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6 | 浏览: 8401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天使牛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465  
宝宝生日
2009-09-13 
帖子
931 
1#
发表于 2011-6-7 16:1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风雨骑士 于 2013-4-1 09:28 编辑

    首先声明我的想法,只针对这种现象!
    大家都知道,当今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压力让工作中的人们变的狂躁,80后一代是被称为什么都没赶上的一代,因此充满了谴责和无奈。但有一点要知道,80后的童年时代却是当今最被值得怀念的。搜搜网上看看吧,童年的记忆海量般呈现出来,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滚铁环、看机器猫、打电玩等等比比皆是,我认为这才是纯真的童年、快乐的童年!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新鲜玩意儿出现了,这让90后、00后的孩子唯一记得的童年就是电脑游戏,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让年轻的父母们幻想的自己童年的时候,但又无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如何去过童年!一声叹息,无可奈何。可怜的孩子,环境越优越但却孤独和悲伤,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自己的金钱和挤出来的时间去给孩子买童年、买兴趣、买快乐,我为我的孩子感到不安和伤心。
    这个时候,钱成了唯一可以通往幸福和快乐的途径。于是,一些机构俨然而生,并向社会和家长大声呼吁,让你们的孩子来吧,来享受自由和快乐、来找你们的伙伴并一起开发智力。当今,都是一个孩子,受传统式教育的影响,更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进来,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却还要把孩子叫起来,穿好衣服,匆忙疲惫的去找自由和欢乐,我觉得可笑、可怜!想想药家鑫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吧:“我从小就学习钢琴,当父母把他的兴趣爱好强迫的变成职业方向的时候,我已不在真心喜欢这个东西了。。。。。。”(和原话意思大体相当)
    把一个孩子送到早教上学45分钟,这句简单的话,要知道,这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吗?现在的孩子出个门就像搬家一样,吃的喝的玩的穿的用的,来回路上的时间不算吗?早教说白了就是上课,孩子能懂什么?这个东西是需要天赋的,湖北某地是国家体操运动员的培养基地,从出了几个冠军后,这个地方一夜之间冒出来好多培训机构,当地的孩子都被有志向的家送去学习了,可最终能有几个成气的。最终是一人功成万骨枯啊,多少孩子的童年及人生被当前大人的名利和愿望葬送,这是血的教训。
    我知道的一个真实事,就是在市中区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中有姐弟俩,先后考上我市的实验和附中,最终考上了国家211重点大学。什么样的家庭呢,母亲自已开了个家庭缝纫作坊,父亲开车,平时别说孩子学点什么东西就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可是人家有自己学习的天赋。为此,我拿着需要换拉链的上衣和撩裤角的裤子就去了那家位于居民楼中的小店,当聊起自己孩子的时候,家长很自豪,说小时候从来就没管过,整天就在楼前和其它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当问到成功的经验时,这位妇女就一句话:从来不催孩子学习,自己想学就学,并让我看看满墙的奖状和书架上摆满的书,光我看到的就有四大名著和国外的一些书籍。我说:他们看得懂吗?妇女说:都是儿子看的,说是玩网游不看历史根本玩不通玩不精,历史人物的关系不懂的话无话玩好游戏。想想自己玩网游是何等的痴迷和愚蠢。
    出门后,我心情激动了好长时间,想想自己的孩子是否这样可行呢,同样的模式为何有的孩子行,有的孩子不行,这就是天赋和后天的努力的结果吧。
    妈妈们是迷茫吗?不是,因为我们都是80后,80后的一代有太多的回忆。因此,她们在为孩子计划童年的时候可选择的很多,并不要非得去早教找快乐找自由,而是到楼底下和同龄的玩伴玩他们自己想玩的东西,他们的快乐在天空和大地之间,这才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快乐和自由。
    这些话可能触动了早教者们,但是我重申,你有你们的任务和计划,我有我们的自由,不要强求,片面的宣传早教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2013年4月1日更新:
    《焦点访谈》,早教到底该多“早”!

已有 1 人评分妈豆 收起 理由
明珠格格 + 10 首页热贴推荐!奖励10妈豆!

总评分: 妈豆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冉冉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5502  
宝宝生日
2009-09-16 
帖子
1963 
回复 风雨骑士 的帖子

我觉得上早教还是有好处的,我就身有体会。我家小宝生来就胆小怕生,我就给她报了早教班。早教的课程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的。我家小宝上课时是2岁多,她学的就是一些儿歌,游戏,认字,亲子操。孩子很感兴趣,只不过因为早教机构的纠纷我们才没能继续上下去。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人和事有好处,况且去早教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点东西,开阔眼界。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505  
宝宝生日
 
帖子
回复 小半瓶醋儿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小半瓶醋儿 于 2011-6-13 19:10 编辑

回复 麦豆妈妈 的帖子

    本以为自己讲的 ...

一个好贴子,可以让人喜获知音之感,看看净空大师的教育论吧,西方教育结合的现代教育,已经让现在的早教不伦不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505  
宝宝生日
 
帖子
回复 小半瓶醋儿 的帖子
回复 10june 的帖子

     是啊,在幼儿早期教育的每个领域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妈妈 ...

说的真好,真知来源实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505  
宝宝生日
 
帖子
回复 小半瓶醋儿 的帖子
回复 10june 的帖子

     是啊,在幼儿早期教育的每个领域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妈妈 ...

说的真好,真知来源实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505  
宝宝生日
 
帖子
不输在起跑线上,很需要深思的一句话,人生是长跑!早教是不足家长的不周,上了早教机构的也是育儿生活里的点缀,没有收获怎会坚持。不上机构的,在家一样早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萱萱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335  
宝宝生日
2011-09-06 
帖子
257 
个人感觉孩子的早期教育最主要依赖于家庭,去早教机构是件锦上添花的事情,不过是早教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482  
宝宝生日
2009-03-11 
帖子
光靠每周一节课来早教真是作用不大,还是要靠家长平时按早教课色的理念来指导孩子,我觉得上早教课是孩子跟家长共同学习的过程。我也觉得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玩的太不一样了,不如那时候玩的健康,小朋友们在一起跳皮筋、跳房子、扔沙包(我们叫砸籽儿)、捉迷藏(我们叫藏马糊),哈哈……即锻炼了团结协作又锻炼了身体,多好〜很是怀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妈豆
192  
宝宝生日
 
帖子
妈妈能用心的关注每个阶段敏感期是最好!
桐桐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964  
宝宝生日
2009-05-09 
帖子
267 
回复 风雨骑士 的帖子

你说的这个好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655  
宝宝生日
2011-07-23 
帖子
509 
回复 风雨骑士 的帖子

这个写的太好了呀!顶起来!
我也有和楼主一样的迷茫和担忧,甚至老怕自己孩子不如人家上早教的孩子聪明,发育迟缓之类的。。现在想想真是愚蠢至极。。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174  
宝宝生日
2012-02-11 
帖子
154 
早教没什么不好 学到方法 回家和孩子互动  而不是指望短短的那45分钟

主要是价格太贵了  45分钟1,2百元 国家对这块没有明确的标价 弄得漫天乱价!   
天使牛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465  
宝宝生日
2009-09-13 
帖子
931 
“闪卡”,美国60年代一个非主流、不入流的东西,到了21世纪的中国,成了早教的先进理念了,而且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一些城市。
那么早教到底应该有多早,央视评论:出生3天都算晚!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2538  
宝宝生日
2009-12-28 
帖子
676 
回复 10june 的帖子

     是啊,在幼儿早期教育的每个领域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妈妈,有专门研究宝宝食谱的、培养阅读的、学习语言的、培养生活习惯的、锻炼宝宝体能的等等,她们愿意将自己实践好的经验甚至是教训拿出来分享,虽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我们,但每次读到这样的文章或一个小小案例我们都心存感激。
     任何一个伟大的教育空想家都不如一个实践的好妈妈,关键是我们要肯尝试。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2538  
宝宝生日
2009-12-28 
帖子
676 
本帖最后由 小半瓶醋儿 于 2011-6-13 19:10 编辑

回复 麦豆妈妈 的帖子

    本以为自己讲的挺清楚了,看来亲还是没明白。
我是针对“早教是比较崇尚国外滴东西..”你这句话感觉你的观点偏颇。
早教的概念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是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你用的这个题目太大了,其次你理解的不是早教。
       再说简单点是了解他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儿。你如果你知道他经常会将各种东西往嘴巴里塞是对外界的感知认知,用嘴巴认识物体是方的圆的还是硬的软的。你就会告诉他嘴巴里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在感知的同时给予语言刺激。宝宝就会将物体名称和物体本身联系起来。这个不是你教的,是他自己学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很可能用成人的思想去想这个东西不卫生或可能宝宝饿了,如果硬夺去宝宝口里的东西,他将失去多好的探索和感知机会啊。如果你知道婴儿出生几个月后开始对红色的移动物体感兴趣,你就不会选择花里胡哨功能复杂的玩具,一个红色的小气球也许就 是他的最爱。
    我举几个国内早教理念的例子
    案例1、在我怀孕的时候看了冯德全的早教方案,我知道了0岁教育的概念,胎儿在0岁的时候母亲就要开始了,如每天给胎儿说话,保持愉快的心情,还要读书。读书要读经典,中国的经典是四书五经,读儿歌不如读唐诗,儿歌也是四句,唐诗也是四句。我不认为这个是崇尚国外的。
     案例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作者讲了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并讲了学习繁体字的重要性,这个繁体字也不是国外的吧。
      案例3、你在百度上搜下净空法师,看下他对儿童教育的开示,作为儿童年少时多诵读经典,老大时才有作为。做人父母如何关爱教育子女的。还可以看下海涛法师在台湾幼儿园的讲座,关于珍爱生命的一堂课。如何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爱自己爱他人。。这两位可都是说汉语的和尚
       案例4、我们在一般的早教中心听到的最多的是物归原处,将东西分类整理好,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这个是蒙氏经典的概念,但我们一旦到了幼儿园小学就不物归原处了吗?在中国就不物归原处了吗?
        案例5 《弟子规》中讲的孝为先,是对父母的孝顺原则,这个是国外的吗?
                    《三字经》中讲的孟母三迁,是做母亲的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理念也不是国外有的吧。
         案例....亲自己想下吧。生活处处皆早教啊~~~~~

彬彬

六年级

Rank: 10Rank: 10

妈豆
899  
宝宝生日
2008.8.27 
帖子
147 
我感觉早教很好,但是很暴利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豆
48588  
宝宝生日
2007-07-04 
帖子
10398 
回复 小半瓶醋儿 的帖子

个人意见,无关欠妥不欠妥!
优优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31177  
宝宝生日
2010-07-15 
帖子
6176 
其实楼主发这篇帖子,对大家确实也有用,可以激发每个家长在报早教之前衡量一下自己报早教的意图,想好了再报,而不是盲目跟风。早教这个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的孩子一直在上早教,我觉得挺好,但是挺好的意思并不是我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我孩子上的时候很开心,结交了很多朋友,长了很多见识,体验了不同的角色,作为家长,我也结识了朋友,更学到了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当然,育儿知识网上也有,但是在早教班,学到的是适宜我的孩子的育儿知识。虽然我家宝宝一直在上早教,但是我从不会鼓动身边的家长去上,也不会反对别人上.楼主的这篇转载,作为曾经做过幼儿园老师的我来说,我也可以写一篇,来揭露幼儿园的黑幕,结果呢?要大家都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吗?楼主不要太激动,大家也都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早教中心都像这篇转载中的一样,也许有的比他更差,也许有的就很好,让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目标,爱选哪儿选哪儿,爱上就上,自己想好了就可以。s最后感谢楼主发这篇帖子,挺发人深省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反驳,早教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大!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