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22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523  
宝宝生日
2009-08-16 
帖子
361 
1#
发表于 2013-8-13 12:2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周雨辰 于 2013-8-13 12:30 编辑

如何更快的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班幼儿一般都是2—3岁的孩子,刚刚离开温暖舒适的家,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哭闹现象让人烦恼,有的幼儿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天早晨哭着、喊着不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就是在街道上碰见老师,就赶紧拉着家长要躲开,家长想跟老师多说几句话,了解一下孩子入园的情况都很难,老师微笑的目光,在孩子眼中似忽都是凶神一样。最后只能是家长无奈,老师尴尬,大家互相走开。有的幼儿虽然不哭,却闷闷不乐,不太多说话,也不愿跟小朋友玩;有的幼儿甚至在家里都不敢提“幼儿园”三个字——难道真像有些家长猜儗的那样,是老师打孩子呢,还是小朋友互相打架呢?其实都不是。而是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罢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得到很好的效果:

一、有效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期”。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下面我们就对幼儿分离焦虑期进行分析:
1、环境的变化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起来,对自己家庭的生活环境非常的熟悉。初到幼儿园,园内的各种生活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陌生。摆满玩具的玩具柜、中午休息的小床、集体活动的小桌子等等即新奇又神秘。孩子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紧张的反映,产生分离焦虑。
2、 生理的变化


幼儿在家中自己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由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离开了家庭没有了家长的呵护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幼儿在一个新环境中由于紧张有时会有拉、尿、吐等生理上不适应的反映。幼儿自己许多的事情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往往也是孩子们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心理的变化
     

新的环境中,身边没有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人。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生理的变化使得幼儿在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不接受这个新的集体或排斥这个集体,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
二、 在了解和分析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的种种原因后。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开展来园前的准备活动。主动解决问题:

1、缩短老师和幼儿的距离,让幼儿在老师的身上能找到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


老师和新入园幼儿的距离,看似近在咫尺,其实却远在天涯。幼儿的思想特点、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空白,老师的温柔可亲、平易近人,甚至像妈妈一样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呵护,在幼儿纯真、稚嫩的眼神中看到的仍然是陌生,不可接近。所以师幼之间就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打破这个局面,跨越这个鸿沟的主导者是我们老师。作为一名小班老师,不但要细心呵护幼儿,让幼儿在幼儿园有一种安全感,还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幼儿的生活起居,让幼儿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在家妈妈能做到的事,在幼儿园老师也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让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幼儿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在思想上接纳了老师,认可了老师。这样,幼儿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给老师,幼儿才能对新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物感兴趣。

2
、缩短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取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让家长感觉孩子放在幼儿园就像放在家中一样的放心。


入园前,孩子是在家长的怀抱中长大的,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只有家长最清楚。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多取得联系,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记录在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时,也让家长对幼教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家长的配合下,老师的工作也就顺利了许多。比如,刚开学初的几周,大部分幼儿早晨入园时大哭大闹,不愿上幼儿园,有些幼儿第一天上幼儿园还罢了,感觉幼儿园的教室新奇,是他没去过的地方。第二天就很难送他入园了;有的是第一周罢了,随后两周就哭闹得更厉害了。这时,家长往往会用猜儗的目光和语气问老师:“这孩子前几天上幼儿园时还罢了,虽然不想来,哄哄也就来了,这几天怎回事呢?提起幼儿园都吓得不得了,我们往幼儿园这条路上一走就哭,是和小朋友打架吃亏了,还是怎么的?”有的家长干脆就不用含蓄直接地说:是不是有老师打孩子呢。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们对待家长比对待孩子还要有耐心。人们都认为小班幼儿难带,其实,我认为小班幼儿难管理、难相处没过于小班幼儿的家长。所以,做好家长的工作,缩短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送孩子入园是小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搞好小班工作的重要环节。

3
、做一个“孩子王”。要学会跟孩子玩,让孩子和老师在一起时,感觉老师不是大人,而是一位魅力无穷的小伙伴。

孩子和老师在一起时,让老师的笑声带动孩子都笑起来,让老师的快乐带动孩子乐起来。关于这一点我曾专门写了一个论题叫:“玩的妙用”其中详细地写出我怎样在实践中带小班幼儿玩,孩子都很喜欢和我玩。每当我问孩子们喜欢和胡老师玩吗?孩子们会高兴的说喜欢,事实上,每当我带他们玩“吹泡泡、保龄球、抛皮球、钻山洞、咪咪转——”就再也听不到孩子的哭声,听到的却是孩子欢快地笑声,看到的是孩子们嬉戏追逐的身影。

当然,学会跟孩子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观察、去体会,深入实际地去探索、去总结。只有来自于幼儿中的玩耍活动,才能再次回到幼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老师的组织活动才能起到带动作用。否则,也只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呢。

4
、课堂教学多安排一些游戏活动。

让幼儿和老师在互动中找到快乐,让幼儿把注意力的视线投放到和蔼可亲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身上,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感受老师不是大人,是小伙伴中的一员,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的无限快乐。
如,音乐课“叫声”,在上这节课时,我把它变成游戏:小动物和大灰狼。每个小朋友都有角色,小鸡、小猫、小鸭、小狗——不同的动物都有栩栩如生的表演,每个角色都是一组小朋友,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音乐伴奏下发出不同的叫声,随着一组一组小动物的出场,大灰狼也出场了,这时,小动物都藏起来了,静静地,静静地,随着“大灰狼”音乐的结束,小朋友齐开枪,两声枪响,大灰狼幽默的死掉了。随着游戏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幼儿在幽默和谐中玩游戏,既学会了音乐律动“叫声”,又不觉得枯燥,教室里到处充满着欢乐的笑声。不仅仅是音乐课我这样做,英语、语言课,我也常常给他们编好玩的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5、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适应


来到新环境幼儿难免会紧张,在家长的陪伴下幼儿自由地在班里玩玩具,熟悉班内的环境及生活环节、游戏的内容。如在自己的小床上休息、洗洗手、喝些水、入厕等。家长的陪伴使得幼儿熟悉环境变得像游戏和参观一样愉快,为幼儿离开父母加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6
、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


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难免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虽然自己表现出无所谓,但内心是非常焦虑的,一旦忍不住时就会大哭大闹,或者在午睡休息的时候从梦中惊醒。所以在刚来园时不要强求幼儿不哭,而应利用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用游戏活动吸引幼儿,达到减少焦虑和化解焦虑的目的。

在这里要注意,有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稍差,希望得到成人的更多关爱,如希望抱一抱、亲一亲(教师适度的满足幼儿皮肤饥渴的需求),教师关爱可增进师生感情,减少幼儿分离焦虑。
7、树立好的榜样鼓励孩子积极模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可以利用一些好的“榜样教育”,给幼儿树立好的、积极的模仿对象。让幼儿尽快熟悉园内生活常规和游戏活动内容,如户外游戏前告诉幼儿将去院子里做游戏,吃完午饭后要到睡眠室午睡等。并且给予表现好的幼儿“奖励”,如:小桃心、小红花……都可以。在满足幼儿好胜心、自尊心的同时让幼儿熟悉并习惯了每天生活和游戏的主要内容,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也就会逐渐减退。

三、与其说“幼儿离不开家长,还不如说家长里不开幼儿”在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家长在幼儿上幼儿园时所产生的成人的分离焦虑的现象。

有的时候幼儿的分离焦虑时间的长短,分离焦虑的程度是由家长引发的。如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在教室外久久徘徊让孩子总是看到屋外的家长、或是对孩子说你要坚强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不要哭。在家长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会忍不住哭闹,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哭。成人分离焦虑会大大加重幼儿的焦虑心理,使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延长甚至会影响到集体幼儿的情绪变化。
1、分析成人分离焦虑的心理原因:
A家长因不熟悉幼儿入园后的生活而产生的不安心理;
B社会上对幼儿意外伤害的报道而使家长产生的过分紧张和担心;
C 因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幼儿园生活条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
2、减少成人分离焦虑的方法:

A
、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及生活内容。及时的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进步。
B、有计划的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情况熟悉教师从而放心幼儿在园内的生活。
C、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反映给家长如:照片、录制幼儿生活集锦等。
D、颁布对家长的服务措施,并加强与家长的电话联系和在网络上的沟通。
孩子从家庭走出来,第一次接触家人以外的集体就是入幼儿园。入幼儿园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历程。幼儿的分离焦虑的产生与转变对幼儿能否比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将会为幼儿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身处地的说,让新进园的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却需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的共同努力。以上便是我对于如何更快的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看法与见解。
我家宝贝 升中班了 嘻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341554  
宝宝生日
 
帖子
31649 
周雨辰 发表于 2013-8-13 12:29
如何更快的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班幼儿一般都是2—3岁的孩子,刚刚离开温暖舒适的家,来到陌生的 ...

感谢分享哦
王子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豆
35137  
宝宝生日
2010-06-19 
帖子
19085 
来看贴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更快的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