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78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Rank: 2

妈豆
3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
发表于 2010-9-15 16:5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这样教宝宝,宝宝怎么会不喜欢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喜欢的故事改编成游戏棋,把玩具变成学习的教具,太有创意了!孩子学的轻松高兴,家长教的轻松愉快,两全其美。在游戏中增长知识,玩耍中提升智慧。玩10分钟游戏,相当于做了100多道题。这种教育方法太有创意了,强烈建议亲们多多采用这种方法教育自己的宝宝。我家宝宝玩了两个多月,数学能力提高相当快,原来2+3还得掰着指头算半天,现在100以内的加法、减法那是相当的牛。

游戏学习法介绍:

小猫钓鱼游戏棋(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理关系,建立加法、减法概念)

    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小鱼卡片放在池塘中(如下图所示),双方轮流投掷骰子,投出几点从鱼塘中取出几条鱼放在自己的鱼缸中,直到鱼塘中的鱼钓完为止,钓的数量多者取胜。
                              

DSCF0312.jpg



友情提示:

    在游戏的同时,可以问孩子鱼缸里有8条鱼,钓出2还有几条?鱼缸中有2条鱼,又钓了2条,鱼缸中共有几条鱼?这样孩子不仅熟悉了数的概念,理解了数理关系,而且充分的理解了加法概念,减法概念,一举多得。玩10分钟游戏相当于做了一百多道题。经过短时间的练习,孩子不仅可以准确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数的关系,同时充分掌握了加法概念、减法概念。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卡尔威特能把弱智的儿子玩成天才少年,如果我们也掌握了好的方法,智力正常的宝宝何愁不能成才呢?



游戏学习法的优势:

      尊重儿童爱玩的天性,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全面激发儿童的潜能和热情,真正实现:玩出知识,玩出能力,玩出智慧!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轻松实现家长教育心愿。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9-15 16:58 编辑 ]

Rank: 2Rank: 2

妈豆
3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玩中学,更直观,更生动,孩子更有兴趣,效果才会更好。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啊!

Rank: 2Rank: 2

妈豆
3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孩子教育其实很简单,用点心,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耐心一些,孩子一定很优秀,多鼓励,多讲道理。我家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女儿今年18岁,已是很优秀的大三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孩子快乐,家长省心。小的今年上幼儿园大班,现在习惯也很好,所以现在就省心多了。 教育感悟: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成天抱怨孩子,这不行,那不中,好像孩子浑身都是毛病,孩子得到的心里暗示都是负面的,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心?孩子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卡尔威特整天念叨“孩子你天生就是弱智”,怎么会有后来的天才少年小卡尔。孩子如果不需要我们耐心的教育,细心的引导就能成才,那我们还需要谈什么教育呢?做个有心父母,做个耐心父母,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现在家长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就拿学英语来说吧,每天教孩子三个单词,日积月累,三年幼儿园下来,孩子的英语水平会差吗?根本不需要发很多钱去上课外班,孩子既轻松,又培养了孩子每天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又加强了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现在许多家长动不动就让孩子去上这个课外班,那个课外班,主要是图省事,图自己省心,发点钱把孩子交给别人完事。自己不愿承担应尽的教育责任,那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不是父母长期不懈的付出才取得的?做个细心父母,耐心父母,6岁之前付出多一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行,培养健康的心理,往后几十年孩子轻松,家长轻松。孩子快乐,家长愉悦!如果6岁以前,图身心,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和个性,我们将轻松几年,费心费力几十年。这个帐大家一定要算清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见过好玩的,没见过这么好玩的育儿方法。。。。。。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