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4905
- 在线时间
- 417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8-11
- 帖子
- 600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270
- 精华
- 0
- UID
- 4963820
  
- 妈豆
- 4905
- 宝宝生日
- 2010-05-20
- 帖子
- 600
|

本帖最后由 班雅娴 于 2012-6-7 13:07 编辑
今年,手足口病又有抬头的趋势,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们应该如何尽早地发现手足口病的蛛丝马迹,做好预防护理措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闺女得手足口的时候查找的资料总结了一下给妈妈们看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90%的患者症状轻微,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同时会有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咽喉疼、头痛或者流涕等感冒的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
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毒传播三途径
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1.接触带病毒的污染物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引起感染。
2接触带病毒的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粪便、疱疹液等可通过接触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病从口入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的预防
一家庭与个人预防措施
3)让孩子养成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子、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4)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5)家长在接触孩子前、给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7)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 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8)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做好手的卫生 下列情况应及时洗手; 1)用餐前和上厕所后。 2)在与患儿接触后。 3)打喷嚏或咳嗽后。 5)外出回家后。 手足口病的护理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