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34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3323  
宝宝生日
2006-12-25 
帖子
426 
1#
发表于 2010-7-12 13:3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各位亲们,最近很烦恼,亲们给出出主意吧。 榕榕三岁半,3月份报名上幼儿园。一直断断续续,开始总生病,现在好不容易好点了。榕榕爱唱歌跳舞,在家也总唱在幼儿园学的儿歌,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给我们说话,在幼儿园吃饭也正常了。不过让我很头痛,我通过和幼儿园老师交流,发现原来在幼儿园不爱说话表达,基本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儿,老师提问她也举手,但是叫起来不敢说话,还有就是每次去幼儿园接出来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小便,而且明显就是憋了很久。真是担心,亲们,有没有好主意,帮帮榕榕妈吧
昭昭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4814  
宝宝生日
2009-12-30 
帖子
716 

榕榕妈看看这篇文章,看有没有帮助

随着孩子开始走路,家长的困扰逐渐转移到孩子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的问题上来。为什么我家宝贝就是喜欢独自站在一旁看着别的孩子玩或者只是粘着爸妈玩?莫不是性格有什么问题?有些家长担心:我的宝宝是不是有点不合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儿童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查彩慧表示,其实合群是一种发展能力,也就是孩子必须发展并建立出一种与他人互动和“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与技能。能力还没有建立,是无法合群。刚开始学习社交技巧的孩子出现“不合群”多数是正常现象,家长要注意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孩子天生懂得自我保护 从蹒跚学步开始,孩子将面临社会交往的挑战。对外边遇见的人能不能亲近,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了算,孩子的小脑瓜里会自己想:我见过这人吗?我见过几次?我和他一起玩耍过吗?我们在一起玩得开不开心?……鉴于那些大人看不到的思考,孩子能判断哪些人是陌生人,并主动保持距离,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要缩短或者打破这个距离,孩子需要和其他人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锻炼孩子的胆量,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查彩慧说,婴幼儿期孩子与妈妈分开一段时间,再见时也会很怯生,更别提那些陌生人了。短时的怯生、不合群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但对行为刻板、交流和语言也存在某些问题的孩子要有所警惕,应尽早就医查找问题何在。 古语云:“三岁看八十。”三岁以前养成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息息相关。父母教育得好,家庭影响是正面的,孩子的成长积极向上。反之,父母疏于管教,家庭矛盾重重,养出一个怪癖、不合群的小孩也不奇怪。查彩慧说,一两岁的时候,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祖辈,如果性格有问题,多半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具体包括: 家长是否过于焦虑。有的妈妈总怕小孩吃不好、睡不好,怕他哭闹,怕他乱跑摔跤,怕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孩子受到这种焦虑情绪影响,很可能变得胆小怕事。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活动的场所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儿活动。培养孩子的合群精神,发展他们的同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隔代抚养是否得当。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造成依赖,还会阻断他们与其他人的自由接触和交流,而这正是隔代抚养常见的问题。老人顾着干家务,让孩子闷在家里玩也不合适,既缺乏交流,又有安全隐患。有的老人为了让孩子不要乱跑,常编一个被坏人带走或被可怕动物吃掉的故事,结果老令孩子睡觉做噩梦,害怕外出,以致变得离群、孤单,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人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和交往机会,使孩子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过着封闭式的生活,就必然会使婴儿期自然的“怕生”现象延续到幼儿期,甚至还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个性。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爸爸和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外婆的关系,妈妈和奶奶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会影响小孩安全感的建立。要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孕期母亲的生活规律和情绪是否正常。母亲在怀孕的时候饮食均衡、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小孩出生后心理健康指数就高。若孕期情绪及身体状况欠佳,小孩生下来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有些孩子属难养型的气质,吃饭少,睡眠不好,容易哭闹,性格孤僻,不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父母的社交方式及能力也直接影响孩子社会技能的发展。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3323  
宝宝生日
2006-12-25 
帖子
426 
谢谢亲们的意见,孩子在家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就差别很大,真的是要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榕榕妈的烦恼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