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488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晓梦蝴蝶 团长编号【A00315】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4571  
宝宝生日
2010-09-07 
帖子
611 
1#
发表于 2014-3-3 12: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jnann 于 2014-3-3 12:07 编辑

春捂秋冻:春捂究竟捂到什么时候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春捂秋冻”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地减衣服。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捂”穿衣应下厚上薄


  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尤其是老人,若在乍暖还寒的气温下,过早摘掉帽子围巾,易遭受风寒侵袭,导致伤风感冒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


   早春时节,有些人常早早地换上春装,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而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不差,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这时寒气与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不适,关节僵直等,从而引发关节炎。


把握“春捂”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把握“春捂”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注意“春捂”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春捂的信号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春捂”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p=24, null, left]

1.jpg




一诺小主

博 士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豆
49979  
宝宝生日
2011-02-11 
帖子
12325 

最会养

嗯,你看今天这天又不正常了~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341554  
宝宝生日
 
帖子
31649 
jnann 发表于 2014-3-3 12:06
春捂秋冻:春捂究竟捂到什么时候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 ...

亲,不要老发转载,多发点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家会更喜欢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到底春捂秋冻要捂到什么时候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