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184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芊芊妈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814  
宝宝生日
2008-11-17 
帖子
233 
1#
发表于 2011-6-2 10: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angle9713 于 2011-6-2 10:24 编辑

阅读不是简单的事!

    群里的燕燕要组织一个混龄的俱乐部的亲子阅读活动。她是第一次组织活动,没经验。她已经写好了教案,来群里问月眉怎么讲故事。正好我的这本书就在绘本馆,就赶紧拿出来,边看书边“听”月眉讲解。
  
“你想想,彩虹色的花,哪里最好玩?”,月眉开始讲了。燕燕回答:“花儿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吧”。“还有吗?让你觉得好玩的地方”月眉继续启发。燕燕回答:“它喜欢乐于助人,喜欢帮助别人”。“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玩的地方,在于那些花瓣真有用。每个人都拿它做不同的用处。”月眉这样回答。“你不是要用这本书来教育孩子,你是让孩子喜欢这本书。”“猜猜看,小朋友看到哪里会哈哈大笑,会觉得好玩?”月眉又提问了。香香爸回答到:“在每个动物选择花瓣的时候孩子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燕燕回答:“小老鼠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好”,月眉说,“我们的讨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你开始发现这本书好玩的地方了。你把书打开,翻翻看,有没有发现这本书实际上是若干个小段落组成的。小蚂蚁发愁——小蚂蚁开心;小蜥蜴发愁——小蜥蜴开心;小老鼠发愁——小老鼠开心……我们要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避免成人主导的方法就是,第一遍看书,不要看文字,只看图画。因为在图画理解上,成人和孩子关注的画面重点,相差不多。你看到什么,大致上,他就看到什么,当然,理解可能不同。现在,燕燕,你只看画面,你看到什么?”没等燕燕回答,月眉就接着讲了。这是她独特的风格。“太阳升起来,一朵好看的花,有七个花瓣,每个花瓣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是第一页。”这时,燕燕也回答了上面的问题。香香爸还补充到,“如果经常看图画书的孩子只看图基本能读出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了”。月眉接着讲到“第二页,小蚂蚁来了,愁眉苦脸,花朵像一个人一样,张开双手。他们会说什么呢?小蚂蚁说什么?花说什么?你肯定不知道,没关系,看下一页,蚂蚁在划船,用的是花瓣。明白了吧,小蚂蚁要过河,过不去,花朵把自己的一片花瓣送过她。小蚂蚁过河了,很开心。下一页,小蜥蜴来了,他向花说什么?不知道。往下看,蜥蜴背上披了一个漂亮的花瓣。蜥蜴得意吗?像不像王子的披风?明白了,蜥蜴缺一件衣服,花朵帮了他。老鼠这页最明显,老鼠热的不行,花瓣是扇子。以此类推,不多讲了。全本书,你不看文字,是怎么看懂的?是不是通过假设、推理、验证,看懂的?孩子也是。那么怎么带孩子读呢?把你的阅读过程用语言表现出来,专业名词叫think aloud。第一遍读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关注到花的变化,你可以先不说,先说最吸引孩子的,好玩的花瓣的作用。但是,读到小刺猬走了之后,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色彩变了,不像刚才那么明亮了,是因为天气阴下来了,更是因为花要凋零了,这时候,可以回到前面去看看,刚才的花什么样子,现在的花什么样子。换另一条线索展现给孩子,第一条线索是动物——需求——帮助;第二条线索是花朵——帮助——变化。读到冬天下雪了,有的孩子会很难过。为什么,因为花死了。有经验的孩子会发现种子,没有发现也没关系。如果孩子发现了,更好,如果没发现,你就提出来让他们想。最后,读到彩虹,要用语气表现出希望。前面的语气可以是越来越黯淡。而这一页的语调要变化。最后一页,对眼儿太阳看到了什么?哇,一朵彩虹色的花又长出来了。太阳会对她说什么呢?这朵花从哪儿来的?你看到种子了吗,翻回去再看看。读完了。”月眉的讲解很精彩。我想起心理所的一个同学说过,她儿子在读《彩虹色的花》的时候就哭了。接下来,月眉继续提问:“香香爸,你读完了,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香香爸回答:“花瓣还可以有不同的作用”。“假如你要为孩子准备一些道具,你会准备什么?”燕燕回答:“彩虹的图片,彩虹的形成”。“这个故事跟彩虹的形成有啥关系?那是光的折射,是科学,这里讲的是感情,是奉献,是永生。”月眉似乎有些着急。这时,香香爸回答到:“我准备了彩泥,白纸和油化棒,本来想做个情景剧,做几个头饰,大阳,彩虹色的花,小动物等,因为时间的原因,情景剧没有做。情景剧没做倒是挺遗憾的。”“香香爸的想法有道理,但是,那是针对年龄相似的,5岁以上的,班级教学活动。你这个是俱乐部的,混龄的,一次性的活动。要求活动简单,简便,个体化强,合作性低。”燕燕说:“准备了一大张白纸画着花的轮廓,油画棒,转动的风车,还有若干张A4纸的花的轮廓,让幼儿回家进行填涂”。“燕燕,填涂干嘛用?”月眉问到,“为什么要涂?阅读后的活动是干什么用的呢?不是为了有个活动而有个活动,而是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的情绪得以释放。孩子读了之后,会不会喜欢这朵花?一定会,因为她好善良,他的花瓣好有用。那么,就让孩子把这种喜欢的情绪释放出来。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准备一些白纸,油画棒给年纪较大的孩子,让他们自己画自己喜欢的彩虹色的花,不一定是七瓣,越多颜色越好。准备一张一开的大纸(海报纸),把一朵大大的花朵画上去,copy书上的花朵的姿势。请年纪较小的孩子,脱了鞋子,站在大纸上,每人图一个花瓣,可以用水彩,用手沾了涂,或者用棉布蘸色,合作完成一个大大的作品。然后请年纪大的孩子,把自己画的花,剪下来,贴在这张大图上,也可以让他们继续补充完善这张大图。他们刚才对于彩虹色的花的喜爱之情,在这个活动中被释放了。他们对这本书的感情不一样了,这时候,他们会想到帮助别人,回想到善良的回报。这些都不是你要讲的,是他们要通过情感沉浸之后,自己去体味的。坚决不要看彩虹图片,这本书的重点不是彩虹,是花,彩虹色只是一种修饰”。随后,月眉又引用了她准备出版的书中的一段内容。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一本图画书欣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于幼儿对这个文学作品反映的预期是否准确。也就是说,我们是否选择了适合孩子理解水平、已有经验和当下兴趣的材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形式来满足孩子的兴趣和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更好地预期本班幼儿对于一本图画书的反映,而对于新手教师而言,这恰恰是最难的部分。就像在本书的最初,让小霞老师困惑的问题:“我喜欢某一本书,但是,我并不知道我的孩子们会不会也喜欢,这本书对他们会不会太难?”。这种经验,或者说准确的预期来自于教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反映的观察以及对于幼儿阅读发展过程一般规律的了解。幼儿是否会积极主动地去欣赏一本图画书、一个儿童文学作品,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幼儿对于图画书的反映,可以受到幼儿自身、他们所阅读的材料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三方面的影响。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幼儿对于阅读材料的反映,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往往不被成人所意识,所以经常会产生成人不理解幼儿阅读兴趣的现象。例如《第五个》是广受幼儿喜爱的一本图画书,但是,很多成人都无法理解幼儿为什么会喜欢这本看似平淡无奇,既没有惊险的故事情节,又没有复杂的人物刻画,甚至连对话都没有的图画书,会让那么多幼儿要求反复阅读。
   
实际上,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过在医院诊室门前焦急等待的经验,他们即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感到好奇,同时又对进入安静严肃的诊室感到恐惧。他们看着其他病人进进出出,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诊室里大哭,都会加剧他们的好奇和恐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诊室门口候诊的孩子,睁大眼睛好奇地观察来往的小病人,这种期待和恐慌给他们造成了很深的生活印象。在《第五个》这本书中,描述了几个玩具在诊室门口候诊的情景。他们生动的表情展示了他们的焦虑、好奇,以及等待时间太久后的无聊。幼儿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以往的经验,这本书说出了他们候诊时的感受。如同罗宾.莫罗(Robin,Morrow,1999)所主张的:“所有的孩子应该能在图画书中看到他们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并不是去反映,因为没有一本书能够反映出真实生活的全部,但是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化为艺术。”在诊室外这样一个对未知充满担忧的环境中,孩子会因为看到图画书中的角色在某些方面和他们有相似的感觉而感到安心。
   
除了幼儿已有经验和图画书对幼儿园需要的满足之外,来自成人的推荐、示范和引导也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对于阅读材料的反映。同样是《第五个》这本书,如果成人了解幼儿阅读的需求,给予幼儿反复阅读的时间,愿意和幼儿讨论阅读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则会有比较好的阅读效果;反之,如果成人认为这本书过于简单,仅仅为幼儿朗读书中很少的文字,没有边阅读边思考,并且关联日常生活经验的反思习惯,则成人很可能就不会为幼儿推荐这本书,或是忽视幼儿对这本书反复阅读的需要,忽视幼儿在阅读中的心理体验。使幼儿失去了在阅读中寻找角色认同的机会。
   
一些成人热衷于向幼儿推荐具有榜样作用的文学作品形象,相信这种正面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形象和作品可以塑造幼儿的行为;也有的成人喜欢为幼儿介绍比较“热闹”的文学形态,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持续地保持阅读兴趣。但是,这样的作品和阅读,往往忽视了幼儿另一方面的需要。幼儿有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塑造和改善行为的需要,同时也有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与自身经验、情感历程相似的形象,达到自我认同的需要;幼儿有被情节刺激,保持阅读兴趣的需要,同时也有沉浸于比较安静的情绪和情感中,体会个人与角色关系的需要。赫芬妮(Hefflin,2001)曾指出:“在文化意义层面上,审慎地处理故事、观点和洞察力,能够提供孩子机会了解他们在文学上被视为重要的个体……经由反复地沉浸和投入于文学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和故事中的角色建立了个人的关系,这使得阅读变成了一种美好和吸引人的活动。”

[p=21, null, left]月眉对燕燕说,最后一段内容说的就是刚才燕燕犯的错误。月眉讲到:“我们不是要通过一本书来塑造孩子的行为,改善孩子的认知,而是要用书籍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情感的世界,让她在这个世界中观看自己的感受,积累善良和美好的经验。我以后可以用今天的讨论作为一个案例,来和新手教师讲,如何准备一个绘本分享活动”。关于《彩虹色的花》的讲解就结束了。月眉最后还补充了一段,“此外,教师在选择图画书作为集体教学素材时,还应考虑这本书是否适合在这种环境下与所有孩子分享。有些书虽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它是指向单个幼儿的,例如那些让孩子有强烈触摸和摆弄欲望的玩具书;在阅读中需要孩子翻转图画书的偏重于视觉游戏的图画书;故事结构不清晰,以阅读感受为主的图画书都不一定适合集体阅读。如果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用于集体分享的图画书,则可能会造成阅读活动适得其反。这样的图画书更适宜于家庭阅读或一对一的阅读和幼儿的独自阅读。教师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好的图画书都适合集体分享,尽量选择那些适合讲故事或是戏剧扮演的,有较强语言韵律的,有明确叙事主题的图画书和幼儿进行集体分享。”
    听完月眉的讲解,我有几点感受:首先,成人要对所读的绘本有全面的了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重点在哪儿,哪儿可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故事的高潮在什么地方,转折在什么地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等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自由联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再次,当故事出现转折的时候,特别是这本书可能会引起孩子伤心情绪的时候,要注意给予安慰。最后,当完美结局再次出现的时候,让孩子体会到希望,并给孩子释放情绪的机会。通过画画、折纸等形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想彩虹色的花还会帮助谁,并逐渐把这种经验带入日常生活中。






贝贝妈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749  
宝宝生日
2008-08-31 
帖子
634 
一头雾水
芊芊妈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814  
宝宝生日
2008-11-17 
帖子
233 
你看看彩虹色的花这本书就明白绘本的魅力了。
果果妈妈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24777  
宝宝生日
2008-02-18 
帖子
4674 
那恩书确实挺好的,我宝宝从一岁半就开始很喜欢了,每天都要让我将至少三遍,大概讲了半年,呵呵,现在还有时候让我讲呢
芊芊妈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814  
宝宝生日
2008-11-17 
帖子
233 
好的绘本就是这样 ,每次发现都有新的收获。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53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86 
我帮顶一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9226  
宝宝生日
2008-05-09 
帖子
2383 
挺有道理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绘本我们怎么读—从月眉讲解《彩虹色的花》想到的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