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5513
- 在线时间
- 217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2-11
- 帖子
- 1266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558
- 精华
- 0
- UID
- 5446418
  
- 妈豆
- 5513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266
|

本帖最后由 小小爱小小 于 2012-10-31 09:32 编辑
四环游戏小组成立于2004年4月7号,至今已8年多。在一次对北京市西城区润德利综合市场的调研中,孩子们学前教育方面的缺失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期盼让我们决定成立游戏小组。我们这个项目是是一个由北师大师生发起的,旨在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学前教育的民间组织,该组织采用非正规教育组织形式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游戏小组的宗旨定位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地,家长们学习分享和互助的场所,志愿者们学以致用、回报社会和进行行动研究的基地。
http://blog.sina.com.cn/mysihuan
爱心 自立 分享 共建
这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张燕及其学生发起创办的育儿互助组织四环 游 戏 小 组 的 课堂———它创办于2004年,为新街口地区四环胡同内 “润德立市场”(又称“四环市场”)的流动儿童提供学前启蒙教育。这个不间断的城市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模式探索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有400余个学龄前儿童顺利“毕业”。
●不让摊位上的孩子虚度童年
下课后,孩子们陆续离开。收拾妥当后,丁丁检查了电费表,提醒同为学前教育研究生的马楠“没多少电了,待会要提醒赵校长去交”。然后她们开始下摊位走访,向家长询问孩子们在家的情况,了解他们最近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的细节。
———这是游戏小组每天的例行工作,从2004年持续到今。
担任游戏小组“会计”的小莉爸爸热情招呼走过摊位前的志愿者,他拿着一本《幼教博览》,指着尾页上的“弹珠迷宫”说:“这个玩具好,我正琢磨着做出来给孩子们玩”。她们又走到 “赵校长”的摊位前,商量小组租金筹集的事。“当家长们认识到父母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后,他们开始积极参加游戏小组的各项活动,主动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现在实行的家长委员会、家长自治基金等制度就是家长自己提出的,委员会定期选出‘校长’‘会计’负责小组的具体事宜”,丁丁说。
2004年初,张燕和她的研究生因为做一个农民工子女学前需求的调研,走进了四环农贸市场。他们看到市场上80多名学龄前儿童,除了少数在上幼儿园和学前班,多数孩子的学前教育呈空白状态。孩子们或者浑身脏兮兮疯跑打闹,或者坐在菜摊、杂货堆里玩耍,被“放养”在粗放、不安全的生活环境中。
创办游戏小组的想法,由此产生———通过某种组织形式,给这些跟随父母来京务工的流动儿童应有的学前教育,不让他们的童年虚度。张燕对学生说,“尽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
志愿者们来到四环市场,在摊贩家长茫然的注视下,开始带孩子们在市场空地上做游戏。持续7周的“游击作战”感动了市场管理办,他们腾出一间库房,连同小院略做修整,免费给游戏小组做活动场地,游戏小组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开始固定活动、制订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之后又辗转将场地迁至大半截胡同甲15号的院子。
“学龄前的教育并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是培养孩子诸如智力、运用感官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不只是在正规幼儿园才能得到的教育,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马楠介绍说,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以“游戏”为主,同时以行为养成、阅读能力、安全教育等为教育主题,探索一条面向流动儿童、具有文化适宜性的学前教育道路。
不过,在四环游戏小组,志愿者只充当“启蒙者”,家长才是教育主体。小组通过唤起摊贩家长的 “教育主体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把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落到日常生活之中。每天都有两三个“爸爸老师”或“妈妈老师”来小组值班,他们要领着孩子们做操、进行“蒙氏”活动、阅读故事,在志愿者上课的时候,还要担负起维持纪律、送孩子上厕所、保护孩子安全的责任。
脚下的路,马楠和丁丁这些志愿者每天都要一遍一遍来回走,“用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姐的话说,就是‘下刀子也要去’”。至于这条路他们会走多远,会走向何方,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好的幼儿教育不是靠金钱堆出来的
“作为四环游戏小组的一分子,我愿意积极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各项活动,承担起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按时保质地履行值班家长的责任,并在需要时对其他家长伸出援手。”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宣誓词把女儿小颖接到北京前,魏志红就已经四处打听四环游戏小组。“实惠,孩子和家长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其他摊贩的一致肯定终于让她下定决心把小颖接到身边。
她和丈夫来京打工已近八年,小颖由外公带着,因为两地相隔,孩子们和父母很疏离。2009年,魏志红春节回家,看到三岁半的小颖就想哭,“怯生生、黑乎乎、脏兮兮的,感觉都不是自己的孩子了”,她决定不再让这么小的孩子在湖北农村“留守”。
刚来游戏小组时,小颖非常不适应,性格也很孤僻,“其他小朋友说一句,摸一下就哭,脾气不可想象的任性”。
“志愿者老师真是从心里关心孩子,非常耐心、细心;慢慢地这孩子脾气好了,性格也好了”,魏志红对游戏小组非常感谢,“不是说教了多少字,他们是‘影响一生’的,在小组里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一生牢记心里”。
魏志红说,整个市场的家长都很感谢游戏小组,“现在我们不是只想到自己的孩子,那么多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最出力的还是志愿者们,他们不简单,刮风下雨都来”。
游戏小组的努力和成效也让家长们认识到:好的幼儿教育不是靠金钱堆出来的,而要靠智慧来创造。在这里,他们坚持“低投入、高收益”的信念,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设计课程。例如纸盒做成的宫灯、一次性纸杯做的太阳花,把易拉罐穿上两根绳能踩高跷,废报纸团起来外面裹上胶带便是小皮球,还有竹蜻蜓、自制陀螺、铁环、七巧板……巧手的爸爸们开发玩具,妈妈们则缝制沙包、窗帘等小组需要的其他物什。
除了一批学前教育的研究生,四环游戏小组七年的坚守也离不开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小组里有一批固定的来自其他专业以及外校的学生志愿者,小组被北京电视台、《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后,又不断有社会志愿者进驻。
年逾50的马伟华是四环游戏小组的长期志愿者,她是大兴一家幼儿园的园长,每天工作劳累,但是仍然坚持周末到四环游戏小组帮忙,“我很忙,但我还要来当志愿者,和你们张老师一样,总想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我既然知道了城市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就再也不能不管了”。
也许在济南也能组织一个民间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