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50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优+宝贝

初 二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222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185 
1#
发表于 2011-10-17 11:0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你知道吗?孕期保健并不只在孕妇妊娠时才开始。对于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单纯产前保健模式有局限性。

  攻略1:遗传咨询,评估风险策略

  某种遗传病是否会在下一代有再发风险?如何才能提升生育质量?可以在妊娠开始前向专业医生进行遗传咨询。通过这种专业咨询可使夫妻及有关家属对某些遗传病有全面的了解,选择最适当的决策。

  一般来说,需进行遗传咨询的高危对象有:①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性畸形者;②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③曾生育过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夫妇;④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⑤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⑥35岁以上的高龄夫妇;⑦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夫妇;⑧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孕妇;⑨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的夫妇。

  攻略2:改变避孕方式,改善子宫环境

  良好的子宫环境是孕育胎儿的基础。而在计划怀孕之前,必须改变避孕方式(比如改用避孕套或安全期避孕法等),从而改善子宫环境,为孕育胎儿做好准备。

  ■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需停服避孕药,最好等待月经恢复2-3个周期再怀孕;使用长效口服避孕药者,需停服避孕药,等待月经恢复3-6个周期再怀孕。

  ■使用皮下埋植避孕者:需取出埋植在皮下的硅胶小管或小棒,等待月经恢复2-3个周期后再怀孕。

  ■使用宫内节育器者:需取出节育器,等待月经恢复2-3个周期后再怀孕。

  ■注射长效避孕针者:需等待月经恢复3-6个周期后再怀孕。
 攻略3:控制体重,减少母婴隐患

  无论孕前多么注意控制饮食,为了能给胎儿足够的营养,很多妇女一旦怀孕都放弃了以前的饮食控制计划。饮食过度会导致体重增长过快,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各种并发症。此外,饮食过度引发的胎儿过大又会增加了剖宫产、手术助产、产道裂伤的危险。所以,在孕前,就应尽量将自己的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孕期体重到底增加多少是合适的?下面是以单胎孕妇为例的建议:

  ■ 孕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以7千-8千克为宜,孕中期开始每周体重增加不宜超过300克;

  ■ 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的适宜值为12千-12.5千克,孕中期开始每周体重增加400克;

  ■ 孕前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的目标值为14千-15千克,孕中期开始每周体重增加500克。

  攻略4:谨慎用药,降低潜在威胁

  除了无意识用药以外,不少妇女在妊娠前可能已经患有需要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但是,如果准备怀孕,就应该在内科医生和产科医生的共同指导和监护下,谨慎用药,合理调整原有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以便顺利渡过妊娠期完成分娩。

  有些疾病如没有控制好,会使女性在孕后病情加重并可能对胎儿造成感染或生长发育障碍。遇到这一情况应暂缓怀孕,积极治疗后再作计划。如:频繁发作的癫痫,孕期的癫痫发作可引起孕妇和胎儿窒息缺氧,且治疗癫痫的药物大多对胎儿有害。




Rank: 11Rank: 11Rank: 11

妈豆
1159  
宝宝生日
2010-05-08 
帖子
174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84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224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705  
宝宝生日
 
帖子
400 
好长,我为什么对长文章没耐心看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准备要宝宝的妈妈真注意了,请参考攻略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