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96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小杜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870  
宝宝生日
2015-04-10 
帖子
927 
1#
发表于 2015-11-13 15:0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孕四个多月了,有点受凉,但是不流鼻涕,嗓子不疼,就是早晨嗓子干的难受,再就是不分黑白天的咳嗽。

哪位亲有偏方,求教。

Rank: 3Rank: 3Rank: 3

妈豆
9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8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341554  
宝宝生日
 
帖子
31649 
冰红茶竹子 发表于 2015-11-13 15:04
孕四个多月了,有点受凉,但是不流鼻涕,嗓子不疼,就是早晨嗓子干的难受,再就是不分黑白天的咳嗽。

哪位 ...

亲爱滴,孕期就别找偏方了,还是找医生看看吧。

Rank: 6Rank: 6

妈豆
367  
宝宝生日
2016-01-19 
帖子
56 
孕妇怀孕其间,抗病能力下降,极易患感冒。孕妇患了感冒服药治疗又怕影响胎儿,下面介绍几种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疗感冒的办法:

1.感冒初起喉头痒痛时,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分钟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见效。

2.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3.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则在该处加强**。热**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4.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左右的热水,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1日3次。

5.咳嗽者可用鸡蛋1只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2—3次即可止咳。

6.感冒初起,刚感到鼻、喉发痒时做下述体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两脚稍分开直立,脖子伸直,头尽量上顶,两眼睁大,尽量伸长舌头,两手十指伸直,然后从头顶至手、脚趾使劲用力,直至全身震颤,并不断发出“嗳”声,反复2—3次。

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万事都是一分为二,孕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无益。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主要药物利弊

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感冒药主要是对症药物,治标不治本,对孕妇又不是安全用药,所以笔者建议孕妇最好不用抗感冒药。

抗病**,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易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在医生指导下。

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

抗菌素。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菌素。

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

预防最重要。

怀孕期间的妇女应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保持强壮的身体,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不接触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更不应对此不加介意,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小杜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870  
宝宝生日
2015-04-10 
帖子
927 
回复 韩妆美食妈咪 的帖子

谢谢亲。。。。。。。。。。。。。。。。。。。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感冒了,貌似上呼吸道感染,有没有好的偏方啊。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