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原来不是孩子“自私”是父母的自私
忧心忡忡的给同事说,我家两岁的孩子可自私了!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各种藏 怎么说都不行。每次这时候真的很没有面子,就问小朋友 你怎么这样呀!绘本也给他讲了要分享,但是实际操作中就是原来那样!想着我给老公也不是那种自私的人,怎么孩子就这么自私呢!同事给我说是小朋友经历的一个过程 这个时候应该尊重他!
------------------------------------------
搜了下发现很多觉得孩子自私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的 或许真的是我们这些家长错了!
宝宝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有点“小小的自私”。于是,父母们开始担忧了,这样下去,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成为自私的人?那么,宝宝小小自私的行为表现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因呢? 案例: 圆圆今年2岁半,在妈妈眼里,她是个十足自私的小家伙。比如,有一次,爸爸买了圆圆爱吃的草莓。妈妈在喂圆圆吃草莓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先把草莓放到了自己的嘴边:“妈妈先吃一口行不行?”本来期待女儿笑着点点头,可是,谁知道,这个小家伙却“哇”地一下哭了起来。圆圆妈妈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有点失落?也有点担忧。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自私。 还有一次,妈妈带着圆圆出去玩,圆圆对花园里的石阶产生了兴趣,拉着妈妈要走台阶。可是,奶奶妈妈那天特别累。于是,妈妈对圆圆说:“妈妈累了,咱们休息一会,不爬台阶了好吗?”可是,圆圆还是想要走台阶,无论妈妈怎么说都不行。圆圆妈妈真是气坏了,这孩子一点也不知道心疼人。真是太自私了。 类似圆圆“自私”的表现,圆圆妈妈能相处一箩筐。其实,圆圆妈妈特别希望女儿从小培养分享精神,可是,为什么女儿会这么自私呢?圆圆妈妈有些困惑。 深度剖析“小自私”养成记 圆圆妈妈有比较强的培养孩子分享、体谅他人的意识,这一点是非常好的。那么,圆圆为什么总是不合妈妈的意,表现得像个“小自私”呢?综合上述案例,我们分析:3岁之前的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中心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是出于“自我中心阶段”。所谓的“自我中心”并不是指“自私”或“自利”,而是说,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能力区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无法理解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他们常常把他人理解为自己的一部分,表现出一切与“自我”为主导与核心。2岁半的圆圆正是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在眼中,草莓是“我”的,宝宝受本能驱使,以他那颗幼稚的童心去探索台阶的奥秘,妈妈的反对并不能削弱他的探索精神,只能让他愤怒、压抑、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