么公众对政府部门如此的不信任?还有那些食品生产厂家,究竟是利润重要还是人命重要?消费者的利益究竟谁来保护?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部门究竟有哪些?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做什么?食品安全大于天。忽视食品安全便是忽视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愈来愈重视食品的安全了,我们的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务必以民众的需要为己任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在应民众之需时也恰好体现了人民政府的要义。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哪些因素导致婴儿“性早熟”?

哪些因素导致婴儿“性早熟” 可导致婴儿“性早熟”的食品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禽肉、特别是禽颈: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声称能使孩子“更高更壮”的儿童口服液: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可导致婴儿“性早熟”的奶瓶 ●给婴儿使用PC材质的奶瓶:PC也叫聚碳酸酯,是国内绝大多数塑料奶瓶的常见原材料。PC奶瓶中含有“双酚A(BPA)”,而“双酚A”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具有雌性激素的功能。喂奶时让婴儿吮吸PC奶瓶,等于让小宝宝“每餐补充雌性激素”。 长时间使用,可能造成男宝宝日后不孕不育以及女性化,女宝宝出现月经提前、乳腺发育等性早熟现象。 而且,“双酚A”更是一种“致癌”物质,导致男宝宝成年后易患前列腺癌,女宝宝成年后易患乳腺癌;所以,在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早已禁用PC奶瓶(建议您上“百度”网搜索“PC奶瓶双酚A”)。因为婴儿尚未象成人一样大量吃喝可导致“性早熟”的食品,因而更要小心PC奶瓶的危害性。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如何判断“假性性早熟”和真正性早熟 父母与孩子一起洗澡时,如果发现孩子有“第二性征”萌动的苗头,不要惊慌失措。某些“假性性早熟”往往是由内分泌的阶段性波动引起,孩子的骨龄并未超前,一般称之为“假性性早熟”。 一旦拍片发现骨龄超前,可确诊为“性早熟”。作为父母,也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发育会有点麻烦,“你愿意少吃些炸鸡腿,愿意好好锻炼,跟同学们一样长大吗?” 如果父母不把“性早熟”说成洪水猛兽,孩子也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饮食调控方案也容易得到配合。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美国史代尔集团公司生产的翻不漏奶瓶系列产品完全根据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婴儿瓶、杯卫生、品质的要求,率先在国内全部使用高硼硅、PP材料,产品100%无PC材料、无毒、无双酚-A等致癌物质。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赞扬。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
棱儿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0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36 
!!!!!!!!!!1
芊芊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19  
宝宝生日
2010-06-19 
帖子
31 
O(∩_∩)O哈哈~恐怖!!!
能能妈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3599  
宝宝生日
2010-05-28 
帖子
1105 
好恐怖
baobeizhishang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332  
宝宝生日
2000-01-10 
帖子
441 
din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话说婴儿的“性早熟”---危机无处不在?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