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763
- 在线时间
- 36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0-22
- 帖子
- 123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679
- 精华
- 0
- UID
- 8840227
    
- 妈豆
- 763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23
|

记得几年前与导师聊天时,导师跟我说起,朋友的孩子想学钢琴,老师便推荐了自己的一位研究生去教他,不想几日后,朋友谢绝了导师的推荐,说是找到了一位更加专业的钢琴老师,那位老师向他承诺,孩子暑假就可以考级,并且保过。导师听过后哭笑不得,专业知识跟演奏技巧都不错的钢琴硕士研究生在家长眼里居然比不上考级保过的一句承诺。而几年过去了,这种有些极端的现象,却依然存在。我曾经在考级前两个月接手过一个准备考钢琴十级的学生,曲目已经都弹下来了,但是演奏感觉和节奏通通不对,琴一上手基本功大体也就五六级的水平,当时也很是无奈,只能就曲子改,最后还是万般痛苦的考过了。就在今天,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讨论,说朋友孩子的钢琴老师说孩子虽然才弹到《拜厄》的70多条,但是今年暑假考级可以让孩子考六级!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坦白讲如今孩子考级,适当“拔高”的现象很普遍,我个人认为家长重视孩子考级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这就像是一次期末考试,不仅可以调节学琴进程的节奏,而且在一个硬性规定的约束下,更有利于学生演奏出更加成熟的作品,对视谱跟节奏、乐感的短期提升也很有效果。但单纯就考级而考级,那绝对是严重偏离正确的轨道,对孩子的钢琴学习,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
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想,这种现象非常好理解,孩子已经小学六年级了(那位考钢琴十级的学生上初二),以后的学业会越来越忙,尽早的考出一个理想的级数,对孩子的整个学琴生涯,也算是有个结果,对家长和孩子的付出跟努力,也是一种肯定。但是这样的教育目的下,孩子究竟能学到什么?我几乎可以断定,这架当初花几万元购入的钢琴,在拿到考级证书之后,便慢慢变成一个摆设,或许多年过去后,能够证明孩子学过钢琴的也就只有那张考级证书而已。因为用不了多久,孩子便一首曲目也不会演奏了,难道家长跟孩子,在投入大把金钱与努力后,就是为了得到这样的结果吗?
从钢琴教学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在一段时间内提高一种单一的演奏技能并不是一件难事。通过不断的重复,一点点的“磨”,可以克服视谱慢和手指能力跟不上所带来的阻力。也就是说,长时间只让学生练习考级曲目,考上超出真实水平很高的级别并不是不可能,但究竟这样做的意义有多大?这个枯燥而艰难的“攻坚过程”,会让孩子丧失对音乐最原本的兴趣,会误导家长对学琴目的的认知,而最最惋惜的,是荒废了孩子最宝贵、也是学习钢琴最黄金的几年时光!
孩子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都说学习音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升一个人的气质,锻炼右脑的思维方式,但这些都是依托于较为全面的音乐素养来实现的。孩子们的音乐旅程中,最起码应该掌握全面的演奏音乐要素,了解西方音乐史的概况,懂得简单且系统的钢琴音乐理论,熟知几位伟大音乐家的作曲风格与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随着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谈的上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气质。单纯的以考级为目的去加快学琴的进程,只能片面的提高演奏技巧,这显然不像是学习艺术,倒倾向于工匠学习一门手艺,失去了学习钢琴应有的魅力。试想多年后随着孩子学业的紧张,当年辛苦练习的演奏技巧早已不见了踪影,那么那张漂亮的考级成绩单也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没有什么意义。
任何事物存在即被认可,既然钢琴考级已经成为社会上衡量业余钢琴演奏最为广泛的标准,那么就请老师与家长一起去正视它,用好它!钢琴考级固然必不可少,但不要让考级的列车开的太快,忽略了沿途美好的风光。通往艺术殿堂的旅程固然充满着枯燥与艰辛,但却是精彩与斑斓的!为了让我们投入的时间与金钱更加有价值,让孩子们付出的努力与汗水更加有意义,请放慢学琴的脚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