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49 | 浏览: 1268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为什么妈妈不像爸爸一样长胡子? 早上,4岁的童童看到爸爸梳完头后,又拿着自己的刮胡刀对着镜子刮胡子,再扭头看了看妈妈的脸,却发现妈妈没有胡子,自己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也是没有胡子,觉得很好玩,便偷偷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爸爸有胡子,我们却没有呢?”   为什么我没有胡子呢?   妈妈为什么没有长胡子呢?   爸爸下巴上长的也是头发吗?   小孩子不但对自己与异性小朋友的不同很关心,而且对自己与异性成人的差异也很关心。能够注意到两性差异,说明孩子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男人的身体里有让身体强健的药物,所以会长胡子。”   药物——这其实是在说激素。不过,对于4岁的男孩而言,稍嫌困难。其实孩子的问题有时真的很难回答,一本正经地与他讨论,只怕会让他更加迷糊,还不如做他的朋友,听懂他的意思,并以他能听懂的话来回答他。此刻也不需要这么回答,只要向其说明男女的不同,告诉他男孩在长大成人以后,会长胡子,女孩却不会长即可。 “这是因为爸爸和妈妈的身体里的激素含量不同引起的。爸爸身体里的雄性激素多一些,它会让爸爸长出胡子来。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体内的雄性激素开始发挥作用,他们就会长胡子,慢慢地变成一个男子汉。妈妈身体里也有激素,不过主要是雌性激素,它不会让人长出胡子,所以妈妈不会长出胡子来,大部分的女孩子都像妈妈一样,不长胡子的。”   如果是男孩,妈妈还可以趁机向他提出一些要求,告诉孩子要想变成一个男子汉就必须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这一点对那些挑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你是男孩子,长大后也会长出胡子的。”   一般而言,三四岁正是孩子模仿期望比较高的时候,他们会经常想要模仿大人。因此,孩子所发问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愿望,他们并非在询问长胡子的理由,而是在于“希望像爸爸一样,想要尝试刮胡子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就会长胡子。如果孩子觉得不满意,你可以再告诉他“你一定会长出胡子,如此一来,就能够使用刮胡刀了”。一般来说,孩子得到这个结果应该比较满意了。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为什么爸爸的小鸡鸡那里会长头发?  刚从外面踢完球回来,小强和爸爸浑身都被汗弄得湿漉漉的。于是两人便嘻嘻哈哈地一起走进卫生间洗澡。在洗澡的过程中,小强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边看着爸爸的下面一边异常惊奇地问爸爸:“爸爸,你的小鸡鸡那里怎么和我的不一样,怎么长头发了?”   为什么妈妈的屁屁上会长毛?   为什么妈妈的大腿间长了头发?   孩子从3岁开始进入性别认知阶段。在洗澡的时候,父母经常会被问及体毛的问题。当孩子问“为什么会长毛”的时候,要想用科学的说法来回答似乎太困难了。   孩子习惯地将所有的“毛”和“发”定义为“头发”,凭他们有限的观察经验,他们认为“头发”都该长在头上,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与自己和小伙伴有所不同时,心中立刻产生了种种疑问。这其实是他们认知发展的结果。   但是,当男孩看见爸爸和自己相似却又不太一样,并且长着黑毛的阴茎时,一般都不会吓一跳,他们只会非常好奇地注视它,然后问“爸爸的小鸡鸡为什么会长头发……” “你这小屁孩怎么问这么多?”   这其实是许多父母面对孩子提出性问题时的直接反应。他们觉得很尴尬,不好回答,甚至会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小小年纪就……”所以干脆采取呵斥或拒绝的方式企图蒙混过去。不过这样孩子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如果他们能从别的途径了解到正确的性知识和性道德还比较好,一旦从一些不正常的途径得到一些错误观念,继而影响到日后的性观念乃至正常生活,父母也许只能后悔莫及了。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要脸!”   成年人其实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往往不能将其用到教育孩子上。大家都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疏”比“堵”好,但是,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仍是一味地“堵”、“管教”,其实,孩子的发展正如树苗,需要引导,而不是单纯地修剪、控制。   “长在头上的叫头发,长在胳肢窝中的叫腋毛,长在两腿间的叫做阴毛。”   在孩子稍大后,父母可以在为其洗澡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身体一些隐秘部位的正确、科学名称,比如“阴茎”、“外阴”、“乳房”等;而不要含糊地称“小鸡鸡”、“小麻雀”等。 “长大以后,不管是谁的小鸡鸡都会长毛的。”   “女孩子长大以后,大腿中间都会长毛的。”   要想用科学的说法来回答“为什么会长毛”似乎比较困难。因此,像这样回答就可以了。 “因为那是很重要的地方啊!有毛发就可以保护它。就像我们的脑袋,因为非常重要,所以先用硬硬的头骨来保护,然后再用头发保护它。”   父母的这种回答方式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同时还向孩子说明了生殖器的重要,如果能再说明一下“生殖器是每个人的隐私,没有得到允许是不能随便看的,而且别人没有得到自己的允许也是不能看的”会更佳,因为性知识可以慢慢地从成长的岁月中得到,而性道德必须是在小时候就要学会的。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为什么妈妈还用尿不湿呢?   


    一次,妈妈在卫生间换卫生巾时被4岁的小玉看到,她非常好奇地问:“妈妈,你怎么还用尿不湿呢?”   

    “妈妈害怕来不及,弄脏了衣服。”   

    “那你早点来卫生间,就来得及了,妈妈,流血疼吗?”   

    “妈妈不疼,过几天就会好的,但有些人可能会疼,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那我长大是不是也会流血?为什么会流血呢?”

  “因为妈妈现在不需要这些血了,就把它排掉,就像吃的东西过了期,变质了,就得扔掉一样。女孩子长大了都会流血的。”

  妈妈你怎么流血了?

  妈妈还用尿不湿吗?

  由于日常生活都在一起,有的母亲在来月经或者换卫生巾时,会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一些孩子也偶尔会在卫生间里注意到妈妈的卫生巾或者卫生棉,他们会向妈妈问起它们的用途。面对孩子的这些疑问,不少妈妈回答时大费周章。这毕竟是一个连成人都不愿意去说及的话题,更何况与自己年幼的孩子进行沟通呢。这时候,父母万万不可羞于表达或者是气急败坏,而要平心静气地向孩子解释,因为一方面孩子都会碰到这些问题,提前给他们一个感知,会让他们日后不至于猝不及防;另一方面,孩子关心的并非是父母的隐秘,而只是现象本身,是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只要父母平心静气,孩子的这类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

    “哎呀,脏,赶紧出去。”

  有研究表明,一些女性成年之后的性方面出现种种障碍正是年幼的时候得不到健康的性教育引起的。上述的这一回答,其实正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当的表现之一。它不仅会让孩子觉得来月经是“脏”的,更会进一步觉得女性的身体是“脏的”。男孩可能会因此对女性产生歧视,女孩也许会因此而自卑,甚至会引起日后性方面的不协调。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这是‘大姨妈’,女人每月都会这么‘倒霉’一次。”   这也许是一些“传统女性”的回答。其实,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这是一种禁忌的现象,人类排出的液体人们都会视为“脏”,因为他们与自己的身体分离,是被抛弃的东西。但是很显然,这是不当的。当孩子在不明所以然的情况下见到出血现象,本来就会感到可怕、讨厌等,而父母如果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更会加深孩子的不安情绪,认为月经就是“倒霉”的观念可能会很长时间伴随、影响着他们。   “这没什么奇怪的,每个女人都会有的。”   这种回答比较中性,但其实也不能完全满足孩子对生理知识的需求。过于简单的回答,可能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好奇心,很难保证他们不会从别的途径获取到一些更加不当的回答。   “妈妈用的不是尿不湿,而是卫生巾,妈妈用它来吸收妈妈排出来的一些液体。妈妈身体里有一个供宝宝生长的地方,叫子宫,它每隔一段时间(差不多一个月)就会产生一个卵子。如果这个卵子遇到爸爸的精子,就会在子宫里安顿下来,长成一个小宝宝。当爸爸妈妈不想要小宝宝时,那颗卵子就不会被子宫收留,身体就会把它排出来,排的时候会出一点血。因为每个月会有一次,每次会持续几天,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过程叫做‘月经’。为了在月经时不把裤子弄脏,所以我使用卫生巾。女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或是初中,也会来月经,但是月经和身体受伤流出来的血是不一样的,不会损伤身体,所以不用为妈妈担心。你长大了也会有的,那时候就表明你长大了。”   对于女孩子来说,这是妈妈最好的回答方式之一,妈妈耐心、科学地解释,本身就会让孩子感到尊重和满意。同时她们确知自己也具备这种能力之后,就会感到满足,对这种身体变化不再有恐惧心理,她们会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知识上的满足。 “人长大了,身体就会有很多变化。像男孩子会和爸爸一样长出胡子和喉结,女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来月经,这是很正常的。你长大了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的。”   妈妈这种回答比较客观、准确地告诉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发育会有不同的现象和特征。借此机会,父母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从男女的性格、身体、工作等各个方面综合认识男女之间的差别,理解女性特有的性别特征及其行为表现。同时可以告诉他们,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也是不同的,因此,男孩子要像一个男子汉,而女孩子要像一个女孩。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许多成年人常常会感到这个时代发展、变化得太快,年轻人逐渐学会了早恋和同居以及对性的不在乎,许多女孩男孩甚至将流产当成了一种“避孕手段”。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与父母早期对孩子的性教育有关呢? 研究显示,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明显加快,性发育也比改革开放前提前了。但是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情况是,社会(以家庭为结构分子)对这一现象普遍认知不足,性教育相对滞后。许多孩子不是从父母和学校那里得到正确的性教育,而是从伙伴、不良书刊、影视和网络上得到了最初的性启蒙——而这些性启蒙显然是难以保证其正确性和合适性的。   在这里,本应作为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者的家长却因为种种的原因退居到了幕后。他们也许没有性教育的经验,甚至自己就是“性盲”,当孩子问及性知识方面的问题时,羞于言表,总是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即使通过教育或者自主学习有了一些正确性知识的家长,也因为此问题的敏感性不敢和孩子展开关于性知识的对话。   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破坏孩子的纯洁性,会在无意中起到教唆作用。其实,如果能在学龄前和小学期间让孩子懂得一些正确的性知识,养成正确的性道德,会使孩子在日后的岁月中不至于对此觉得过分神秘,再遇到一些性问题时也能自然而有序地来接受这种变化了。   每个合格的老师在登台之前,都要克服自己的尴尬和不安,而作为儿童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师的家长,更应该克服关于性教育的尴尬和不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勇敢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引导。这是父母的责任。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为什么强强有小鸡鸡我没有? 周末,张阿姨带着儿子强强到茵茵家玩。强强撒尿时,妈妈急忙从床底下拿出了茵茵的小便盆,接着“小鸡”尿出的弧线。   过了一会儿,茵茵悄悄地问妈妈:“为什么强强有小鸡鸡我没有呢?”   妈妈吃了一惊,不知如何回答。   张阿姨是一家医院的大夫。她看了看茵茵的妈妈,微微地会心一笑,替她解围说:“因为你是女孩呀!”   “阿姨,为什么女孩就没有小鸡鸡呢?”茵茵接着问。   妈妈的脸上有些尴尬,张阿姨急忙示意妈妈不要阻止茵茵的提问,说:“因为女孩和男孩不一样啊!”   茵茵没有得到确切的回答,睁着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幼稚的脸蛋上写满了期盼,问:“女孩和男孩为什么不一样呢?”   “茵茵的这个问题,阿姨也说不清楚!”张阿姨鼓励着说:“茵茵以后好好学习,长大了,弄清了这个问题告诉阿姨好不好呀?”   茵茵高兴地说:“我知道了一定告诉阿姨。”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我长大以后,会不会和爸爸一样有小鸟呢? 为什么男孩有小鸡鸡女孩却没有呢?   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鸟呢?   孩子从两岁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开始发生兴趣、产生认知,3岁以后,逐步对异性身体(性器官以及第二性征)产生好奇。3~5岁的儿童已经不自觉地对性问题进行自我探究了。男孩子自然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和他一样的性器官;女孩子则会思考,为什么自己身上没有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这是幼儿成长的一个必然的、也十分必要的过程,通过对身体发育的了解,孩子逐步理解了性别差异,做到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当他们向大人请教时,家长要注意对其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否则就会形成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他的那个东西没有用,等妈妈有空给他们剪了。”   这种戏谑式的回答借贬低对方来抬升自己性别的位置,不仅错误而且极易造成危险的后果。孩子对于父母都是遵从甚至崇拜的,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借“听话”来获得父母的认可甚至只是注意。他们缺乏安全的知识,有的时候,也许真的会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爸爸和我还有你奶奶都想要个男孩,可惜你却出生了!”   在城市中,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许不那么流行了,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说出来,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女孩听到这话之后会感到自己是不被重视的、多余的,或是出现对自己性别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比男性少了几样东西,部分女孩会形成“阴茎嫉妒”心理,对其日后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男孩有小鸡鸡,女孩也有小麻雀啊!”   这是一种消极、保守的回答,只是强加式地描述了现象,但是并没有作出回答,这可能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她的冒险心理。 “所有的女孩都没有小鸡鸡,因为男孩子与女孩子生殖构造本来就不一样啊!女孩子因为将来要生孩子,所以需要子宫和阴道,不需要小鸡鸡,这些是男孩子没有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你们。”   在告诉了孩子男女性别特征的差异,培养了孩子明确的性取向之后,再让孩子树立起男女平等的观念,不失为一种回答的好方法。   “孩子,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女人,就是妈妈和你这样的;一种是男人,就是邻居小明弟弟和你爸爸那样的;男人和女人有好多不同,例如男人有胡子,有喉结,但是女人有较大的乳房;女孩子有阴道,男孩子有阴茎,这也是一种不同。”   这种回答,显然比上述“男孩有小鸡鸡,女孩也有小麻雀啊!”更为具体和准确,也能较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感。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为什么女孩子不能站着尿尿呢? 夏天的一个晚上,妈妈给玲玲洗澡,玲玲听到洗澡水哗哗的流动声,总是条件反射似地先蹲着小便一次,而今天她却非常特别地站着小便。   于是妈妈问:“宝宝今天怎么站着小便呢?”   玲玲说:“幼儿园的男生都是站着尿的,为什么女生不能站着尿尿呢?”   为什么我不能像爸爸那样站着尿尿呢?   为什么小明能站着尿尿,我不能呢?   为什么我是从小鸡鸡里尿尿,而女孩子是从屁股里尿尿呢?   通常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会对“性”产生好奇心,他们想了解为什么男孩子长着“小鸡鸡”,为什么妈妈有奶而爸爸没有等许多有关“性”差别的问题。如果大人对他们采取隐瞒或回避的态度,孩子心中会产生“性是不可以知道的”观念,并对“性”产生不正当的好奇心。   那么父母怎样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呢?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父母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应该给予他明确的答案。家长的态度如果十分暧昧,吞吞吐吐地顾左右而言他,会让孩子的好奇感更强,产生不可捉摸的想法,从而越发对“性”感兴趣,只不过从“地上”转移到“地下”,而这是更为危险的。 “因为性器官不同的缘故。”   这种回答过于简单,孩子不易理解和接受。   “你又不是男孩子,怎么能够那样撒尿呢?可不能这样!”   其实不同性别的不同小便方式,是人类长期进化的自然选择结果,而不是人们从头开始的硬性规定。孩子尽可以去尝试她们的小便游戏,当女孩子看到尿湿的裤子或地板时,当她们感到这样做的确很不方便时,她们自然会放弃这种游戏行为,遵从人类正确的选择!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你是个女孩子,以后长大会成为女人,像妈妈一样。爸爸是男人——长大的男孩子。男孩子和男人都有‘鸡鸡’,而他们的尿——真正的名称是‘小便’——从他们的阴茎出来。我们女人和女孩子有阴道和另外一个被叫做尿道口的小开口,我们的尿从那个小开口出来,因为它是在两腿之间,所以我们蹲着或坐在便池上小便。”   这种回答方法很明确地给孩子讲述了男女在排泄器官上的不同,让孩子能够以一种科学的认识来看待这些“奇怪的不同”。   “男孩撒尿就像茶壶一样,他们有个茶壶嘴儿,所以站着小便也不会尿湿裤子,女孩子就没有,男孩女孩不一样呢,对吧?”   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茶壶”比喻很贴切,孩子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 “你能观察到男孩和女孩的差别,这说明你很细心。你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男孩有阴茎,可以把尿撒得很远,这样裤子就不会湿,女孩没有阴茎,尿直接从尿道里流出来,所以必须蹲下。现在你明白了,就不会再站着撒尿了,对不对?”   这种从二者的器官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排泄方式的道理,很有说服力。如果能让女孩亲自尝试着做一次,就更容易让孩子明白了。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为什么男孩子不能穿裙子? 军军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和军军在一起。军军从小就住在外婆家,和表姐表妹们一起生活。外婆说女孩好养活,就让军军穿起表姐的衣服,还留起了长发,梳成辫子,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军军6岁时,被爸爸妈妈接回了家里。爸爸妈妈重新打扮军军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军军只喜欢女孩的衣服和玩具,对于男孩的衣服和玩具没有一丝兴趣;而学校里,军军只喜欢找女同学玩,神态、声音也越来越像女孩子。   一天放学后,军军一下子扑到了正在门口接他回家的妈妈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并且非常委屈地说:“为什么他们总是嘲笑我?为什么女孩子可以穿裙子,我就不行呢?” 为什么只有女孩子才可以穿裙子?   妈妈我也想穿裙子,行吗?   爸爸怎么不穿高跟鞋?   父母从小就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意识。最初的时候,可以简单地告诉他们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让他们对男女差别有个初步认识。然后通过服饰、游戏、行为、语言等方面,给他们强烈的性别暗示和明确的性别区分。例如可以在他们能够进行语言交流后,通过“看图识男女”的方式,让宝宝自己区分男女的不同,强化性别意识。 “宝宝,咱们不理他们,宝宝穿裙子的样子最漂亮了!”   有的父母会因为自己对孩子角色(性别)的期待,或者因为风俗使然,而对孩子进行异性的打扮,男孩打扮成女孩,女孩打扮成男孩。这其实很容易混淆他们的性别意识,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无法完成认同,甚至会对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男孩子穿裙子是很丢人的!”   “男孩子就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嘛!” 父母的这种想当然的回答方式,孩子当然无法满意。他们不能从父母这里得到对自己性别的确认,也不能了解社会对个体的性别期待,自然无法在性别认知方面顺利成长。   “宝宝,现在让我们给这位健壮的拳击高手穿上裙子看看是什么样子!”   孩子有游戏的天性,如果让孩子在嘻嘻哈哈中得到教育,无疑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在这种角色混淆的游戏中,孩子以自己对周围人或是电视中的观察,也会觉得自己的这些穿戴十分可笑,继而放弃一些错误的观念或要求。   “宝宝,如果爸爸穿着妈妈的裙子上班、到大商场,肯定会把大家吓坏的!”   性别是生理的,也是社会的,男和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多的体现在社会认知和表现中。正是因为社会对于男和女的期待不同,所以,男才成男,女才成女。父母也必须把这一点告诉孩子,让他(她)知道,男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样,孩子对于性别的认识才更深远,也更全面。   不论我们说得多清楚,都很难一下子让孩子认识到性别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重大而神秘的事情。一旦他们发现了这个基本差异时,就会感到好奇或是害怕,胡乱加以诠释,比如有的孩子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有阴茎。   其实,这正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好机会。弗洛伊德认为,女孩会因为自己没有阴茎而感到焦虑。但这是文化熏陶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在重男轻女的社会中,男性的生殖器也会在无形中成为一种骄傲的象征。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有没有阴茎,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都是可爱的,父母永远会为他感到骄傲。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他们抱在一起做什么? 每天吃完晚饭后,五岁的乐乐都要让妈妈带他到离家很近的青年宫广场转转,因为一到晚上那里的人特别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跳舞的、练太极的、散步的,非常热闹,而且那里还有他非常爱玩的荡秋千、滑滑梯,跷跷板等。   今天也不例外,吃完饭乐乐和妈妈就直奔了广场。玩了一会儿跷跷板之后,乐乐突然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非常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你看那两个人在做什么?”    随着乐乐手指的方向,妈妈看到一对年轻人正搂在一起亲热。   “他们在那说话呢!”妈妈想了想,只能这样回答。   “那他们怎么抱在一起说话呢!”乐乐继续问道。   “因为他们在说悄悄话啊,就像有时候你对妈妈说悄悄话不想让爸爸听见一样,他们也不想让别人听见!”妈妈给乐乐解释道。   乐乐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继续玩他的跷跷板去了。   叔叔阿姨在干什么?   爸爸和妈妈亲过嘴吗?   现代社会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因此,孩子在人与人的交往、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介中看到许多父母不想让孩子看到的东西,甚至动画片里都会有男女接吻拥抱的镜头。有些父母在电视上出现男女亲热的画面时,会急忙蒙上孩子的眼睛或者是急忙调换频道,但这样做会让孩子更加感到好奇或误认为这种做法是罪恶的。更重要的是面对“防不胜防”的现实,您不可能永远“蒙”下去。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堵”不如“疏”,对孩子放弃“蒙”、“堵”的想法,而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无疑是优秀父母应有的举动。   “那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管。”   往往事物受到的压力越大,反抗力就越强,对待孩子的一些敏感问题,有时候只能采取顺水推舟的方式,稍微改变航向,引开他的注意力就行。如果一味的敷衍孩子,反而会增强他的好奇心。   “小孩子家,瞎看什么,看什么不好,非看这个?”   这样怪孩子其实是不公平的。孩子走在路上东张西望,本来也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了解和学习。看到什么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有问题要问更不是错。家长应付不了,倒把孩子当成替罪羊,虽然摆脱了自己的困境,却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两个非常相爱的人才可以接吻和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亲热。不过,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你明白吗?”   “爸爸和妈妈也亲过嘴,那是爸爸和妈妈表达相互喜欢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大人使用。”   如果电视里出现**镜头,就会令父母更加尴尬。如果孩子问您“叔叔阿姨在做什么”、“他们在打架吗”,为了不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印象,建议您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实话实说,但不必过于具体。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这气球(避孕套)是买给我玩的吗? 兵兵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找前几天他刚玩儿过的玩具,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竟然在床头柜里翻出一个纸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串连在一起的小塑料袋。   兵兵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小袋子,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妈妈,这里怎么有那么多袋子啊?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突然兵兵发现盒子上画着一个气球的模样,而一摸小袋子,里面竟然是光光滑滑的,不禁感叹道:“真的是气球呀!”于是拿着盒子非常高兴地跑进客厅,说:“妈妈,你怎么有这么多气球啊!是买给我玩的吗?”   爸爸妈妈那么大了怎么还玩气球呢?   大人也玩气球吗?   避孕套、避孕药以及一些娱乐工具、敏感光盘等父母应该将其置于孩子难以找到的地方,以避免他们过早地接触这些东西。而一旦不小心被孩子发现这些东西,父母也不应该过分慌张,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它的作用,告诉他们这是为了健康才使用的,而且是成年人才能使用的东西。   “你怎么乱翻妈妈的东西?不像话!”   斥责只能让孩子更加好奇,他们会在你不在的时候偷偷地翻看。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孩子,这种气球只能爸爸玩。”   这种回答仍是对孩子进行搪塞,并没有解释那是成人用品。孩子仍会想:为什么只有爸爸才能玩?   “宝宝,翻看爸爸妈妈的东西是不对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空间。你翻看的那些东西是大人才可以用的,它可以防止妈妈怀孕再生小宝宝;你现在用不着,所以,爸爸妈妈把它藏了起来,你可以把它放在原来的位置。”   这一回答在让孩子明白这些东西的作用的同时,也让他明白尊重别人(纵使是最亲密的父母)隐私的道理,是一语双关的回答。   “宝宝,那些是成人用品,只有爸爸妈妈才能使用,是爸爸用来防止妈妈怀孕和生病的。”   这一回答告诉了孩子那些东西是什么,又让孩子树立了成人用品只有父母才可以使用的概念。如果孩子年龄较大,父母也可以趁机向孩子介绍一些简单、正确的避孕和性健康常识。
豆妈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豆
46444  
宝宝生日
2008-08-18 
帖子
15846 
哈哈1wanwan151
亚男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0009  
宝宝生日
2009-02-20 
帖子
8364 
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床上打架? 早上,品品被闹钟吵醒,他很懂事地自己洗脸、刷牙,但是爸爸还没起来送他,爸爸真懒!品品想着便去了爸爸妈妈的房间。他用手一推,门就轻轻地开了,这时,他看到了爸爸、妈妈正在亲热……   品品生气地冲了进去,大声地对爸爸说:“爸爸你为什么欺负妈妈?”   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爸爸为什么欺负妈妈?   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绝对不要矢口否认,因为这是他亲眼目睹的事实,简单的搪塞或否认,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父母的反应不可太过激烈,否则,会让孩子联想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小一点的孩子或许会以为爸爸在欺负妈妈。这时,你可以考虑怎样措辞,要适度让孩子了解一个事实,即父母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和行为,同时必须让孩子明白这几点:   首先,这是爸爸妈妈相爱的结果,他们这样会幸福。   第二,这是做了爸爸妈妈之后才会有的事情,小孩子太小,不能这么做。 第三,看起来妈妈好像受欺负了,其实妈妈感到很高兴,因为爸爸爱她。   可由和孩子较亲近的一方告诉孩子,消除他的恐惧和疑虑。并且要使孩子在生活中乐见父母适度亲热行为,如拥抱、接吻、牵手等。但此后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特殊行为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尴尬场面的出现,不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隐私时间和空间,在父母休息时尽量不要干扰他们,养成进房前敲门的良好习惯。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强烈推荐父母必看的)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