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2 | 浏览: 326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355  
宝宝生日
2007-11-17 
帖子
2531 
  个性十一

  会理财,善理财

  现象一:朗朗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他动不动就向别的同学借钱,还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里赊账消费。到了实在赊不到的时候,他就回家以各种理由找妈妈要钱还账。当妈妈问起朗朗的老师为什么学校总是乱收一些费用时,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学校收取的费用,都被儿子拿去胡乱消费了。

  现象二:一位10岁的女孩拉着父母走进一家服装专卖店,看到一身高档运动衣便让父母给她买。当母亲说她穿的运动衣几乎还是新的时候,她却说那身运动衣再穿就会落伍。这时,站在旁边的父亲一边掏银行卡一边说:"讲节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她想要就给她买吧。"

  专家分析

  总会听到一些家长在抱怨:"我家的孩子花钱总是大手大脚,每个月的零用钱不断上涨"、"我家的孩子花钱一点都没有计划,总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其实,孩子这种乱花钱的习惯与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息息相关。

  据研究,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2~4岁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若是希望培养儿童数理能力,那么4~6岁便是关键期。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则为5~14岁。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的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3~4岁阶段,家长们便开展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莫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美国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家长们常常有着这样的担心,"给孩子太多钱,怕他长大后变成'小财迷';不给孩子钱,又怕孩子长大后不会花钱,到时候被人骗。"其实,如果家长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孩子长大后不仅不会乱花钱,还将特别会花钱。

  旺旺小的时候妈妈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理财观念,每个月定期给他一定的零花钱,让他试着学习理自己的"财"。

  一天晚上,旺旺放学回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学校小卖部的铅笔太贵了,你下班回来路过文具批发市场时,给我买两支回来吧,到时候我给你钱,这样我就能省2毛钱了。"

  妈妈高兴地说:"好儿子,妈妈给你带。你真棒,都学会省钱了。"

  下个月妈妈给旺旺零花钱时,旺旺少要了几元钱,并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本子要用完了,你再去给我多批几本吧,这样又能省不少钱。"

  小理财高手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因此,家长们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表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如果要让银行、债主、警方,甚至骗子来进行这项教育,这恐怕不会是项愉快的经验。因此,家长们不要把给孩子零用钱当列行公事,教导孩子们如何管理手上金钱,并赋予他们理财的责任才是重点。

  给妈妈的建议

  理财是一种生存技能,让孩子学会理财是非常现实的选择。理财教育是家教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方面面问题息息相关的。

  如果你的孩子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识,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妈妈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培养出来的。

  方法一:与孩子签订零花钱合同

  让孩子学会正确、科学地理财,妈妈首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并不是给孩子的零花钱越多,就是越疼爱孩子。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妈妈可与孩子签订零花钱使用合同。如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妈妈可以在合同中规定,每周只给孩子两元钱零用钱,每周一早晨发放,并且规定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发放零用钱。

  当然,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零用钱的时间发放单位可以慢慢地延长,如孩子已经能够掌握了以"周"为单位的理财能力之后,妈妈可以把发放零用钱的时间拉长为"月"。

  如,一位母亲是这样做的:

  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可还是花钱大手大脚,为了改掉儿子这个坏毛病,我决定与儿子签订零花钱合同。于是与儿子协商后,我们起草了这份合同。

  王明零花钱合同

  为了让王明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妈妈与王明通过协议,共同决定签订此合同,具体内容如下:

  1. 妈妈每个月的第一天给王明300元零花钱,由王明自行支配,提前花光不能够再向父母索要。

  2. 零用钱包括平时王明买零食的费用、买文具的费用,如需买课外读物,妈妈和王明各付一半。

  就这样按着合同严格执行两个月之后,我发现,儿子花钱有计划多了,现在很少买那些没用的东西了。

  方法二:让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

  妈妈总是一味责怪孩子:怎么零用钱花得这么快?但是,孩子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呢?不仅孩子说不出来,有时,就连妈妈自己都弄不明白。这时,妈妈就要鼓励孩子记账了。

  也许,刚开始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妈妈可以帮助孩子。领到零用钱后,妈妈就可以给孩子做一个分析,接下来的这个周期,有多少必须购买的东西,如生活用品等;除去必须的花费,孩子还剩下多少钱可以自由支配;在这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钱中,每天最多花多少才不至于超支。妈妈帮孩子把这些分析好了,孩子花起钱来就会小心多了。

  通过记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意识和习惯,还很容易让他们接受"花钱容易挣钱难"的观念。

  方法三:教孩子有计划地花钱
  现在孩子们大多有这样的毛病: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跟父母要,花钱没有节制。

  其实,每个孩子见到新鲜东西都想买的,刚开始时,孩子的这种欲望是无意识的,妈妈如果不注意而一味迎合就会纵容、滋长孩子的不良欲望。这时,就需要妈妈教会孩子有计划地花钱。

  冉冉的妈妈在带冉冉去吃麦当劳之前,都会告诉女儿,你今天只能吃一个汉堡、喝一杯饮料,这时,冉冉就会撅起小嘴。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妈妈就说:"好,冉冉不想去,那我们不去了。"说着放下包,脱下大衣,小冉冉只好求妈妈:"好妈妈,我答应你,我就吃一个汉堡,喝一杯饮料。"

  教会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就要适时地控制孩子的欲望,如若不然,孩子的欲望是永远不能够满足的。

  除此之外,妈妈还要教给孩子一些理智消费的观念。

  一位妈妈带着6岁的孩子逛了3家商店,目的是为了买一辆物美价廉的自行车,最后妈妈把省下来的20元钱买了一个孩子向往已久的乒乓球拍。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聪明,她的行为给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孩子了解了什么是价格差,什么是理智消费。这样,孩子在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不但会精打细算,而且还会有很强的计划性。

  方法四:给孩子"当家"的机会

  现在,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已经接触钱了,但是他们往往不懂得"柴米油盐贵",所以,他们才会动不动就要求妈妈买昂贵的文具、名牌的衣服等。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买菜、交水费、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这样,孩子有了了解家中"财政"的机会,就会慢慢学会节约了。

  方法五: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

  一位妈妈在她的教子日记里介绍了这样一种给孩子零用钱的方法:

  蕾蕾自从上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向我要钱,"妈妈我想要5角钱去买棒棒糖"、"妈妈,我想买水彩笔,给我2元钱"……每天都要钱,有一天我不耐烦了,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想要钱,自己来挣。"

  "可是,我不会呀。"这小家伙还很委屈。

  "你可以帮妈妈倒垃圾、扫地、擦桌子,这些都可以挣到钱呀。"

  "这样也可以呀,太好了。"女儿对这种新鲜的协议很感兴趣。

  可是,有一天,女儿又对我说:"妈妈,我干了半天,累得腰酸背痛才得到2元钱,怎么样才能少出力多挣钱呢?"

  我想了想,告诉她:"你可以用脑力赚钱,只要你给家里提一个好的建议并被采用,就给你体力劳动3倍的工资。"

  结果女儿的建议非常的多,并且确实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现在女儿上三年级了,在零用钱方面,我们一直对女儿采取按劳取酬的政策。现在这小家伙不仅爱劳动,还变得很爱动脑筋,"鬼点子"一直向外冒。

  方法六:让孩子学会储蓄

  每次过年,压岁钱都会把孩子的腰包装得鼓鼓的,这些钱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妈妈除了帮助孩子购买一些必要的物品外,还能怎样利用这笔钱呢?

  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把他的压岁钱分成两部分。因此,他在银行有了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的零用钱。

  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他开始用每年的压岁钱定期购买基金。

  ……

  理财专家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355  
宝宝生日
2007-11-17 
帖子
2531 
  个性十二

  富有爱心,善良

  现象一:良良病了,戴着大口罩来到幼儿园,老师对大家说:"小朋友们,良良今天感冒了,我们一起来好好关心他、照顾他,好不好?"小朋友们看着良良的大口罩,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午饭时间到了,良良小心翼翼地坐下,摘下口罩准备吃饭。同桌的元元一见良良摘下口罩,立刻尖叫起来:"不要坐在这里!你会传染给我们的!"其他小朋友也厌嫌地看着良良,不让良良坐在自己身边。

  现象二:小区广场上,康康和小哥哥打起架来。事情原本是小哥哥挑起的:他看见了康康漂亮的滑板车,想借来玩,康康不干,小哥哥就仗着自己的身高优势一把推倒了康康,抢过滑板车。康康自然不甘心受欺负,三番五次挥拳冲上前,却都被小哥哥轻易反击回来。这时,他看见小哥哥滑着滑板车靠近了大台阶的边上,就猛地朝小哥哥冲去,狠狠一推!来不及躲避的小哥哥尖叫一声,连着滑板车一起摔下了十几级的台阶……

  专家分析

  一位伤心的妈妈经常向朋友们哭诉:

  我的女儿已经10岁了,平时怕耽误她学习,洗头洗脚、扫地铺床、洗衣服刷鞋都是我帮她做。假期里,想让她学习独立,便让她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了,并且说出了"正当"的理由:"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让家长偷懒的"。

  还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下班回家后没做饭就倒在床上了。孩子放学回来,不但没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对着我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呀。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

  这个女孩的做法确实让妈妈伤心。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缺乏爱心。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1岁前就对别人的情感有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2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5、6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善良的表现,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立身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家长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

  给妈妈的建议

  善良作为一种美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因此,妈妈若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品德高尚的人,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善良"的品性。

  方法一:教孩子爱护动植物

  刚上一年级的东东和小朋友们在院子里踢球,有人起哄说:"谁能瞄准踢中王爷爷家屋檐下的燕子窝?"正玩得兴高采烈的东东大喊了一声:"我!"随后一个飞脚……"砰"的一声,两只雏燕随着球一起滚落到地上,痛苦地拍动着羽翼未丰的翅膀。这一幕正好被东东的妈妈看到,她把东东叫到一边,严肃地对他说:"如果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你了,妈妈会怎么样,你又会怎样?"

  "妈妈会很着急,我会害怕的哭。"东东认真地说。

  "那两只燕子的妈妈找不到孩子会不会很着急?"

  "会。"孩子低下了头。

  妈妈接着对他说:"你看那两只小燕子,那么小就找不到妈妈了,还被你摔在了地上,它们痛苦吗?"

  "嗯,那怎么办呀?"显然,儿子很着急。

  "你可以把它们再送回'家'呀!"我建议他。

  "可是,我够不到……"儿子看看那高高的燕子窝。

  "你可以请爸爸帮忙呀。"

  在爸爸的帮助下,东东终于又把小燕子送回了"家"。

  妈妈从小就要教育孩子不要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并且要告诉孩子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人类要和它们和谐相处。这将有利于培养孩子善良的个性。
 

  方法二:教孩子学会同情别人

  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因此,妈妈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一位妈妈介绍了她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的:

  孩子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同情心。当看到有比他小的小朋友摔倒时,我就启发孩子:"你看那个小朋友摔倒了,你摔倒的时候是不是很疼呀?小妹妹一定也很痛,我们快去把她扶起来吧";"看,小妹妹哭的好伤心呀,快拿出你的小手绢帮她擦擦眼泪吧。"就这样,孩子的同情心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了。

  方法三:表扬孩子善良的举动

  如果孩子做的事得到了肯定和表扬,那么他还会继续这么做。因此,当孩子帮了别人一些小忙,或者替别人着想时,妈妈要及时表扬他的这一举动,鼓励他以后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

  孩子的妈妈听说孩子在学校做了好事,主动照顾一个生病的同学,便给孩子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并在饭桌上很郑重地表扬了孩子。

  饭后,孩子的爸爸问孩子的妈妈:"这么点小事,有必要搞得这样隆重吗?"孩子的妈妈很严肃地说:"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不是一件小事,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大人们对他这种善良的举动很赏识,那他以后就会经常做善良的事。慢慢地,善良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

  孩子的爸爸听后,情不自禁地向孩子的妈妈伸出了大拇指。

  妈妈们,赏识孩子善良的举动吧,这样,善良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355  
宝宝生日
2007-11-17 
帖子
2531 
直接复制的电子书,希望对各位妈妈能有所帮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