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42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济南艾玛妇产医院

认证商家

Rank: 5

妈豆
89904  
宝宝生日
2017-04-05 
帖子
14218 

济南通

1#
发表于 2016-9-14 14:5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济南艾玛医院 于 2016-9-14 14:52 编辑



     “我怀孕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看着手里的B超检查单,李女士眼含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李女士今年29岁,3年前和丈夫结婚,婚后一直想要一个宝宝,然而都没有成功。这几年,他们夫妇跑了很多家医院,一直也没有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找到了济南艾玛妇产医院业务院长孙即友,在孙院长的治疗下,李女士在7月底成功受孕,现在已经怀孕40多天了。






  孙即友:济南艾玛妇产医院业务院长

  曾担任淄博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青岛万杰医院(现青医附院东院)妇产科主任,青岛妇科微创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擅长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子 宫 肌 瘤、卵 巢 囊 肿、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宫 外 孕等妇科疾病,特别是不孕症的宫 腹 腔 镜手术治疗有丰富经验、在尿 失 禁、子 宫 脱 垂、妇 科 整 形、宫 颈 疾 病 及产科的高危妊娠的诊断与处理有较深造诣。

  罪魁祸首是多囊卵巢综合症

  孙院长告诉笔者,李女士不孕的罪魁祸首是多囊卵巢综合症。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明显增多,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孙院长对此也有明显感觉,“我的患者里,多囊卵巢综合症以前占1/5左右,现在已经达到1/3。”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大多集中在20~40岁,是一种以卵泡发育障碍、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过多为其特征性改变的病因复杂的神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常表现为月经失调,如月经稀发(周期35天~6个月)、闭经、月经量过多或过少、不规则出血,有些还出现毛发浓密、肥胖等症状。多囊卵巢综合症目前已成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之后常见的不孕症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改善生活状态 周期性个性化治疗是关键

  从临床上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一般伴随着糖耐量异常、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因此,在正式治疗之前,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如果输卵管和子宫都正常,就可以根据激素水平用促排卵药治疗了。

  促排卵治疗从自然月经后的第5天开始,同时要用B超监测卵泡期。“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和管理,而且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要随时改变治疗方案,因此要选择信任的医师,互相配合,接受正规、长期的治疗和指导。”孙院长说。

  同时,孙院长表示,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通过卵泡穿刺或打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怀孕后也要定时产检 时刻注意

  多囊卵巢综合症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容易造成胎儿在发育早期难以获取足够的营养,而造成胚胎的停止发育和流产,因此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孕妈妈在孕期一定要特别注意,按时产检,整个孕期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即使没有生育要求 也要及时治疗

  孙院长提醒,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内分泌疾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即使已没有生育要求,也应该继续治疗,以避免心血管疾病以及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所导致的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等疾病的发生。许多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有高胰岛素血症,容易出现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多囊卵巢综合症也是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小贴士:

  诊断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可能需要做以下几项检查:B超检查、激素测定、胰岛素检查、血糖检查或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必要时还需要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腹腔镜检查。诊断和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配合专业的医师完成。


               更多精彩  点击查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艾玛案例 | 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原来是多囊卵巢综合症惹的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