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0
- 在线时间
- 0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0-10
- 帖子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0
- 精华
- 0
- UID
- 72508975

- 妈豆
- 0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0
|
面对能走会跑的孩子,我们最常挂嘴边的俩字便是“不要”。
孩子吃饭时,我们会说:“不要挑食,好好吃饭”“不要玩了,专心吃饭”;
孩子过马路时,我们会说:“不要乱跑!”;
孩子玩手机时,我们会说:“不要玩游戏!”。
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说话方式,更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你越说“不要”,孩子偏偏“要”呢
这是因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喜欢受大人的约束。比如:两三岁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宝宝,他们最喜欢通过说“不”来突出自我意识,而他们却也最讨厌听到“不要”之类的否定句。
这样的否定句式,对于渴望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会激起他们本能的反抗欲,他们习惯于反抗权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青春期时出现的问题最少。
当然还有一部分孩子需要通过反抗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父母陪伴不够或者家里刚生二胎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听“不要……”
如果我说:“你不要想着去吃鸡肉,大盘鸡、干锅鸡、辣子鸡、白斩鸡,这些你都不要去想!”
看到这句话我是叫你不要去想吃鸡肉的,可你是不是却满脑子都是美味的鸡肉?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接收否定的词汇,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会告诉你“要做”。
**都如此,何况自控能力弱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就是在不停地接受我们这样的指令中,变得越来越叛逆的。
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种不好的沟通方式呢
1. 多对孩子说肯定句
比起“不要再看电视了,洗手吃饭”孩子更乐意接受“宝宝去洗手吧,我们要吃饭了”。
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尊重,所以她就会变得顺从。
我这个人比较直接,特别是对家里人,我认为怎么想的直接说就好,没必要让最亲的人去猜测你的心思。
-
-
-
-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