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82
- 在线时间
- 1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0-30
- 帖子
- 9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83
- 精华
- 0
- UID
- 6517907
  
- 妈豆
- 82
- 宝宝生日
- 2004-02-25
- 帖子
- 9
|

昨天是9月1日,每个幼儿园都在迎接新同学入园,集中的时段,会听到新班级的教室里哭声一片。围墙里,孩子泪流满面,嘶声裂肺的哭着要找妈妈爸爸;围墙外,家长担心不已,焦急的探头张望,揪心又内疚,复杂的情绪纠结在一起。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五个月前,2岁8个月的康康以及妈妈的身上,因此当宝妈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时,心中再次荡起当初的情绪。宝妈知道,这种情况至少要维持好几天,同时会在下周一的早上(9月6日)进入第二次高潮。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相比职业妈妈,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和分析孩子入园适应期的感受,结合宝妈丰厚而扎实的育儿理论,总结以下经验,分享给摸索和忙碌中的爸爸妈妈们,希望能一同帮助小宝宝度过入园难关。
宝宝上幼儿园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能归属到两个方面:心态+技能。心态:同家长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技能:吃饭,穿衣,解决大小便等生活自理能力。
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心态和技能都存在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心态是前提,前提条件不具备,其他问题都是空谈,因此心态问题是重中之重;技能好,会带来成就感,促进心态好;技能差,会带来挫败感,促进心态差,因此,技能的好坏又反过来影响心态。
上幼儿园,应该做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这是一个预习问题,预习好肯定能取得实践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宝妈这篇文章不是说预习的,对于昨天已经上学的宝宝,预习已经是个历史,无论做了还是没做,宝妈希望能实实在在的帮您解决:我们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我们该如何帮助宝宝更好的适应!问题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一定要选择“此阶段”“紧急又重要”的“核心问题”,那就是这三个问题!
Q1:(心态)要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
这个问题是关于,要不要“让妈妈的爱一直延续到幼儿园”的问题!
首先,100%肯定的一个观点:宝宝熟悉的玩具/布偶/用品,对于宝宝处于陌生的环境里,是具有绝对的心理寄托与安慰的意义。这点我们甚至不需要站在宝宝的角度,想想自己也是相同的状况。当然究其理论根源,您可以再翻一遍美国的《斯波克育儿经》或者日本的《定本育儿百科》来再次肯定这个想法。
但是,请记住,中国幼儿园的老师,是不喜欢您的孩子带玩具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幼儿园孩子太多,教养和自理水平层次不齐,老师承担了过多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如何迅速进入管理状态,是重中之重。
当您的孩子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在吃饭的时候让他把玩具放下,有可能会引起他再次大哭;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要抢他的玩具又会引发一场争斗;玩具上没有名字,有时候宝宝的玩具放在幼儿园一段时间后又要来拿,可能被其他小朋友拿错带回家了,引发家长对幼儿园不必要的误解。
这些,都会给已经精力不足的老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所以,老师通常的做法是:她不会劝说您不要带玩具,省的和您费劲争论。聪明的老师,是当您的宝宝一进教室门,她们会收走孩子的玩具,放在孩子的小抽屉中,放学了再给他拿上。
缺乏耐心的老师会怎么做,我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第二天,当您问孩子还要不要带玩偶的时候,他可能一定要带,可能兴趣不大,甚至可能大哭一场,这都和这个玩偶第一天在幼儿园的遭遇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给陌生环境中的孩子,创造旧物的精神寄托,以延续妈妈的爱。
针对中国幼儿园具体情况,宝妈有几点建议的做法,可以参考:
A,不要带玩具上幼儿园,但是借助其他的物品,用孩子的必备用品,比如穿在身上的衣服,甚至身体的一部分,作为他的精神寄托。例如:(方法一)孩子衣服上的一只小熊,你可以让宝宝用小手摸一摸小熊,然后开心的对宝宝编个故事:小熊今天早上和妈妈说,他也想上幼儿园,他要陪着宝宝一起上幼儿园啦!等到第二天,您又可以问,今天宝宝想带上谁去幼儿园啊,小斑马吗?(比如条纹状的衣服,不一定真的要有小动物)!(方法二)您也可以常常亲吻孩子的手心,然后让他把拳头握住,告诉宝宝妈妈的爱就藏在他的小手里,会一直陪着他,等他到了幼儿园,分开的时候,您可以再亲吻一次,再把拳头握住,再说一次相同的话。
B, 和老师良好的沟通,带上必备的玩偶,或者带一只小到可以装在裤兜里的小玩偶。(方法一)您可以试图和老师沟通这个玩具对孩子的必要性,请老师放在孩子的小床上(不是天天带回家),在睡觉的时候,让孩子抱着它能更容易入睡(其实家长也许不知,每天中午睡觉前是哭声一片的另一个高潮,很多孩子都是哭累了睡着的,老师其实也很头痛)。(方法二)或者您可以带上一个微型的玩偶放在宝宝裤兜里,只有宝宝自己可以随时摸到,感到安慰,但是这个玩具一定要软,不要在宝宝摔跤的时候伤到他。
当然,这些所谓精神寄托,只是为了帮助宝宝度过这个入园的时期,宝宝的心态最终要调整为:学会从幼儿园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也学会自娱自乐,才是爱上幼儿园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