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974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8053  
宝宝生日
2007 
帖子
5627 
1#
发表于 2012-6-21 09:3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报济南6月20日讯(记者 郭静) 20日,从省政府获悉,今年10月1日起,我省将实施《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制度,这也意味着暂住证制度在我省将成为历史,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将享受更多的和当地居民同等的权益和公共服务。
  《办法》规定,年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3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关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发放免收任何费用。居住证一人一证,有效期限分别为1年和3年。 
  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以享有更多权益和公共服务。除了驾驶证申领、机动车登记、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等享受同等待遇外,具有本省户籍且在居住地居住满一年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普通护照、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
  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1995〕118号颁布,1998年4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90号修订)同时废止。
  但流动人口在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依法申领暂住证的,在暂住证有效期内可以继续使用,并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居住证持证人享有的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
  《办法》还提到,将建立全省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居住登记、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专家观点 一字之差, 多了权益和服务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其实体现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说,“暂住证”的背后有着城市对流动人口的一种歧视,含有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居住证”则多了平等,其最大的变化是居住证随之带来的还有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权益。《办法》第三章专门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占了很大篇幅。
  “《办法》中的很多规定都是体现了城市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张法水说,从新办法和老办法的名称也能看出不同,“原来的是《山东省暂住人口管理办法》,而即将实施的是《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除改变了暂住人口的称呼外,还多了‘服务’二字,这表明办法制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很大转变。”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豆
64155  
宝宝生日
2010-03-06 
帖子
14670 
回复 赫赫妈妈@jn 的帖子

应该不会吧,择校费可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啊。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342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4601 
有变化就是好事,济南的好多政策实施都慢其他城市一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2427  
宝宝生日
2002-12-18 
帖子
3954 
交择校费应该还没这么快取消
淘淘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33355  
宝宝生日
2010-06-07 
帖子
6352 
很好很好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0903  
宝宝生日
2012-01-16 
帖子
1449 
:太好了....victory:
天天乐乐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33099  
宝宝生日
2011-03-21 
帖子
6505 
我们公司这所属派出所刚来让办暂住证呢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8053  
宝宝生日
2007 
帖子
5627 
不知道 孩子上学也跟济南市户口的一样吗 是不是就不用交择校费了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暂住证要取消了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