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一定有办法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 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噩梦通通赶跑。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 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 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说这些材料还够做......他把它做成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在不断地长大。 等奇妙的外套变得老旧了 ,爷爷把它做成一件奇妙的背心。等奇妙的背心变老旧了,爷爷把它做成一条奇妙的领带。等奇妙的领带变老旧了,爷爷把它做成一条奇妙的手帕。等奇妙的手帕变老旧了,爷爷把它做成一个奇妙的纽扣。 有一天,纽扣不见了,约瑟跑去找爷爷。这次爷爷真的没办法无中生有了。 可第二天,约瑟去上学,他在纸上写道:“这些材料还够……”他把它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作品深入分析 它取材于一首流传久远的犹太民谣《我有一件外套》。歌中唱道:“一个裁缝的外套破了,他把它改成了背心……” 其实,远在菲比·吉尔曼之前,1977年,西姆斯·塔贝克就曾经改编过这首被犹太人吟唱了几个世纪的古老民谣。二十几年后.他又出版了新的改编本《约瑟夫有件旧外套》。透过又是拼贴又是打洞,看似五彩缤纷的故事,作者在这部凯迪克大奖之作的底层呈现的是一种民族意识,不但表达了对即将消失的意第绪语的忧虑,还追忆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史。 不过,比起承载了太多思想与使命的《约瑟夫有件旧外套》来,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则没有那么沉重了。 《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故事。 虽然它有哲理——比如无中可以生有,比如对一件有形东西最好的纪念,是转化成无形的记忆,但菲比·吉尔曼的着眼点不在这里。她重新诠释,为这首古老的民谣注入了新的生命——情感。 首先,她把民谣中的那个裁缝换成了一个爷爷,又为爷爷增添了一个孙子。于是,一个人的故事,就演绎成了祖孙两人情深意切的故事。这其实来自她童年的记忆。她的曾祖父就是一位贫穷的犹太裁缝。她说图画书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可这首歌中却没有一个孩子:把裁缝变成了爷爷,他就可以为自己的孙子约瑟做任何东西了。他做的第一样东西应该是一件大人不能穿的大衣吗?不,它应该是一条毯子!这是一条点缀着星星和月亮的蓝毯子。有了这条巧妙的毯子,就有了一条奇妙的线,把爷爷牢牢地拴在了约瑟的成长岁月之中。尽管它后来旧了、破了、小了,从一块毯子变成了一粒纽扣,最后甚至丢了,但它始终伴随着小约瑟。约瑟舍不得丢掉它,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当他还是一个襁褓婴儿时,盖着它,“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噩梦通通赶跑”,他不能割舍的,还是那种源自血缘的对爷爷的依恋之情。 约瑟的童年是幸福的,他的身边有一个慈祥, 可以信任和“一定有办法”的爷爷。这本来并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可是在世风日下、人情淡薄的今天, 又有几个孩了能像约瑟一样天天天经地义地亨有爷爷的爱呢? 从毯子到外套、背心……接下来,这块料子还够做什么呢?传承于民谣的故事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高潮迭起。虽然这一个个情节的推进是可以预知的,但想象的发散却又是无穷的,孩子们最喜欢参与这种游戏了,因为这正好符合孩子们的心智。随着爷爷把料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这块料子还够做……”,他们会欢快地“喀吱、喀吱”地模仿爷爷剪子的声音,每当遇到困难了,他们都会把“爷爷一定有办法”说得一次比一次响亮。只是在毯子变成的奇妙的纽扣“没有了,不在了、消失了”的时候,这个声音才会变成喃喃的低语。他们知道,爷爷也不能无中生有呀。至于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孩子们可能暂时不能深刻理解, 但一定会记取一生的。 相比之下,图画就没有那么紧迫了。文字中没有出现的人物也登场了,我们不但能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约瑟和妹妹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还能看到约瑟的老师和同学,以及邻居、顾客、小贩等众多人物。爸爸是鞋匠,小妹妹在全家的期盼中降生和成长……图画不慌不忙地展示着这些文字不曾交代的细节。你看,小贩在叫卖,
邻人在劈柴,一群鸭子在雨中奔过铺着青石板的小巷……菲比·吉尔曼画得心平气和,许多画面都是一些日常琐事,祥和、宁静而又亲切,让人不 禁怀念起从前的那些民风淳朴的小村庄来了。菲比·吉尔曼说她画的也确实是过去的年代,是她记忆中的一个小村庄。她用剖面图,用怀旧的暖棕色、铁锈色和蓝色,以及画面周围那一圈让人觉得温暖的木头框架,把一个犹太小村庄的日常生活风景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没有人不向往这样的小村庄,只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又找得到几个这样和乐融融、世代同堂的小村庄呢? 算是一个额外的馈赠,作者在画面的下方还特意留出窄窄长长的一条,画了一个老鼠一家的故事。这个无字的故事必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 因为约瑟爷爷剪下来的那些碎毯子,最后都掉到了下面的这个故事里,包括那粒让约瑟遍寻不见的纽扣! 不过,书里的妈妈形象多少有点让人纳闷。你看,每一次都是妈妈对约瑟说,你把它丢了吧, 你把它丢了了吧。你再看她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多么地不耐烦。可是,如果要说妈妈不在乎约瑟对爷爷的这份情感,当她发现约瑟的纽扣不见了时,却又比约瑟还要着急。这是为什么呢? 彭懿《阅读与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