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34 | 浏览: 1371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隧道

隧道.jpg

从前,这儿住着一个妹妹和一个哥哥。他们一点儿也不像兄妹,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妹妹喜欢待在家里看书、幻想。哥哥喜欢在外面和朋友踢球、打闹。晚上,哥哥有时会爬到妹妹的房间去吓唬她,因为他知道妹妹怕黑。
平时只要凑到一起,他们就一直吵架。这天,他们又吵架了,妈妈把他们赶了出去:“你们一起出去吧!试着不吵不闹地玩一次。” 可是,哥哥不想让妹妹跟着他。
哥哥发现了一个洞他让妹妹跟他一起钻过去,妹妹害怕了:“别进去也许会碰见巫婆、妖精或者别的什么。”哥哥钻了进去,可他再也没有出来。妹妹急得快哭了,怎么办呢?她只能跟着爬进洞里去:洞里很黑,很吓人。终于到了洞的另一头,妹妹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可怕的森林,她跑了起来。
当她跑到一片空地上时,发现哥哥已经被魔法变成了一块石头。她哭了,冲过去,抱住又凉又硬的人像。慢慢地,人像开始变颜色了,变
软了,变热了。然后,哥哥出现了。他叫出了她的名字:“露丝!我就知道你会来!”
他们往回跑,钻出洞,两个人一直在一起。
回到家.妈妈正在摆餐具。“你们回来啦!两个人不吵架了?看来, 玩得不错啊!”露丝朝着哥哥笑了.杰克看着妹妹笑了。
作品深入分析
至少是文字,书评界对于它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说这是一个既激动人心又高潮迭起的幻想故事;有人说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已经记不得在什么地方听过多少遍了,陈腐得让人生厌,缺乏活力。主题也远不如作者五年前创作的《大猩猩》那样来得让人振聋发聩。来自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的批评,可能是最典型的一种批评的声音了:“文字平板,故事性不足, 缺乏深度。不仅缺少作者在另外两部作品《胆小鬼威利》和《大猩猩》中所表现的机智和新鲜感, 而且它开头的男性主义的调子令人沮丧。露丝在结尾处所显示的勇敢也不足以消除人物塑造的呆板……”
不过,说到《隧道》的画面,再挑剔的批评者也感受到画面具有强大的戏剧性的冲击力,技法一流,唯有安东尼·布朗那迷人的画才使这个故事活了起来,画面散发出一种光芒……
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故事还是会让他们感动的,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弥漫周身的战栗般的感动。一个看上去那么胆怯、书呆子气十足的妹妹,当哥哥身陷绝境时,用眼泪、拥抱和爱将被魔法变成石头人像的哥哥勇敢地拯救了出来——这样的故亊再老套,还是会让每一个走进故事里的孩子热血沸腾的!更何况,安东尼·布朗的文字也并不像有的批评者所奚落的那样一无是处。
举一个例子来说。安东尼·布朗这本颇有争议的图画书是这样开头的:“从前,这儿住着一个妹妹和一个哥哥……”这是一个古老传说般的开头,注意,这时的哥哥和妹妹还无名无姓。原以为这对兄妹会像传统的民间传说里的那些人物一样永远地无名无姓下去,可是错了。在故事的最后,当起死回生的哥哥与妹妹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时,—个名字从哥哥的嘴里迸射了出來:“露丝!我就知道你会来。”不只是妹妹有名字,哥哥也有名字, 只不过直到最后一刻才出现。你看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就是:“露丝朝着哥哥,抿着嘴笑了。杰克看着妹妹,也会心地笑了。”安东尼·布朗之所以让哥哥到最后一刻才喊出妹妹的名字,到故事的最后—页才说出哥哥的名字,显然是预先设计好了的。作者不写出兄妹的名字,其实是对故亊里那种疏远,不和而又吵吵闹闹的兄妹关系的一个隐喻。而当两个人被赋予了名字的一刹那,这切都改变了,不只是人物的个性出来了,而且哥哥那一句“露丝我就知道你会来”听上去就仿佛是“露丝,我爱你!”看,一个名字,把故事的结尾都给温暖了起来。
如果连这样的一个隐喻都被忽略过去,当然觉得文字没有什么看头了。
不只是文字,其实这本书的画面屮也贯穿了许多的隐喻,可以从多个层而来阅读.
2页,分成两个画格,分别画着长得并不俏丽、稍显老气的妹妹和交叉着双臂、傲慢的哥哥。画面酷似照片,精细得甚至分辨得出妹妹左右两边的几根白头发。这是超现实主义画派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了,“过分的透视感和摄影般的清晰度”是他们的一贯追求。这一页不能漏看的是两个孩子身后的背景。妹妹的身后是贴着花卉图案墙纸的墙壁(从投射在墙上的影子我们可以判断出她置身于室内),哥哥的身后是一面红砖墙——这里需要提醒一句的是,它们分别与书前书后两张环衬的图案一样。这是一个隐喻,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两个背景分别代表了女孩与男孩:美丽曼妙的花卉图形让人想到温柔与娇媚,坚硬的红砖墙则是一种勇敢、力量的象征。室内与室外, 也与“妹妹喜欢待在家里,静静地读书,无尽地幻想”、“哥哥爱跑出去和朋友们一起笑呀,叫呀,玩球呀,打闹呀”的说明文字遥相呼应。安东尼·布朗常用背景来衬托人物的性格。
接下来的第3页.被誉为超现实画派的作者终于按捺不住,和我们玩起超现实主义的游戏来了。这一页与上面一页一样,也是将画面分成了两个画格,一个画格里是妹妹坐在窗台上读一本图画书。另外一个画格里是哥哥和两个男孩在阳光下踢足球。乍看之下,还真看不出来什么,但假设有人提示你就一定会发现,在妹妹那扇窗户对面的一幢房子里,隐藏着一顶女巫的黑色尖顶帽和一只黑猫;当哥哥以一个定格动作扑向足球时,他身后的那面砖墙有一片变成了树林,墙上的玻璃碎片变成了一个恐怖故亊里的蝙蝠。这种种阴森森的图像给读者留下了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将有诡异的亊情发生!”读安东尼·布朗的图画书,真是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这位超现实主义的大师常常会在画面的的某一个不易被人觉察的地方,插入几个大马行空的创意,让人有一种发现宝藏的快感。
到了第5页,类似的隐喻就更多了,几乎充满可整个画面。文字只是说:“有时,哥哥会爬进妹妹的房间, 吓唬她。因为,他知道妹怕黑。”然而作者在画面中传递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了——让我们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来看。首先,是墙上一幅镶在黑色木框里的画,这是图画书的先驱者、英国画家沃尔特·克莱恩为《小红幅》画的一幅插图。《小红帽》,要算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篇格林童话了。接下来,是一个大衣橱,一扇木质纹理逼真的门没有关严,—个没有手的胳膊伸了出来(也可以看成是一只淡绿色的衣袖),大衣橱的一边挂着一件红色的连帽外套。注意!这件挂在阴影里的红色连帽外套,不仅和画框里的小红帽穿的那件连帽外套一模一样,而且就是后来妹妹穿过隧道、陷人那片妖魔一般的森林时穿的那件连帽外套!这时,尽管读者还不知道后面将要发生什么故事,但它已经是一种暗示了。越过花卉的壁纸,我们看到门被人推开了,鬼鬼祟祟的哥哥戴着恶狼面具,悄悄地爬了进来, 他那落在地上的影子看上去既狰狞又可怕。门外的走廊上虽然开着灯,但那条血红色的地毯异常刺眼,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预兆。最后,我们的目光移到了妹妹睡着的床上。床上是一本摊开的图画书,床下有一条尾巴伸了出来(也可以看成是一根绳子),还有两只脚(也可以看成是一双倒扣过来的鞋子)。
如果读完整本书再冋过头来看这幅画,就知道作者的用心良苦了。从第6页到第15页,作者都是在叙述故亊: 妹妹与哥哥发生了争吵,被妈妈赶出了家门(这里十分耐人寻味,与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样,妈妈又是画外音,只不过多露出来一只手);哥哥发现了--条漆黑的隧道,钻了进去;妹妹尽管害怕得快要哭出来了,还是跟着钻了进去……
到了第16页,我们看到妹妹埋头从左至右走进了一片森林。这至少不是一片恐怖的森林,树影斑驳,地上还有—只鸟在啄着什么。但到了下面一幅,也就是第17页,我们发现不对了,穿着红色连帽外套的妹妹似乎也发现不对了,看,她明显加快了步伐。是的,是不对劲了,盘根错节的巨树变得扭曲起来,一种可怕的童话氛围正在弥漫开来:手指形状的树枝、篝火、斧头树上垂下来的长绳子……
再翻过来,就是这本《隧道》最扣人心弦的―幅画面了,太震撼了!这是第18页和第19页两页合起来构成的一幅跨页——中景是两株虬干曲枝的老树,它们那宛如梦魇一般的造型太吓人了,一株的树干是呼之欲出的断臂熊,树根变成了一个龇着獠牙的野猪头。而另外一株,依靠在树干上的则是一只伸着舌头、拄着拐杖的两人多高的狼,就是妹妹卧室墙上那幅画里的狼!远景是同样扭曲的树,还有一座小房子和一扇开在另一个时空的拱门。前景是一个女孩在奔逃。这时妹妹的脸转向了我们,那一双惊恐万分的眼睛透露出她已经吓坏了,她那个红色的身影都模糊起来。真的,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横移的长镜头,画面上没有一个文字,但我们似乎听到了妹妹的尖叫,似乎听到了巨树的鬼哭狼嚎。这绝对是一个经典的跨页!
只有安东尼·布朗才能营造出这样一个令人心颤又令人不安的梦幻般的画面。它看起來那么写实逼真,又那么遥远陌生。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到安东尼·布朗为另一本书画的插图时曾这样写道:它们“模仿了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和雷尼·马格里特等人的风格。超现实主义画家通过高度写实的方式描绘非现实的情景,变不可能为奇异的可能”,这句话,完全可以拿来形容这个画面。达利和马格里特是安东尼·布朗顶礼膜拜的偶像,他当然知道他们被人称为“用手画梦的大师”了!
后面还有连两页也非常值得讨论,就是妹妹用眼泪和拥抱让哥哥恢复了生命的那两页。作者通过四个画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连续的动作。安东尼·布朗说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他自己童年的经历。他说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常常和哥哥去钻一条非常吓人的隧道。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6-14 16:30 编辑

打瞌睡的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jpg

下雨天,有一座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一位戴着睡帽的老奶奶,睡在温暖的床上,一个做梦的小男孩,爬下椅子,叠到了正在打鼾的老奶奶的身上。一条昏昏欲睡的狗,叠到了做梦小男孩的身上。一只打盹儿的猫,叠到了昏昏欲睡的狗的身上。只呼呼大睡的老鼠,叠到了打盹儿的猫的身上。这时,有一只不睡觉的跳蚤叠到了呼呼大睡的老鼠的身上——
不睡觉的跳蚤咬了老鼠一口。老鼠吓了猫一跳,猫抓了狗一把,狗踢了小男孩一脚,小男孩撞了老奶奶一下,老奶奶把床压垮了。
整个房间里的人都醒了,外面雨早就不下了, 还出了彩虹。
作品深入分析
一翻开书,先是对开的献辞页。这时还看不见房子,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长长的一排白色的木栅栏上爬满了盛开的蔷薇花,一个信箱隐约可见。尽管被一丛蔷薇花挡住了,但我们还是可以辨出那几个字来:NappingHouse。
是的,躲藏在雨帘之后的这座房子,就叫“打瞌睡的房子”。
接下来的一页,我们看到了它。这是一座灰白色、有着一个倒“V”字形廊门的二层楼小房子,小巧迷人,看上去就宛如传说中的一座精灵小屋。不过,要是以为这座“打瞌睡的房子”是作者凭空幻想出来的,现实中并不存在,那可就错了。作者在他们的个**站上面对“真有这样一座打瞌睡的房子吗”的疑问,回答说:“我们就住在打瞌睡的房子里!”他们甚至还情绪激动地用了一个惊叹号。有照片为证,书中的小房子几乎与他们所住的房子一模一样:廊门、五扇窗户、爬满了蔷薇花的白色的木栅栏……
奥黛莉·伍德说:“唐·伍德把我们的家当成了我们这本《打瞌睡的房子》的模型。”
这个故亊是从一个沉闷的雨天开始的。
因为光线看上去很暗淡,加上作者又没有交代清楚时间,所以有人猜测这是一个雨夜,也有人猜测这是一个雨丝蒙蒙的午后。应该是午后,不然日文版就不会干脆译成《睡午觉的房子》了
既然这座小房子的名字就叫“打瞌睡的房子”, 又凑巧碰上了这么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房子里的人当然要舒舒服服地打个瞌睡了。果然, 等到镜头推上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位戴着睡帽、穿着睡袍的老奶奶头朝内睡在床上,地上是睡成―团的狗和猫,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镜框上……这个静静的开场,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月亮晚安》的开场——一只穿着蓝条睡衣的小兔子躺在床上,窗外夜色渐浓......事实上,也的确有人拿它与《月亮晚安》比照,亚马逊网站上的书评就说这是一个堪比《月亮晚安》的经典睡前故事。但这对作者夫妇似乎并不想步玛格丽特·怀玆·布朗的后尘,去苦心营造一种睡意绵绵的氛围,而是对睡前故事的传统来了一次彻底的颠覆!天啊,他们真是异想天开,竟然让这些睡眠中的人物一个接一个地动了起来,来了一个梦中叠罗汉。看,他们一个叠一个,小老鼠叠在猫的身上,猫叠在狗的身上,狗叠在小男孩的身上,小男孩叠在老奶奶的身上,而且叠得那么舒服。可笑的是,这么多人压在老奶奶身上,她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沉重,还鼾声大作。很快,他们的好梦被一个不受欢迎的小黑点给惊醒了,个个飞了起来,老奶奶也终于把床给压塌了。至此,一个安静的睡前故事彻底地脱胎换骨了,变成了一幕充满了动感与笑声的喜剧。我们不能不佩服伍德夫妇的创意,段乏味而无聊的睡觉时间到了他们手里,竟然会被写得画得这么妙趣横生。或许,这是一个听了不会让孩子立即入睡的故事,但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不喜欢这个关于睡觉的故事。亚马逊网站上就有读者对书赞不绝门:“这绝对是个经典的家庭故事,每个家庭图书馆都应该收藏一本。”
奥黛莉·伍德是这本书的文字作者。她说她写一本书(仅仅是指写的过程,不包括构思创意的过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需要不断地重写一个故事,常常要重写一百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本书的文字可谓是千锤百炼。首先,她采用了重复的句型,像“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这句话,就一共重复了八次。其次,她运用了语句叠加的结构,比如“那只猫身上/有一只老鼠/呼呼大睡的老鼠/在打盹儿的猫身上/猫在昏昏欲睡的狗身上/狗在做梦的小孩子身上/小孩在打鼾的老奶奶身上……”这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朗朗上口又像在做游戏。
说完文字,自然不能不提到图画了,《洛杉矶报》赞赏《打瞌睡的房子》是“本图与文的天作之合”。
这本书唐·伍德画了一年半的时间,看上去像水粉, 但实际上是油画。要说这本书画面的可圈可点之处, 那真是太多了,幽默、充满了戏剧性、用细节补充文字之外的故事以及夸张而又生动的人物表情等等不胜枚举,但要说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可能还是它光线明暗的变化了。开始的一页,卧室的墙壁、水罐以及一切都蒙上了一种灰蒙蒙的色彩,昏暗的窗外大雨如注。但从下一页开始,卧室的光线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蓝、变亮了,还出现了影子。十几页过后,等到腾空而起的老奶奶从窗口落下,我们才发现雨停了,窗外一片碧绿,卧室里充满了明黄色的阳光。
其实,变化的还有它的角度。一开始,是平视, 但慢慢地变成了俯视,最后又变成了平视。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故事里的那只跳蚤。坦白地说,如果不是在故事过半时文字里提到了这只跳蚤:“那只老鼠身上,有一只跳蚤……”可能不会有人发现画面中还有这么一个失眠或者说不打嗑睡的小黑点的存在。即使是发现了,可能也会误以为是一个污点。然而,如果你这时再往回翻,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哈,它早就在那里了,先是在椅背上,然后悄悄地移到了扶手上、水罐上……想不到画家竟然在画里“埋藏”了这么一个小吸血鬼!
关于这只埋藏得很深的跳蚤,还有一个故事。十几年以后唐·伍德回忆道:“当我画完《打瞌睡的房子》之后,我把它们拿到圣迭戈,拿去给HarcourtBrace编辑室的编辑们看。我不会忘记我掀开每一幅画时那种内心涌起的骄傲,它们意味着我一年半的劳动。每个角色的表情、光线渐渐由暗变亮、每个精心设计的动作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来,就像移动摄影机拍摄出来的影片,打磨再打磨。每个细节都非常让人满意——每一幅画的展开都伴随着微笑和低声的赞许——可是正当我快要展示完毕,准备从公文包里抽出下一件作品时,房间里的每一位编辑都立刻大叫起来:‘噢,不对!你忘了画跳蚤!’真是这样。我忘记画上那只跳蚤了。然而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在每个角色的表情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花成千小时一笔笔地画细节,可别人所关注的却是那只跳蚤,一个谁都能画的小黑点。在那一刻,我知道谁将注定成为《打瞌睡的房子》里的明星了。我立刻跑到街角的一家美术用品商店买了一把小刷子和黑色颜料,添上了那只失踪的跳蚤。不幸的是,我画前面的跳蚤时用了两层黑色,但那只在圣迭戈画的跳蚤只上了一层黑色,后来它退色了。直到今天,那只跳蚤还是很难被人们从画面中认出来。”

皮皮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2247  
宝宝生日
2010-08-17 
帖子
257 
回复 一一妈417 的帖子

这本书我买了,皮皮太小不太喜欢。不过故事挺有爱的,大大熊和小小熊。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迟到大王

迟到大王.jpg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他走着走着,突然下水道里钻出一只鳄鱼,一口咬住他的书包。不管他在怎么用力拉,鳄鱼也不松口,他只好把一只手套扔给鳄鱼。到了学校,老师说:“你迟到了,还有,你的另一只手套哪里去了?”他说他遇到了鳄鱼,老师不但不相信,还罚他写三百遍:“我不可以说有鳄鱼的谎。也不可以把手套弄丢。”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急急忙忙地走路去上学。他走着走着,突然树丛里钻出一只狮子,一口咬破了他的裤子。他爬到树上,等到狮子走远了,才爬下树去上学。老师说:“你迟到了,还有,你的裤子怎么破了?”他说他遇到了狮子,老师不但不相信,还罚他到墙角去大声说四百遍:“我不可以说有狮子的谎,也不可以把裤子弄破。”
接下来,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又在桥上遇到了巨浪,可老师还是不相信,还说:“如果你再这样一直迟到和说谎,我可要用棍子打你了”。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急急忙忙地走路去上学。一路上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下子他可以准时到校了,可到了学校一看,一只大猩猩抱着老师吊在教室的房梁上,老师在冲他大声呼救:“我被一只毛茸茸的大猩猩抓到屋顶上来了,你快想办法救我下去!”他说:“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
作品深入分析
《迟到大王》的原书名是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the Boy who is Always Late,直译过来就是《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一个总是迟到的男孩》。可能是中文版的编辑嫌这个男孩的名字太长、太啰唆了,又拗口又不好读,就给删掉了。这一删,好读是好读了,但原书名中的那种怪里怪气,故意让人读上去磕磕巴巴的滑稽感觉也就随之荡然无存了。
如果约翰·伯宁罕知道了,一定会痛心疾首!
常有图画书的译者会迁就读者,比如把Isabel(伊莎贝尔)译成“莎莎”或“小莎”。还算好, 这个译本没有把“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译成“小尼”或是“小西”,否则就太失败了。有些书里的人名是万万不可以改的,譬如这本《迟到大王》,譬如凯文·汉克斯的《我的名字叫Chrysanthemum》,因为作者要的就是那种好玩的游戏感觉。
大人可能会嫌烦,但小孩一定会爱死这个长长怪怪的名字。
其实,“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这本《迟到大王》的“命眼”。为什么这么说呢?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不是一个普通小男孩的名字,这个名字,就预示了这将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果然,怪事接踵而至——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在上学的路上,先是遭遇了一鳄鱼,它是从下水道里爬出来的;接着他又遇到了一头狮子,它是从树丛里钻出来的;最后他遭遇了巨浪,桥下面突然就发大水了……
类似这样的上学、放学途中遭遇了怪事的图画书,还真不少。像马格丽特·玛希与史蒂文·凯洛格合著的《谁跟在我后边》,说的就是小男孩罗伯特特别喜欢河马,有一天放学回家时,跟回来一匹河马,第二天跟回来两匹河马,第三天跟回来四匹河马,第四天跟回来十六匹河马……结果家里头河马泛滥成灾的故事。
约翰·伯宁罕的这本《迟到大王》可不仅仅是逗人发笑。
约翰·伯宁罕在这本书里安排了一个缺乏想象力而又专横武断的人物老师。当可怜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逃脱了鳄鱼、狮子和巨浪的袭击,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的时候,不管他再怎么申辩,老师总是不相信他所说的迟到的理由。这个男老师被约翰·伯宁罕画得很丑、很可怕又讨厌。他长着一双金鱼眼,短腿,一身黑衣,还戴着方方正正的黑色博士帽。在这个古怪而又刻板的老师眼里,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就是一个喊“狼来了,狼来了“的小男孩,他不是惩罚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写三百遍“我不可以说有鳄鱼的谎……”,就是气急败坏地尖声吼叫。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何况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真的(至少在图画书里),但他被老师当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作者这次又是站在了孩子一边,他是在用这个老师的形象,影射整个僵化、扼杀个性的教育制度。也许是他小时候先后上过十所小学的缘故,他对传统的教育制度总是深恶痛绝。
最后的结局充满了反讽的意味——当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只秃头的大猩猩抱着老师开心地悬挂在房梁上,老师在冲他大声呼救:“我被一只毛茸茸的大猩猩抓到屋顶上来了,你快想办法救我下去!”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不但听见了,还仰头看见了,可是,他冷冷地甩下一句“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就快步走出了教室。还真是大快人心!这个故事,对总是得不到大人信任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发泄,而对大人来说,则是一面镜子。
这本《迟到大王》,约翰·伯宁罕画得很鲜亮, 尤其是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原野上的那些场景,青果绿、柠檬黄、珊瑚红等都是一些梦幻之国的颜色。有一幅,整个画面都是一种迷离的橘黄色,仿佛是起了雾,连太阳都只剩下了一个白颜色的圆圈。还有一幅,就是小主人公连续遭遇了鳄鱼、狮子和巨浪之后, 第四次走在路上的一幅,这次是两页合在一起的跨页,画面上什么都没有,天空和地面几乎是同一种混浊而又不祥的颜色,小主人公一个人孤独地走着,不由得让人为他担忧起来:这回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怪物呢?还有,一路上似乎还有季节的变化,一开始时小道边上还看得见枝繁叶茂的果树,等到他最后一次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已经是肃杀的冬日了,树也禿了。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stillyuki 的帖子

嗯,宝宝看书也要讲究时间地点呢呵呵。我家一一也超喜欢大大熊小小熊,很有爱!
悦悦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2545  
宝宝生日
2008-10-31 
帖子
6982 
感谢亲爱的分享,
朵朵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5525  
宝宝生日
2008-05-19 
帖子
910 
真是一个好贴子,顶一下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阳光的祝愿 的帖子

嗯,想让更多的妈妈了解绘本、享受亲子阅读时光!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金朵朵 的帖子

谢谢亲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6-14 18:46 编辑

回复 阳光的祝愿 的帖子

亲,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网站,为孩子选4本书,我送书上门哦,免费享受一次亲子阅读体验!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704  
宝宝生日
2010-01-01 
帖子
247 
一一妈好勤奋啊,推荐的绘本我看着都很有意思呢。又进了不少新绘本是吧?赶快选选去,嘿嘿~~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燕十一 的帖子

嗯,这些书我和一一都好喜欢,所以也想跟妈妈们一起分享啊!最近进了情绪管理系列,看看吧。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月影无限1 的帖子

亲,谢谢你在帖子里推荐我,虽然不能显示呵呵!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的泉城宝宝看绘本、爱绘本!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044  
宝宝生日
2009-05-31 
帖子
499 
真是好帖子啊!一定要顶顶!一一妈辛苦了
另外,有没有关于幼儿园的书?孩子快上幼儿园了,想让她看些关于幼儿园的书引导一下。

Rank: 1

妈豆
1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原版绘本
去年以来 身边很多妈咪对bb英语教育很热衷,特别是对汪培珽推荐的I can read系列原版英文故事绘本疯狂长草,不过之前价格特别贵,大概28-32元一本,现在回馈客户, 17.8元一本哦  疯狂买进吧!!!!!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疯狂星期二

疯狂星期二.jpg

星期二晚上8点左右,一个寂静的池塘里,在目瞪口呆的乌龟和鱼的注视下,一大群青蛙坐在荷叶上飞了起来。
荷叶像天方夜谭里的魔毯一样,载着它们向不远的一个小镇飞去:它们穿过晾在院子里的床单,从窗户和壁炉涌进了一个开着电视却睡着了的老奶奶的家里,看起了电视。
凌晨4点38分,一只在路上低飞的青蛙撞上了一只大狗,可大狗马上就被铺天盖地的青蛙吓得掉头就逃。
天亮了,房子的烟囱上照到了一抹曙光。魔法顿时失灵了,青蛙纷纷从荷叶上掉了下来,掉到了地上,它们顺着一条小路,从镇上逃回到了池塘里。
街道上散落了一地的荷叶,让警察和电视台的人百思不解。
下一个星期二的晚上7点58份,墙上映出了几个影子,又有什么东西飞了起来。
这一回是......猪飞了起来,满天的大肥猪!
作品深入分析
完成了《飓风》之后,大卫·威斯纳坐飞机去姐姐住的亚利桑那,途中,他突然冒出来了一个灵感:“一群青蛙飞上了天空!”如果青蛙能飞翔的话,它们会飞向什么地方,又会去干什么呢?大卫·威斯纳绞尽脑汁地想开了。他想,青蛙既然是住在池塘里,它们一定是从池塘里出来的吧,然后,它们会去小镇吧!故事从这里开始了。后来,它们会飞过一幢幢房了……从灵感乍现到在纸上画起初稿,只用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大卫·威斯纳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故事。
这本书就是后来好评如潮的《疯狂星期二》。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对它的评价是:“这是一个轻松愉快、想象缜密、没有说教色彩的有趣的幻想故事,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疯狂星期二》必将起飞。”
《疯狂星期二》他画了整整九个月。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够快的了。第一本无字书《梦幻大飞行》因为中间穿插了别的工作,画了三年;《飓风》画了一年半。
《疯狂星期二》最后是用水彩画成的,没有使用不透明颜料。为了画出一种逼真、写实的效果, 大卫·威斯纳可谓是呕心沥血了。比如,在画这本书的封面时,为了准确地描绘出飞翔的青蛙在月光下的投影,他先用厚纸板做了钟楼,然后又用黏土捏了个青蛙模型,用线吊在空中,打上灯光,看它的彩子是怎样投到了钟楼上。里面的人物,也都是以他身边的人为模特,其中那个一边吃着三明治、边惊愕地看着从窗外飞过的靑蛙的男人,就是画的他自己。
这绝对是一部带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 当那么多巨大的青蛙坐在荷叶上朝我们飞过来的时候,我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都快窒息了, 加上作者用的又是两张横A4大小的跨页大面面,这就更加充满了一种震撼力!平日里看上去傻里傻气的青蛙,到了大卫·威斯纳的笔下,一下子变得那么有个性,它们坐在荷叶上那副唯我独尊而又自鸣得意的样子让上人又好气又好笑……大卫·威斯纳就是有这个本事,他不用文字,完全靠视觉元素来叙亊,硬是把一个超现实的故亊用映像一般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出来,整本书就如同一部幻想短片。它让你无法不相信,在这个疯狂的星期二的夜里,确确实实发生了—件疯狂的事情。
这本书里一共出现了四个空白页,上面注明了时间,它们分别是:星期二晚上快8点。晚上1121分。清438分。下星期二晚758分。
这四个注明了时间的空白页不仅仅是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热切也形成了四个段落,一个高潮引出下一个高潮——你看,星期二晚上快8点,池塘里的乌龟发现了异样,它吓得把脖子缩了回去,因为一只青蛙坐着荷叶飞了过来。晚上11点21分,大批的青蛙从天而降,闯入民宅。清晨438分,天亮了,青蛙的魔法失效了,纷纷从天上掉了下来。下星期二晚上758分,一群猪飞了起来。不过,这已经是下一本书的故事了,作者故意留下了一个悬念。
要说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它使用了分割画面的表现技巧。你看第8页和第9页这个画面,作者在一个大画面上又分割出三个小画面,让我们先是透过远景(即大画面)看到月圆之夜,一大片黑压压的青蛙正在从电线的上空飞过,不过因为太高太远,它们看上去还仅仅是一个个模糊不清的影子而已。然后,三个小画面就宛如三个急速推近的近景镜头,不但让我们看清了青蛙侧身翻飞、吓得夜鸟失魂落魄的动作,甚至还让镜头加入到了青蛙的飞行队伍之中,让我们跟着青蛙一起在空中飞翔。
《疯狂星期二》是一本完美无缺的无字书。
大卫·威斯纳说他喜欢无字书,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发挥想象力把画面画得更神秘,把细节画得更详细,读者才会凑近来看。而且,因为没有文字,每一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解读。在他看来,每个人读出不同的故书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那才是无字书的魅力。他在凯迪克奖的获奖感言里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无字书的看法:“无字书的文本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奇特的经验,因为作者无法说故亊,读者必须自己看,所以读者才是主要说故事的人,至于读者对于故亊的结局或判读已经不是我所在乎的,因为我想说的已经全部在那本书中了。”
说到他的创作源泉,大卫·威斯纳回答说:“常有人问我《疯狂星期二》的创意是从哪儿來的?”这个问题经常还伴随着一两个暗示:我在成长的经历中是否养过一个宠物蛙?我的住所附近是否有一片沼泽地?我是否与青蛙有什么‘瓜葛’?……事实上,想象并不需要外在的刺激物。观察玩耍中的孩子们,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狂放不羁了。我是在新泽西州长大的,我和朋友们每天都在重建身边的世界。我们的邻居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从宇宙的边缘直到史前的丛林。只需要让信仰做-个小小的跳跃,就能相信庞大的翼龙会从天上向我们俯冲下来。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crazyhair 的帖子

亲的宝宝比我家一一小一个月,我家小一开春入园的。关于幼儿园的书有《魔法亲亲》这个是针对孩子不愿意入园没有安全感的,我给一一讲了以后效果真的很好,到现在每天上学前都要给我一个魔法亲亲;《小阿力的大学校》、《我太小,我不能上学》、《我喜欢上学》、《米菲去上学》、《小魔怪要上学》、《大卫上学去》都很好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jpg

一条鳄鱼患了蛀牙,去看牙医:“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而诊所里的牙医也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鳄鱼看到牙医吓得叫出了声:“啊!”牙医看到鳄鱼吓得叫出了声:“啊!”鳄鱼看着椅子:“我一定得去吗?”牙医看着鳄鱼:“我一定得去吗?”鳄鱼坐到了椅子上:“我好害怕。”牙医拿起了牙钻:“我好害怕。”鳄鱼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牙医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鳄鱼被牙钻钻痛了:“哎哟!”牙医的手被鳄鱼的嘴咬痛了:“哎哟!”鳄鱼捂着嘴巴:“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牙医捂着手腕:“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鳄鱼又张大了嘴巴:“不用太久......”牙医又把手伸进了鳄鱼的嘴巴:“不用太久......”
总算是补好了,鳄鱼给牙医行了个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牙医给鳄鱼还了个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可走出诊所的鳄鱼却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牙医在窗口看着鳄鱼也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
鳄鱼说:“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牙医说:“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作品深入讨论
五味太郎这个名字,无论在日文里还是在中文里,都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小吋候因为这个名字,他还受过嘲笑。因为“五味”与日文里的“垃圾”发音相同。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有—天,一个住在他家不远的女人盯着他的脸看了好半天,对他母亲说:“你这儿子,以后会出名的。”五味太郎的父亲听了哈哈一笑:“出名?那一定是被逮捕了!”事后才知道那个女人会看相。
还真让那个女人说中了,后来五味太郎真的闻名天下了。
他成了日本童书界最具创意的图画书作家。有人说他是一位“打破了童书着色、设计常识,以实验、独创的风格获得了上至大人下至幼儿广泛支持”的图画书作家,这话译成中文长了一点,但并不夸张,因为几十年来五味太郎已经出版了三百多本图画书,但他一天都没有停止过革新的尝试。用他自己的话來说,就是他一直在寻找唯有图画书才能表现出来的可能性。他有这个激情他说创作图画书让他永远也个不会觉得厌倦,这太不可思议了,他还没有遇到比图画书更有意思的东西。他把每一本图画书都当成了一次实验。他从不为别人的文字配画,尽管他面对采访者的追问,曾经委婉地说如果有时间分析别人的头脑,还是分析自己的头脑更有意思。但实际上,他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从文到图由他一人包揽更能体现强烈个人风格的考虑吧。
这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虽然没有得过什么大奖,但却集中体现了五味太郎的个人风格,难怪有读者说一看就知道是五味太郎的作品了。
这一回,五味太郎又进行了一次怎样别出心裁的实验呢?
他首先让一条鳄鱼上场他让鳄鱼捂着大嘴来看人类的牙医,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接下来,牙医亮相了, 这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禿顶、只剩下后脑勺还有一圈头发的引人发笑的小老头,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瞥见窗外鳄鱼的影子时,嘴里竟然也会冒出一句“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来。这时我们不禁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鳄鱼害怕牙医,牙医也害怕鳄鱼!在后面的十二个跨页里,鳄鱼与牙医展开了一场心理上的较量,他们的台词完全一样——“我好害怕。”“我好害怕。”“我一定要勇敢。”“我一定要勇敢。”“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亊。”“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你一句我一句,相间的场景、相同的句子却表达了害怕牙医的鳄鱼与害怕鳄鱼的牙医截然相反的心理。
这样看来,说它是—本幽默的心理图画书并不过头,有人一句话概括了它的精髄:“这是一本以巧妙的手法,描绘了患者鳄鱼与人类牙医之间每时每刻所发生的微妙心理落差与变化的让人捧腹大笑的图画书。”当然,五味太郎所作的尝试还不止这些。如果你留意,还会发现他一直把鳄鱼放在左边一页,而把牙医放在右边一页。再有,鳄鱼的话与牙医的话的字体也不一样,中文版沿袭了这一处理……
最后我们再说说五味太郎的画风他与别人不一样,他不太追求把画画得形似,也就是我们说的“像”。有―回他与《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作者林明子聊到这个话题时,林明子说她要画巴士时,就会去拍一张巴士的照片,但五味太郎说他不,他只是画出脑子里类似巴士的东西。他的画多是平面的,看上去很拙但却充满了孩子气,用的颜料也多是别人不用的彩色墨水。
在日本,常会有妈妈拿着这本书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阅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同一句话意思却可能不同”以及“对比”。你看,五味太郎还是一位好教师呢!不过,说到教师,那就要看他的另外一套图画书《五味太郎·语言图鉴》了。―共有十本,那才叫人拍案叫绝呢!其中第一本《语言图鉴①动词篇》用五百多个孩子的动作,生动而形象地表达了五百多个动词,还获得了德国莱比锡国际图书设计展铜奖。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044  
宝宝生日
2009-05-31 
帖子
499 
回复 一一妈417 的帖子

太感谢了!要找来给俺闺女会看看呵呵~~话说楼主真是个知性妈妈,你的宝宝真幸福!要多多向你学习啊。。。再次感谢!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044  
宝宝生日
2009-05-31 
帖子
499 
回复 一一妈417 的帖子

忘了问了,那楼主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书的呢?网上购买的吗?貌似书店已经都没有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每日一本书(经典绘本介绍)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