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1 | 浏览: 819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菡美诗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705  
宝宝生日
 
帖子
232 
1#
发表于 2012-5-25 09:0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自从有了各各----我的小侄女,我的妈妈就成了典型的“中国式”奶奶。这个称呼是我冥思苦想了半天才想出来的,觉得比较符合她的情况。可能她的“中国式”隔辈亲的教育也符合很多奶奶的情况。
第一式:不管对错,有求必应。
在各各会说话之前,妈妈每天去帮嫂子照顾各各,抱抱她、逗逗她,给她换换尿布。一切还都是以比较正常的状态进行的,妈妈和嫂子也没有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出现过分歧。可等各各会说话之后,情况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了。“爷爷~~,奶奶~~”一叫,老爸老妈的骨头都酥了,对各各是百依百顺,不管各各提什么要求,他们总会满足她。
嫂子带各各出去玩,路边绿化带里有美丽的蔷薇,开满了粉红色的花。
各各看了,伸出胖呼呼的小手说:“妈妈,我要!”
嫂子对各各进行教育:“这花多漂亮了,你摘走了,其他小朋友就看不到了,咱们看看就行了,不能摘。”各各似懂非懂,但也不闹着要摘花了。
又一天,嫂子和妈妈一起带各各出去玩,各各又看到了漂亮的花,她虽然小,却非常明白奶奶的地位以及自己在奶奶心目中的分量。说:“妈妈,我要!”
嫂子刚说“不能要”,各各就开始带着哭腔叫:“奶奶,我要花!”
妈妈忙不迭地抱过各各来,跑到花坛那里去,给各各摘了一朵。各各那本来就很虚伪的哭样马上就变得笑脸灿烂了。同时,嫂子之前对各各爱惜花草的教育成果也付之东流。
第二式:孩子的保护伞,惩罚的挡箭牌。
各各的精力很旺盛,可能是为了消耗她旺盛的精力,她经常会主动攻击别人,拿她的小手打你一下,用她的小脚踢你一脚。别看她人小,力气可不小,打人还挺疼的。大哥和嫂子为了让她改正打人的坏毛病,在家里免不了要批评她,有时候还会在她肉肉的小屁股上来点惩罚。
可是,在妈妈家可不行。当爷爷奶奶的总觉得各各是个小孩子,什么事也不懂,不用太苛求她。而鬼灵精怪的各各更是把奶奶当做她的保护伞,只要她爸爸妈妈要惩罚她了,她马上撒娇地叫“奶奶~~”,往奶奶怀里扑,然后就万事大吉了,而哥哥、嫂子反而落下埋怨。经过这么几次,我都看不下去了,因为各各实在太聪明了,她老是拿“中国式”奶奶当挡箭牌来逃避对她错误的惩罚,常此下去,那还得了?!我决定出马来摆平这小妮子。
一天,各各拿她奶奶的放大镜玩,玩高兴了突然举起放大镜朝我背上砸了一下,那一下可不轻快,我回头说:“你干什么!为什么打小姑姑?”各各被我的气势吓住了,可仗着爷爷奶奶就在旁边,竟然又举起放大镜打了我一下。我立刻抱起各各就走,各各发现情势不对,开始大哭着叫奶奶,我说:“你叫奶奶也没用,你为什么打我?我又没惹你!”把各各抱到小屋后,我对她说:“不许哭,你打了人你还哭,还有理了嘛。”各各的哭声小了,还求饶似的用小手摸摸我的脸说:“小姑姑,我错了,我再也不打你了。”我看她认错态度不错,就哄她,“别哭了,改了就是好孩子。”我这话还没说完,各各忽然哭声又起,我一愣,回头一看,原来是奶奶保护伞来了。各各看到保护伞了,那个冤啊,又嚎啕大哭起来。被奶奶抱走后,各各从奶奶肩头收住泪悄悄看我,颇有胜利者的姿态。我的招式不仅没凑效,而且更加巩固了小各各对“保护伞”“挡箭牌”巨大效用的认识。
第三式:哭,是爹妈的错;摔,是地板的错。
小孩子虽然小,但是在察言观色方面很在行,甚至比大人还明白。而且还会通过“哭”这一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各各如果想要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事情,在她爸妈那里得不到允许就会转而向奶奶怀里去哭。哭便哭,却什么也不说,只是哭。奶奶心疼的直问:“你想要什么呀?你想干什么呀?奶奶给你,奶奶带你去。”得咧,水到渠成,这时说出自己的要求,没有不成功的。你说这小孩精不精吧。
可是等各各目的达到了,奶奶还是要对各各的爸妈说两句的,“你们别老是让她哭,一哭一身汗,凉着汗又感冒了。”瞧,还是孩子爹妈让孩子哭的呀。一点也认识不到这是孩子鬼灵精怪的小伎俩。
再说说孩子免不了的磕磕碰碰吧。各各在屋里跑,不小心摔倒了,小脑袋碰到了凳子边,也就刚碰上一点儿,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儿。嫂子说:“没事,自己起来,各各最勇敢了。”各各本来准备自己起来的,已经起了一半儿了,奶奶听见动静从那屋过来了,着急火燎地扶起各各:“摔哪儿了?没事儿吧?疼不疼?”一看有人比自己还紧张,各各的勇气立即烟消云散,小委屈却泛滥了上来,刚才坚毅的表情一下换成了可怜的哭相。奶奶一见,又说:“是不是凳子绊倒的各各呀,我打这个臭凳子,打它。”不仅自己打凳子,还拿这各各的手打凳子,好像这样就能平息孩子心中的委屈,达到解恨和复仇的目的。
我看到这样的情境不仅郁闷,孩子摔倒碰着点儿,哄一下都是小事,到最后还成凳子的错了,这能怨人家凳子嘛。人家凳子虽然有腿儿,可不能动,躲不开啊。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把孩子自己的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了呢?会不会以后自己做错了都会埋怨别人,而不自省呢?
写到这里,好像颇有些声讨中国式奶奶的味道。其实在总结了以上这些隔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后,我也找机会跟我的妈妈做了交流,举了很多例子让她认识到她对各各的爱濒临溺爱,对各各没有什么好处。她作为曾经的小学老师也表示认可并在之后对各各的教育引导中做了尽可能的改正。
大家都知道,老人是爱孩子的,比孩子的父母要爱得多的多。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不仅全身心的爱自己的孩子,更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爱孩子的孩子,奉献是无私的,疼爱是深厚的,和文化程度无关、和职业无关,只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有关。如果老一辈和小一辈的父母能交流沟通好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相信孩子会成长的更好。

菡美诗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705  
宝宝生日
 
帖子
232 
三岁的孩子已经很能调皮了,妈妈们是用什么招式管住孩子的呢?
菡美诗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705  
宝宝生日
 
帖子
232 
回复 瑾涵妈 的帖子

鸡蛋最多一天两个,吃多了不好消化不说,营养也吃收不了这么多。
菡美诗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705  
宝宝生日
 
帖子
232 
回复 pmcyang1211 的帖子

嗯嗯。只要孩子一哭,就说:你怎么让他哭啊。晕,是我的错么。
菡美诗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705  
宝宝生日
 
帖子
232 
回复 乖乖小公主 的帖子

隔辈亲啊
乐悠DODO mw10004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6062  
宝宝生日
2010-09-02 
帖子
6737 
唉,老人的通病啊,或许等咱成了奶奶姥姥的时候也会这样吧?我婆婆是当着我一套,背着我一套,比如农村人的观念就是多吃鸡蛋有营养,但是孩子的小胃哪能承受,我都是一天一个,或者隔天一个,小的鸡蛋一天不超过2个,可孩子奶奶有时一天能给吃三四个,愁死了
默默的懒妈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1311  
宝宝生日
2011-12-09 
帖子
2117 
是啊是啊,这就是中国式的爷爷奶奶,把孩子惯坏了
圣宝宝的麻麻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豆
9205  
宝宝生日
2010-12-25 
帖子
1416 
我仿佛看到了婆婆的身影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860  
宝宝生日
2011-06-06 
帖子
175 
就是呀,爷爷奶奶那个疼呀,听不得孩子哭,头疼呀
一诺小主

博 士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豆
49979  
宝宝生日
2011-02-11 
帖子
12325 

最会养

老人啊,对孩子大都是溺爱~
阳阳妈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868  
宝宝生日
2011-02-21 
帖子
676 
回复 sunnywff 的帖子

顶顶顶啊······开口就是你们小时候······唉
潇雨霏霏 mw10125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豆
9117  
宝宝生日
2011-07-08 
帖子
1718 
晚辈倒是愿意跟长辈们交流沟通,但是有几个长辈能听进去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中国式”奶奶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