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5583
- 在线时间
- 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0-24
- 帖子
- 928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5344
- 精华
- 1
- UID
- 8853365
   
- 妈豆
- 5583
- 宝宝生日
- 2012-03-04
- 帖子
- 928
|

本帖最后由 暖若冬日 于 2015-6-8 10:43 编辑
& _# z% L# L7 H# r2 N
+ g: s& X) t# u6 l2 J) D6 n给家里打电话问开始收麦子了吗?家里水已经收完一块地,连收带种一共一天时间。太快了,联合收割机的作用真大。想想当初收麦子的场景,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及时现在去农村旅游,看到了也是机器代替人在劳动。要怎么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呢?/ _$ I0 e0 H% I4 Y; p. [2 v/ m0 {
-
没有了这样的场景4 }0 k9 h% q( f. v
-
小时候忍着土腥味帮大人张口袋,现在的孩子也体会不到了。) U- G' O* ?8 Z/ n' d& X
-
高高的麦秸垛,就想一件艺术品,那么厉害) z) p/ |2 E' X
-
扬麦场景,那个时候有个风扇就很不错了
3 l( |+ t- l2 R; R$ v/ ]
-
好多房子就这样被岁月的雨水冲垮,再没有被重建,现在的孩子应该好多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房子6 m+ J2 g5 I1 E+ K0 G3 ?# v
-
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因为雨水会说来就来。。。
2 W I- V* o! S( h
-
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麦糠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 ^6 A0 O b- K. F6 d9 `- {
-
那个时候我们的游乐场就在口袋或麦堆上,简单的快乐,是现在成天面对手机的孩子体会不到的。% g( o. y* t N5 n0 a
-
那个时候人与人,家与家之间联系紧密,因为农活需要协作,你帮我我帮你没有闲话说( B; l6 B f2 ~! l
-
大场院里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院了,好怀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可以在里面玩游戏。。。。
, b8 d, ^; a9 P5 B9 g
-
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与辛劳,这才是粒粒皆辛苦的由来。
/ l5 a# T% M# s8 P# M6 R
-
扬麦的确是看起来多么高难度,但那个时候庄稼汉们都能掌握。0 n- C9 \# }+ n# Q
-
早上农民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3 c4 m( d% m7 O; x
炎热的夏季,大树底下凉快至极,但劳作的人们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丝清凉
-
-
只有年迈的老人借捡韭菜的机会在大树底下做暂时休息
! z% Q L/ C+ ?, V9 s- H
-
麦粒和麦穗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程序。 |/ I( o( B( j3 a# Q5 R# O
-
盛夏抢粮,老人, 孩子全民参与
0 z/ F x3 A. U+ H( ]# c) l! S
-
曾记得先辈们高超的割麦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这是现代收割机割的麦茬,留的高高的
2 x6 ]8 [( M: d) F
-
勤劳的农民,淳朴的脾性,自给自足的人生态度,这么多的袋子,城里人的每一粒粮食也都是从这里来的
) g5 g( v Q5 Z" @% V& N
-
扫场,也是技术活,重了把麦粒扫走了,轻了,麦糠扫不出去。认真点,每一粒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粒粒皆辛苦。
( g! U: T8 _/ k& o/ Q# J
-
压场。
' l1 e6 _! I R
-
脱粒后软绵绵的麦草需要有技术的农民一层一层堆积成优美的形状,然后,上面抹上厚厚地一层泥巴,以防雨水淋进去,沤烂了,因为还要留着喂牲畜或做饭生火之用。
-
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60后.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
8 f% p6 Y7 U7 m* E
-
农民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真实写照; k0 ?1 o5 Y6 w# |2 l* @" M
收回来没碾的麦子,这是机器收割的,杂乱一片。。。。
-
经过无数反复劳作的过程终于形成了着一代代的粮食,农民们努力的果实,赖以生存的依靠。
-
* }6 O3 W* C8 s8 I7 S5 U. f4 H$ t6 l
现在的孩子们只看到蒸熟的馒头,橱窗里的面包,很少还有人知道,这些食物的最初是怎么来的。
, K- l9 c. e S, o9 u收麦子了,纪念一下。" S" X7 T7 Z1 l5 Q1 t: Q2 Q
( B: d3 H. `* k! u!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