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34 | 浏览: 1372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crazyhair 的帖子

亲,我开的绘本馆,专门出租绘本呢。您可以选4本孩子喜欢看的,我给您送到家,让孩子试读一下。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6-18 16:36 编辑

阿罗有支彩色笔

阿罗有支彩色笔.jpg

阿罗手里拿着一支彩色笔。
一天晚上,他想到月光下走一走,就画了一个月亮,然后又画了条又长又直的路.觉得没意思,他走上一条小路,小路边上有一棵苹果树,还有―条吓人的龙看守果。可这条龙太吓人了, 阿罗拿着彩色笔的手抖起来,画出了一道波浪,他一头栽进了大海里。还好,他急中生智,画了一艘船爬了上去。
等船靠了岸,他吃了顿简单的野餐,就去爬山了,因为爬到高山上就能看到他卧室的窗户。可他从山上掉了下来,亏得他头脑清醒,画了一个大气球和篮子救了自己。在气球上什么都能看清楚,就是看不见家里的窗户。他画了许许多多的窗户,可哪一扇是家里的窗户呢?他想起来了他卧室的窗户上有个月亮。
于是,他画了扇窗户框住月亮,这下他可以上床睡觉了。
作品深入分析
至少是这本书的封面、扉页,加上第一个画面,阿罗是在信手涂鸦。
这时的阿罗,看上去也就是两三岁的样子,穿着可爱的宝宝服,还是一个走路蹒跚的婴儿。看看他用蜡笔胡乱涂抹出来的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吧,既无序,不成形,又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从第二个画面起,阿罗的无目的的涂鸦就变成了有目的的涂鸦。他开始用简单、抽象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他想在月光下走一走。于是,他踮起脚在天上画了一个月亮。为免走错,他又画了一条又直又长的路......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因为这时阿罗的涂鸦,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手臂运动了,他能画出物体的轮廓,能表达自己心中想象的故事了。
当然,不是阿罗,二十画阿罗的克罗格特·约翰逊走出了涂鸦期!
克罗格特·约翰逊,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是一个“身高六英尺、棕褐色皮肤、身体强壮、蓝眼睛的男人,莫里斯·桑达克也说他是一个沉默的巨人。这么一个大男人,怎么能把一个幼儿的绘画过程模仿得那么逼真呢?真的,翻开这本书,我们就仿佛跟着一个快乐、好动、充满了幻想而又永远不知疲倦的男童的后面,看着他在一张白纸上涂涂抹抹——你看,画,是幼儿涂鸦式的线条,简单,无拘无束。逻辑,是幼儿式的逻辑,随意、跳跃, 完全没有因果关系,比如看到沙滩就想到了野餐: 想到野餐,肚子就饿了。最好笑的是,阿罗一边画, 嘴里还在一边不停地自言自语。比如,这样走下去好像没什么意思。比如,这么多好吃的水果派,白白扔了太可借……作者可真是模仿到家了,三岁左右的孩子在画画时.常会用语言来补充画面未能表现出来的意思。
克罗格特·约翰逊的图画书个性鲜明.不管是《胡萝卜种子》,还是这本《阿罗有支彩色笔》,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这是因为他几乎不画背景,人物卡通。而且常常不长头发,和他自己一样是个光头(《胡萝卜种子》里的小男孩虽然是一个例外,但他的哥哥和爸爸却都是光头)。提到他的光头他有一次解释道:“我之所以喜欢画没有头发的人, 是因为这画起来非常省事!而且对我来说,长着头发的人看上去也有点怪怪的。”
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绘画风格的:“简化、轮廓为主、清楚地叙述故事、避免随意地装饰。”
阿罗的故事吸引人,还在于它那让人连连惊奇的想象力。《极地特快》的作者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说他印象最深刻的童书就是这本《阿罗有支彩色笔》,原因之一就是这本将想象所具有的无中生有的力量,表达得太充分了。当阿罗在月光下开始这趟旅程时.还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男孩会遭遇张着血盆大口的龙、会掉进大海、会从山上一头栽下来、会找不到家吧?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这可是他所能想象出的全部危险了!不过,虽然是孩子气的想象,但阿罗的行为却一点也不孩子气,你看他又冷静又周到,危机关头,总是能用一支笔把自己解救出来。假如这支彩色笔不是握在阿罗的手里,而是握在我们的手里, 我们能让自己的想象力走多远呢? 再说说这支紫色的彩色笔。这本书的原书名是Haroldand the Purple Crayon。如果直译,应该是《阿罗和紫色的彩色笔》吧?从这个书名可以看出来,紫色的彩色笔不是阿罗的附属品而是阿罗的一个联袂出演者。这本书里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阿罗,一个是紫色的彩色笔.是阿罗和紫色的彩色笔一起共同完成了这次想象力的冒险。这支笔,虽然没有魔力,但也不是一点灵性也没有。有时它还很俏皮,比如阿罗被龙吓得发抖时,它就躲在一边悄悄地画了波浪。
只是有一个疑惑,这支蜡笔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是作者随意挑选的一个颜色,还是像爱娃·海勒在《色彩的文化》中说的那样,紫色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是魔力?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角色,就是月亮。还没开始冒险之旅,阿罗就先画了一牙弯月,一边走还一边不断地提醒我们:月亮也在跟着我走。最后,当阿罗找不着家时,也是因为他在月亮上画了一扇窗户,才回到了家里。除了第一个画面和中间阿罗从山上跌下来的几页之外,每一个画面上都有月亮,月亮一刻不离地在天上守护着阿罗。我们只能说,对于阿罗这样的幼儿来说,月亮无疑是妈妈的象征了。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152  
宝宝生日
2010-06-23 
帖子
356 
这帖子不错,留印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407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533 
回复 一一妈417 的帖子

亲,我家宝宝一岁三个月了,帮忙推荐一下适合的绘本吧,谢谢,另问一下,高新区的绘本馆在什么位置呀?谢谢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可爱的兔子 的帖子

亲,您可以到我们的网页上看一下,有好多适合您宝宝看的书。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獾的礼物

獾的礼物.jpg

獾是一个让人依靠和信赖的朋友,他总是乐于帮助大家。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几乎无所不知, 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獾并不怕死,他担心的是他离去之后朋友们的感受。他告诉他们,自己不久就会去下面的长隧道,当这天到来时,希望他们不要太悲伤。
有一天,獾吃过晚饭,坐在桌前写了一封信,然后在火炉边的摇椅上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奇怪却很美的梦,梦见自己在奔跑,前头是一条好长好长的隧道。他越跑越快,最后脚离开了地面,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
第二天,因为獾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说早安,他的那些朋友都等在了门口。狐狸报告了一个悲伤的消息:獾死了 。他把獾的信读给大家听:“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
下雪了,雪盖住了乡村,但盖不住朋友们的悲伤。动物们常常说起獾还活着的那些日子。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样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这些技艺,都是獾留给他们的礼物,这些礼物让他们能够互相帮助。最后的积雪融化了,动物们的悲伤也慢慢地融化了。在一个温暖的春,鼹鼠走到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想要谢谢獾送给他的离别礼物。“谢谢你,獾。”
他轻轻地说,他相信獾能听到,是的,獾—定会听到。
作品深入分析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朋友们学会了接受他的死亡。
这是一本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书,在柳田邦男与松居直等人合著的《图画书之力》以及他的《寻找一本图画书,在沙漠中……》里 ,都有大段内容提及。
画这本书时,作者苏珊·华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二十岁出头的女学生。据她自己回忆说那一年恰好临近毕业,毕业作品画点什么好呢?因为她一年级及三年级的班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图画书画家汤尼·罗斯,所以她毫不迟疑就选择了图画书。汤尼·罗斯可能是太喜欢这个有才华的红头发女孩了,有一天甚至找到她:“你看,这样一个故事如何?”接着,就给她讲了一个獾的故亊。许多年过去了,她还以一种感激涕零的心情说:“如果没有当年汤尼·罗斯的启发,我就不会有今天。”
恐怕连她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样一本习作竟然出版了, 更让她意外的是,翌年还获得了为提携图画书新人而设立的鹅妈妈奖(也有人索性就译成了“鹅妈妈新人奖”)!
不过,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苏珊·华莱/文·图,可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汤尼·罗斯当了一回无名英雄,无私奉献了这个故亊的原型。其实,苏珊·华莱的这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的背后, 不但闪动着汤尼·罗斯的影子,还有一个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就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黑白插图画家、我们听熟悉的《小熊维尼·阿噗》、《柳林风声》的插图作者E·H·谢泼德。有人说乍一看,苏珊·华莱笔下的那些人物与《柳林风声》中的獾、鼹鼠和癞蛤蟆实在是太像了,只不过是涂上了颜色而已。不知道说这时的苏珊·华莱的画还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过不过分,但她并没有否定这一点。她说她学生时代最喜欢的画家就是E·H·谢泼德。当然,她说她从未想过模仿他,只是想自己如果能画出那样的画就好了。当时她只不过是把素描当做了实际作图之前的草图。但有-天,汤尼.罗斯看到了她的画,竟赞不绝口:“就这样画下去!”汤尼·罗斯的这一个建议确定了她的画风。
苏珊·华莱说她在画《獾的礼物》之前,脑子里最先闪过的画面,就是一只年迈的獾坐在树桩上面的那个画面。这个画面确实经典,意味隽永, 不论你是头一次读这本书还是读了多少遍,最后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个画画。
这是这本书的第一个画面。
简洁的钢笔线条,加上那么几抹淡淡的水彩,就把那只佝偻着身子坐在晚秋的乡村,生命也同样走到了尽头的主人公推到了我们的面前。作者说后面所有的画面都是诞生于这页。正像她所说的那样,这一页为整个故事定下了一个调子——悲伤而温暖。死亡本来是个沉重而又让人压抑的灰色主题,但作者却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柔情,故意在水彩里加上大量的水,冲淡了那种阴暗。或许,这就是她从不用调色盘而总是喜欢用盘子调色的缘故吧。
苏珊·华莱从秋天画到冬天,又从冬天画到春天,把一个永恒的关于死亡、爱和重新振作的故事寓意深长地契合到了四季的变化之中。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獾死后下雪的那片蓝天。可以说那时整本书里最耀眼、最让人心颤的一抹亮色了,蓝得如同魔沼。真实这片蓝色,成为故事的个转折点,把我们引入到了动物们弥足珍贵的回忆之屮……她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
这本图画书的主题就不用多说了。让人感叹的是,作者能把死亡比喻为“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未知的孩 子来说,这真是一种再形象不过的解释了。
獾给动物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的技艺,可这就獾的礼物吗?
不,獾还教会了动物们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獾的希望。所以,这本书不但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还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呢!,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豆
2704  
宝宝生日
2010-01-01 
帖子
247 
送书上门真是很不错,这么热的天,一一妈顶着大太阳给宝送书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好看的绘本,赞一个!晚上跟宝宝一起读读书,闷热的感觉都减轻不少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6-23 18:23 编辑

逃家小兔

逃家小兔.jpg

从前有一只小兔,他很想离家出走,于是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小兔说。“要是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小兔说。“要是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就这样,小兔先后变成了小鸟、小帆船、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小男孩;而妈妈先后变成了让小鸟飞回家的树、吹小帆船的风、在半空中遇到空中飞人的走钢索的人和正好抱住小男孩的妈妈。
“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作品深入分析
不要小看了这本出版于1942年的图画书,它的作者可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人物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和克雷门·赫德。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把它评为了“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词:“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
事实上,在此之前,它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了。六十多年过去了,它一版再版,2002 年美国还推出了封面上贴着一个金黄色大奖章的“六十周年纪念版”。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就像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是“写一本简单的书……让孩子们能有一小会儿从系鞋带一类的生活琐事的烦恼中解脱……来到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
这回,她讲述了—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迷藏的简单故事。
这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
正如一篇书评所评论的那样:《逃家小兔》总是让年幼的读者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不愧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这个一生未嫁、没有孩子的女人,怎么能把一个幼儿的心理写得那么惟妙惟肖呢?

“我要跑了!”“你跑吧,我来追你!”......这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展现伟大母爱的一段对白了吧?没有人会不发出会心的微笑。小兔子顽皮、想象力无边;妈妈则无怨无悔,任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小兔子的创意和妈妈那诙谐、随机应变的回答,不禁让人想起了那本脍炙人口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那也是一本验证妈妈有多爱我的图画书。不过,它比《逃家小兔》晚诞生了五十年。

也许,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给了其灵感吧?

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喜欢在孩子们睡觉前为他们朗读《逃家小兔》,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爱的捉迷藏”的故事好玩,另一方面是这本书的图画好玩。

画家克雷门·赫德把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既写实又浪漫,在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上也很有创意。你看,当小兔子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时,分别是两张黑白钢笔画,而紧随其后的两页,则合二为一,是一张全景似的横长的彩色跨页,没有对白,只有一幅色彩浓烈的想象的画面--小兔子变成了河里的一条鱼,妈妈穿着黑色的长靴,一只手拿着一个篓子,一只手用力把钓竿甩了出去,逗人发笑的是鱼钩上栓的竟是一根鲜红的胡萝卜。然后,又是两张黑白,又是两张合二为一的彩色......这种黑白与彩色的穿插,不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而且通过视觉,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拓展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月亮,生日快乐

月亮生日快乐.jpg

小熊想送一个生日礼物给月亮,他爬到树上喊:“你好,月亮!” 可月亮没答。他想:也许我离得太远了 ,月亮听不到。
小熊爬到高山上,这下离月亮近了。他喊:“告诉我,你的生曰是哪一天——”“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天——”月亮回答说。小熊不知道这是山的回声,他说:“我的生日刚刚好就是明天耶。”月亮说:“我的生日刚刚好就是明天耶。”小熊问月亮:“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月亮问小熊:“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想要一顶帽子。”小熊说。“我想要一顶帽子。”月亮说.
小熊买来一顶漂亮的帽子,挂到了树上。月亮慢慢爬到树技头,戴上了那顶帽子。小熊睡觉时,帽子掉到了地上。第二天早上,他捡了起来, 以为月亮也送了他一顶帽子。可这时来了一阵风,把帽子吹飞了。
晚上,小熊对月亮说:“我把你送我的那顶漂亮的帽子搞丢了.” 月亮对小熊说:“我把你送我的那顶漂亮的帽子搞丟了。”“关系,我
还是一样喜欢你!”小熊说。“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月亮说。“生日快乐!”小熊说。“生日快乐!”月亮说。
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
“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这是一本从头到尾响彻着回声的图画书。这不是一个夏夜应该是冬天的一个晴朗的夜,你看,那棵大树已经凋零得连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可是不对呀,河水还没有结冰,一定是深秋的一个星光灿烂的晴朗夜晚——算了,不去管它是冬天还是秋天了,总之,有那么一个不知道是冬天还是秋天但肯定不是夏天的夜晚,小长途跋涉,爬到一座离月亮最近的山上喊了起来:“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天——”
这当然不是月亮的声音了,这是山谷的回声。
但有一个人不知道这是回声。
不是作者,也不是在自己读或听爸爸妈妈读这个故事的孩子。对了,是小熊。你看,白纸黑字, 作者已经交代得再淸楚小过了。 “这一次从另一个山头传来了回声。”可是小熊既看不见,也听不见这句话,所以,他只能以为自己听到的是月亮的声音了。
小熊傻吗?小熊不傻,这符合-个幼儿的逻辑,我离月亮这么近,当然是月亮在和我说话了! 是我们比小熊聪明吗?我们不聪明,只不过小熊是在故事里,我们是在故事之外,小熊是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一群坐在舞台下面看戏的观众。这就是戏剧的效果,作者之所以会一上来就早早地揭穿了这个谜,而不是把它留到最后,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产生一种戏里戏外的感觉。这—点都不妨碍孩子们听这个故事,反而还会让孩子们暂时忘记自己也是一个和小熊一样的幼儿,稍稍那么长大一点,看出小熊的天真与可爱来。
法兰克·艾许写活了一只纯真又执着的小熊。这只坚持要送给月亮一个生日礼物的小熊,二十几年来,深深地打动了孩子的心。一个大人,怎么能把一个幼儿心中的幻想、心中的喃喃自语, 描摹得那么逼真呢?法兰克·艾许说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始终都有一个小孩。
故事虽然简单 ,但是却歌咏了爱与友谊。许多年后,当有人提起这本书时,和月光下的回声一起在我们的心中荡漾开的,一定就是一片柔美的蓝色了。是的,即使是现在,当你读完这本书,闭上眼,缓缓流过的也一定是一片蓝色。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月夜,画家为它定下了一个基调:蓝色。这个颜色选得好,也唯有蓝色才不会惊扰了小熊的梦幻。画家真的很体贴,为了追求一种宁静的效果,还使用了色彩平涂,用同一色系的颜色勾边。
好玩的是,这本书的英文版与中文版不一样, 封底还有一幅画。一顶帽子落在草地上,小鸟在里边筑了一个鸟巢!对了,那顶帽子,就是小熊的那顶被风吹走了的帽子。
不过,那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407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533 
回复 一一妈417 的帖子

高新区的绘本馆在什么位置呀?济钢附近的也行。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可爱的兔子 的帖子

亲,你可以联系济南2站,我不负责这个区,不好意思。2站会送书上门的。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6-25 10:15 编辑

我的连衣裙

我的连衣裙.jpg

天上飘下来一块雪白的布,小兔子咔嗒咔嗒地踩着缝纫机,做了一条连衣裙。“做好了,做好了, 啦啦啦,啦啦啦,我穿上漂亮吗?”
小兔子走进花田里哎呀,连衣裙变成花朵花样了!
小免子走在雨水里:哎呀,连衣裙变成雨点花样了 !
小兔子走进草地里哎呀,连衣裙变成草籽花样了!
啊呀,小鸟来吃连衣裙上的草籽了。哎呀,连衣裙变成小鸟花样了!
啊呀呀,连衣裙上的小鸟飞起来了,小免子飞起来了!飞到天上,连衣裙变成晚霞花样了。小免子困了 ,于是变成流星落到了地上。
太阳出来了。“太阳公公,早上好!”哎呀,小子这才发现自己的连衣裙变成星星花样了!
作品深入分析
这是一本真正给幼儿们看的图画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画”字呢? 因为这本图画书,是画家西卷茅子先画出来的——有一天,她突然来了一个灵感:一条雪白的连衣裙,如果不断地变换颜色和花样,会变成怎样一个故事呢?要变成花朵花样,就要走进花田,要变成雨点花样,天就要下雨……―张张画完了,她才从第一页开始填上了文字:“一块雪白的布,飘啊飘啊,从天上飘了下来……”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西卷茅子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图画书的画,就足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可是,你相信吗? 当西卷茅子把这本图画书的画稿送到出版社之后,出版社的编辑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你这本图画书,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编辑这句话,是几十年前说的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恐怕有许多大人还会这样问吧——当时的那个年代,人们对图画书的认识还相当褊狭,认为图画书就应该是以讲故事为主,哪怕是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至少也要告诉孩子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们还不知道仅仅是图画书的画,就足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西卷茅子真行,尽管她当时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但她理直气壮地把编辑给顶了冋去:“没什么意思,只要孩子们觉得画好玩就行!”
西卷茅子为什么底气这么足呢?不是她固执己见。这是来自她儿时的体验。她父亲是一位插画家。小时候,她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翻看父亲收藏的那些画集.她记得仅仅是看那些画就给她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她知道,那些所谓被选出来的“好书”,都是大人自己找到一个什么理由推荐出来的。可是孩子们在看图画书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在一个不必去追问什么大道理的情形下来欣赏图画的,只要画好玩就行。所以当你问一个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本图画书?”他们往往会困惑,回答不上来。
一点儿也不错,这本《我的连衣裙》之所以会那么受孩子们的喜爱,用西卷茅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因为这是一本“为了让孩子们觉得画好玩才创作出来的”图画书。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本图画书的画到底好玩在哪里呢?
看上去.这些画不是很幼稚吗?不要说一个画家了,随便哪一个孩子都画得出来。不说别的, 你看那个小兔子,圆脑袋,三角形的连衣裙,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线条和形状了。画的颜色也是单色,这不是太像孩子们在纸上的信笔涂鸦吗?是的,这正是西卷茅子的追求。她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才是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他们会觉得熟悉和亲切。她教过孩子们画画,她知道你只要给孩子们一张纸和画具,他们什么都不会去多想,就是本能地画下去。这对她启发特别大,她说孩子们的1画是她创作的原点,她在画画的时候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要像孩子们那样去画画, 不要总是想着一定要把它画好。
这本书的画让孩子们觉得好玩,还表现在它的构成上。你发现没有?这是一本以三拍子节奏展开的图画书。什么叫三拍子呢就是它有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画面“1·2·3”、“1·2·3”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类似音乐里的节拍。你看,小兔子穿上雪白的连衣裙这张画,是不是和后面的小兔子穿上花朵、雨点、草籽、小鸟花样的连衣裙的画面
几乎一样?小兔子走进花田这张画,是不是和下雨了、走进草丛、飞来一群小鸟的画面差不多? 如过我们把小兔子穿上连衣裙这张画叫做1,走进花田这张叫做2,连衣裙变成了花朵花样这张叫做3,那么,后边就又“1·2·3”、“1·2·3”、“1·2·3”地重复了三遍。这是一种连一个两三岁幼儿都能明白的重复,他们喜欢这种重复,期盼这种重复。这虽然是一种无声的节拍,但伴随着翻页的动作,孩子们在心中能够感受得到这种音乐般的旋律。
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好玩,就是在三拍子的“1” 这个画面里,总是有对下一个画面即“2”的暗示。你翻开来看一看是不是?当小兔子还没有走进花田里的时候,画面的右上角出现了一小片花田;当小兔子还没走进大雨里去的时候,画面右面一页的上面出现了几滴雨滴……眼尖的孩子是会发现的,这会让他们有一种意外发现的惊喜:“看, 小兔子要走进花田了!”“看,小兔子要走进雨里去了!”
这本图画书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一个不断变换图案的万花筒。一个个画面,就是—个个童话故事。要说最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恐怕还是小鸟飞来吃小兔子连衣裙上的草籽,变成她身上的花样,然后再齐刷刷地张开翅膀,带着她飞进彩虹之中的那一连串的画面了。幻想,又充满了一种美丽的诗意。
孩子们太喜欢《我的连衣裙》了。有一年, 日本的一家杂志社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评选,评选“图书馆里被翻得最烂的图画书”。结果,《我的连衣裙》当选为第一名。可是,你绝对想不到, 就是这样一本再版了近一百五十次、现在被赞誉为“日本代表性的幻想故亊图画书”,在问世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默默无闻,成人的书评家们对它居然没有―个字的评价。直到第八年, 东京儿童图书馆的馆员才在《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它,说它“总是被孩子们借走,总是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妈豆
524  
宝宝生日
2010-02-23 
帖子
194 
好好的关注这个帖子哦~、。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6-26 15:39 编辑

快活的狮子

快活的狮子.jpg

从前,有一只非常快活的狮子,住在动物园里,人人都是他的朋友。每天早晨,饲养员的儿子弗朗索瓦上学经过,总要停下来对他说一声:“你早啊,快活的狮子!”
一天早上,饲养员忘了关门,快活的狮子决定出门去看看那些城里的好朋友。他走出动物园, 正好碰到每天下午对他说“你好啊,快活的狮子”的杜邦校长。“你好啊!”他用有礼貌的狮子的方式鞠着躬说。想不到杜邦先生呜哦哦哦哦哦地叫着昏了过去。他碰到三位在动物园里认识的太太,她们哎哎哎哟尖叫着转身就跑,好像有吃人妖怪在追赶她们似的。这回,碰到了对他最亲的潘松太太,噢噢噢,她竟把一袋蔬菜扔到了他的脸上。管乐队排着队走过来,狮子还没有来得及第他们鞠躬说一声你们好,人们就全都逃走了。街上空了,一片寂静。他坐下来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依我看,人们不在动物园里,一定就是这个样子的。”
忽然,他背后有一个很小的声音叫道:“你好啊,快活的狮子!”是饲养员的儿子弗朗索瓦,他正放学回家呢。快活的狮子和弗朗索瓦一起回动物园了。
作品深入分析
合上书,橘红色的封底上是一只背对着我们的狮子。
狮子似乎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人们在动物园里看到我,会热情洋溢地打招呼“你好啊, 快活的狮子”,而当我走在大街上对他们热情洋溢地打招呼“你好啊”时,他们却不是被吓昏过去,就是像有吃人妖怪追过来一样尖叫着拔腿逃命呢?
一次偶然的散步,在狮子的心中永远地埋下了—片阴影。
快活的狮子不像从前那么快乐了,至少他心有余悸,再也不想一个人出门、一个人上街去溜达了!他怕看到一个个老朋友被他吓得逃之夭夭。你看最后一页上的这句话:“不过你要是再打开他的大门,他也不愿意出去了。他觉得还是这样好:坐在他那座大假山上,等待小河那边,杜邦先生潘松太太和所有那些老朋友温文尔雅地來看他,对他说:”你好啊,快活的狮子!”这时的狮子,心中是不是已经有了那么一点的落寞和悲伤?
是什么让他失望了呢?
是因为他不懂得从人的角度来看自己。你不能怪罪这些人没有礼貌、失态,虽然你是一只温顺无比的狮子,不要说吃人了, 甚至连这个罪恶的念头都不曾有过,但在人的眼里,在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里,你还是一只凶悍的狮子,只要你的野性发作,你随时都会张开血盆大口…… 万兽之王,不是他们不喜欢你了,而是你吓坏了他们!
其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只是想我们一个简简单单的道理,就是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审视自己:我是谁?我在对方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形象?这很重要,这是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前提。如果狮子知道换个角度思考,知道人们尽管爱看他威风凛凛的样子,但还是怕他的话,遭遇这样的场面,或许就不会那么郁闷了。这么说,不是埋怨狮子,是出于一种同情,是想替他解开心中的那个心结。
还算好.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名叫弗朗索瓦的小孩,给了狮子莫大的安慰。唯有他一个人, 在大街上看到散步的狮子没有晕倒,没有尖叫, 没有落荒而逃,相反,走近轻轻地唤了声“你好啊,快活的狮子”。只是奇怪,为什么人人害怕狮子,一个小孩却不害怕呢?难道是因为小孩不知道狮子吃人吗?好像不是。
据说这个故事,源自一则报纸的新闻。有一年罗杰·迪瓦森夫妇在法国旅行时,报纸上刊登了只狮子逃出马戏团的帐蓬,最后没有伤害一个人,又被驯养员叫了回来的故事。他们唯一的改动,是给狮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快活的狮子”,并把其拟人化了。
这是一本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的图画书,画中的那些粗犷而又充满了动感与力量的线条,都深深地印上了那个吋代的烙印。因为读者反响热烈,罗杰·迪瓦森夫妇还为它写了续篇,加上这一本,“快活的狮子”系列一共有九本。
彭懿《阅读与经典》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407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533 
回复 一一妈417 的帖子

亲,不好意思俺还得麻烦问一下,济南2站我怎么联系呀?谢谢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每日一本书(经典绘本介绍)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