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34 | 浏览: 1371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1#
发表于 2012-4-19 15:1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受到警告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4-20 14:15 编辑

2012年4月19日
            《好饿的毛毛虫》

好饿的毛毛虫.jpg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月光下,叶子上躺着一颗小小的蛋。
  星期天早上,太阳升起来,“啵!”,从蛋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
  它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可它肚子还是好饿。星期六,它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杯冰激凌甜筒、一条腌黄瓜、一块乳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好痛。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
  现在,它不饿了。它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它在里面待了两个多星期,咬了一个小洞钻了出来。
  啊!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作品深入讨论
  如果说有一条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就是它了!
  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两千多万个孩子的心。
  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
  说诗意,你看,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清辉四射的月亮、炙热似火的太阳......作者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礼赞。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更让人感觉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可思议呢?
  说创意,是因为他在这本书中不仅采取了拼贴的手法作画,还将其中的四页分别裁成了五分之一长、五分之二长、五分之三及五分之四长,以梯次编队,具体地说起来,就是五分之一长那一页上是一个苹果,接下来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一整页五个橘子!最叫人拍案叫绝的,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从正面看还没什么,可翻过来一看,哈,一只不停叫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圆洞里爬出来!毛毛虫就这样透过书页上的小圆洞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
  对了,说到这本让他家喻户晓的《好饿的毛毛虫》,总让人想起一个著名的错误:书里的蝴蝶不是出自蛹。而是出自茧。有人开玩笑地说,有一个著名的错误“爬”进了书里。
  对此,艾瑞.卡尔解释说:我请教过昆虫学家了,确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蝴蝶是出自蛹,但不是全部,有一种非常稀有的帕纳塞斯绢蝶,就是出自茧中。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他说:我还有一个我的不科学的解释,我的蝴蝶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样,毛毛虫不吃棒棒糖和冰激凌,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我的毛毛虫!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总是对我说:“艾瑞,从你的茧里钻出来!”他的意思是我应该开放自己,被周围的世界所接受。对我来说,“从你的蛹里出来!”听上去就不恰当。诗一般的感觉胜过了科学!
虽然这本书讲到了水果、讲到了蝴蝶的生命周期,讲到了一个星期的概念和数字,但还是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本知识图画书。
  艾瑞.卡尔的作品很好认,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这是因为他的颜色无与伦比,常常美丽得令人窒息。不过,他的作品不是直接在纸上画出来的,而是用一种拼贴的手法制作出来的。
艾瑞.卡尔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我试图用我的书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我来说,家象征着,或者说应该象征着温暖、安全、有玩具、被一双手紧紧地抱着。学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奇怪和陌生的地方。它会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吗?学校里有陌生的人、老师、同学——他们会友好吗?我相信从家里到学校的过程,是童年的第二大创伤;第一大创伤当然是出生。的确,这两种情况我们都离开了温暖的环境,并且寻求一个未知者的保护。这个未知者常常会带来恐惧。在我的书里,我试图消除这种恐惧,用乐观的态度来取代它。我相信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并且渴望学习。我想向他们展示,学习其实是一件既迷人又快乐的事情。”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值 妈豆 收起 理由
maomao2125723 + 20 值得学习~
菲儿mm + 1 + 20 谢谢分享

总评分: 经验值 + 1  妈豆 + 4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4-20 14:16 编辑

2012年4月20日
                           《你睡不着吗》

你睡不着吗.jpg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前有两只熊,大大熊和小小熊。太阳下山了,大大熊带着小小熊回到了他们的山洞里。
“睡吧,小小熊。”大大熊把小小熊放在床上,自己坐到炉火边读起一本图画书。但是小小熊睡不着,他说:“我怕。”“怕什么呢?”“我怕黑。”“怕什么黑?”“我们四周的黑呀。”于是,大大熊拿来一盏最小的灯,放在小小熊的床头,然后又坐回到炉火边继续看书。
但是小小熊还是睡不着:“我怕。”“怕什么呢?”“我怕黑。”“怕什么黑?”“我们四周的黑呀。”……大大熊先后又点着了两盏更大的灯,但是小小熊还是睡不着。大大熊说:“已经点上最大的灯了,没有一点儿黑了啊。”“还有黑!”小小熊指着洞外说,“在外面哪!”
大大熊领着小小熊走出洞外,“呜呜呜——我好怕!”小小熊说。大大熊把小小熊抱起来:“看着这片黑暗,我已经把月亮给你拿来了。”大大熊说,“明亮亮、黄澄澄的月亮哟,还有满天眨眼的星星呢。”可是小小熊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他已经睡着了,温暖地、安全地睡在大大熊的臂弯里。
                                 作品深入讨论
这是一个温馨得不能再温馨的故事了——
一个寒冷的冬夜,怕黑的小熊怎么也睡不着:“我怕……我怕黑。”大熊给他拿来了一盏比一盏大的灯。可是小熊说:“还有黑!在外面哪!”他指着熊洞外面的黑夜。“跟我来,小小熊。”大熊牵着害怕的小熊走到洞外,把他抱了起来,“看着这片黑暗,小小熊。”小熊朝黑暗中看去,“我已经把月亮给你拿来了,小小熊。”
“我已经把月亮给你拿来了,小小熊。”最后这一句话实在是太精彩了!是啊,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月亮更大更明亮的灯了,何况还是一轮巨大的满月。温柔如水的月光下,怕黑的小熊终于睡着了,小熊终于心满意足地在大熊温暖而安全的怀抱中睡着了。小熊其实是每一个孩子的缩影,他纠缠不休,只不过是希望被关注、被长久地拥抱。整本书最让人喜欢的一个画面,就是最后大熊抱着小熊背对着我们站在雪地上,眺望冉冉升起的满月的那个画面。太动人了,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一幅父子情深的画面所打动。
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对父子呢?是很奇怪,尽管故事里没有说这是一对父子还是一对母子,只是说这是一直大熊和一只小熊,但不知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把他们看成了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是因为大熊的温和、敦厚吧?还真没有说错,马丁•韦德尔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起了“大熊和小熊系列”,他说:“大熊和小熊的故事,显然讲的是父子关系,但那只是我希望任何可爱的父亲能够具有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与我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故事无关,但在我心里,肯定是从那里来的。一些特别的细节,就来自回忆……“
说到马丁•韦德尔,人们总是说他的作品里透露出一种男性作家少见的母性,或是说女性的温存。是的,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从孩子的一个生活片断,甚至是孩子的一种心情入手,写出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短句、不断重复的句型(例如,小熊的“我怕”与大熊的“怕什么呢”就一连重复了四遍),再加上父子俩口语般亲切而又惹人发笑的对话,都让它成了一本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新的睡前故事,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睡前仪式和对安全感的需要。《出版者周刊》对它赞不绝口:“继《月亮晚安》之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经典睡前故事大概找到了最佳的继承者,那就是马丁•韦德尔和芭芭拉•弗斯合作的这本《你睡不着吗?》。他们讲述的这个温馨的故事,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温馨故事的延续。”
不过,尽管《你睡不着吗?》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睡前故事,然而马丁•韦德尔的创作态度却非常严肃,他坚信一本图画书就是“一个用来表演的剧本,其针对的观众要参与其中,他们要停下来,提问题、看和指出问题”。他说他写作有两个原则,第一是诚实,不回避问题。第二是希望之窗。他进一步阐述道:“我觉得我没有权利向孩子们传递绝望的信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应付它。在任何一种情形下,不管怎样严峻,我都会寻求公正的描述,但却包含着希望,无论我为婴幼儿还是为青少年写作都是如此。比如《你睡不着吗?》是写给非常小的孩子看的,它涉及了对黑暗、对未知情况的恐惧,如短句‘我们四周都黑’,就包含了触及我们所有人的恐惧,但故事对这种恐惧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去面对黑暗,并且设法去忍受它。幼小的读者被包裹在熊洞的世界里,由大熊去保护他。那里有黑暗,但是也有光明。希望之窗在这个故事里是敞开的,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老老实实地去面对它。”
说完了作家,我们再说说画家。我们不能因为马丁•韦德尔得了一个国际安徒生奖,就遗忘了画家。
芭芭拉•弗斯画得实在是太好了!她用宁静、温暖的水彩加上软铅笔的线条,惟妙惟肖地画活了这个故事。可惜的是,我们不知道她的年龄,但可以猜想她画这本书时一定已经是一位母亲了,不然她怎么能把小熊画得那么生动——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孩的化身,既可爱又调皮,你看看他在床上睡不着折腾来折腾去的样子吧:把枕头顶在头顶上、翻跟头、坐在床沿上、倒立、头朝下倒睡在床边上……没有人会不爱上这只撒娇淘气的小熊。大熊也画得好,他对小熊的那种怜爱,都通过他那笨重而又看似缓慢的肢体动作与眼神表达了出来。尤其是一连给小熊拿来了三盏灯,小熊还嚷嚷害怕那一页,大熊是真的生气了,摇摇晃晃地扑了过来,一脸怒气……
她在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上也是绞尽了脑汁。第一个画面是在洞外,她用对开的跨页来表现大熊和小熊生活的大森林,而从第二个画面起,因为故事移到了熊洞里,她就在页面的四周加上了一个暗蓝色的拱形边沿,给人一种山洞的感觉。最后,当大熊带着小熊到洞外看月亮时,边沿消失了,又恢复成了一开始时的大全景。
                                                                                                                    手打自彭懿《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附:这是俺家一一最爱的一本书,现在里边的对话小家伙已经全背过了,俺娘俩经常睡前角色扮演哈。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1282  
宝宝生日
2010-04-30 
帖子
2440 
嗯,喜欢,会关注的,期待精彩不断啊!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豆
11282  
宝宝生日
2010-04-30 
帖子
2440 
哎呀又离得我很远,我附近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绘本馆呢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4-20 19:49 编辑

回复 贴心平安符 的帖子

闪客有,闪客有。亲也是个爱绘本的妈妈呀!
卡卡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87  
宝宝生日
 
帖子
50 
好饿的毛毛虫很不错,我和儿子都喜欢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卡卡妞妞妈 的帖子

我家一一也是超喜欢,非要变成毛毛虫。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本帖最后由 一一妈417 于 2012-4-21 17:34 编辑

2012年4月21日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番茄.jpg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我有个妹妹叫萝拉,有时爸爸妈妈让我安排她吃饭,这很难,因为她是个非常挑食的家伙。她不吃胡萝卜,她说胡萝卜是给小兔子吃的;她不吃豌豆,她说豌豆太小,而且太绿了。
有一天,我对她实行了一个很管用的好方法。
萝拉坐在餐桌边等着吃饭,她说:“我不吃豌豆、胡萝卜、土豆、蘑菇、面条、也不吃鸡蛋、香肠。我不吃花椰菜、卷心菜、烤豆,也不吃香蕉、橘子。我也不喜欢吃苹果、米饭、奶酪、炸鱼块。并且,我绝对不吃番茄。”

我说:“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萝拉看着桌面,“可是,为什么这里还有胡萝卜呢,查理哥哥?”我说:“其实那不是胡萝卜,它们是从木星上来的橘树枝!”“如果它们真的都是从木星上来的话,我倒是想尝一尝。嗯,挺好吃的。”萝拉又咬了一口。
就这样,萝拉还吃了“从绿色王国来的绿色圆球”豌豆、“从富士山的山尖上飘下来的云朵”土豆泥、吃了“海底超市里美人鱼时常吃的小食品”炸鱼块。
最后萝拉说:“查理哥哥,再给我一个吃的东西,好吗?”你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吗?番茄!萝拉说:“当然要吃了,我最喜欢喷水月光。”
她还反问我:“你不会以为它们是番茄吧,查理哥哥?”
作品深入讨论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是罗伦•乔尔德的第三本图画书,它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凯特•格林纳威奖,这也是这位美丽女画家迄今为止得到的最高荣誉。凯特•格伦纳威奖评审主席莎拉•威尔基给出了如下的评价:“罗伦•乔尔德对儿童内心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发掘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之处,成为书中的幽默素材。她选用这个图画书中传统的主题,以非常新奇,具现代感,又犀利的风格来诠释。给读者带来直接的冲击。”
正如莎拉•威尔基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主题了,并不出位。全世界的小孩子都会喊出“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样一个挑食的口号来。而且它的叙事风格也谈不上有多么反叛,文字是很俏皮,但也不过就是查理与萝拉兄妹一场充满了想象力与游戏色彩的对话:“你想不想吃来自木星的橘树枝?你想不想吃绿色王国的绿色圆球?……”这样的图画书我们应该不陌生。
其实,说得极端一点的话,《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所有的离经叛道都表现在它的技术层面上了。从绘画技法、材料到文字排列,它都与我们司空见惯的图画书来了一次大胆的决裂——查理和萝拉看上去像是用手工绘制出来的,其实就连这两个没有眉毛的卡通人物也是用电脑处理过的。她说她先用铅笔画人物,接着把它扫描到电脑里,将线条整理清晰,用黑白打印到画纸上,涂上颜色或是拼贴上别的东西之后,再把人物剪下来,扫描到电脑里。她直言不讳地说她喜欢电脑,她承认从第一本图画书开始就一直在使用电脑,“因为它是那样的灵活,它能让整个事情变得流畅——我能够反复修改,直到让我满意为止”。不只是人物,书里的背景(墙纸、地板、富士山和月亮)与道具(兔子、胡萝卜、豌豆和番茄),也都是先把色纸、花纹纸或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照片扫描到电脑里,再用软件合成。
要说罗伦•乔尔德最彻底的反叛,还是她的文字排列,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她实在是受不了那种一行接一行、一成不变的老旧的排列方式了,她开始挑战,开始将文字图像化。比如兄妹俩把土豆泥想象成富士山飘来的云朵那一页,文字被排列成了一座山的形状。还有大小的变化。比如为了表现妹妹儿语的调子,她就故意把文字写得忽大忽小,甚至歪歪扭扭、加重加黑,重新变化一种字体!所以才会有人说:“罗伦•乔尔德让文字都有了表情。”
手打自彭懿《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豆
1038  
宝宝生日
2010-02-05 
帖子
65 
关注!我马上给儿子买.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程子益 的帖子

嗯,都是些不错的书,值得一看。亲,如果觉得买不划算的话,也可以考虑以下我们老约翰嘿嘿
尧尧妈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5206  
宝宝生日
2009-09-15 
帖子
470 
最近给儿子买了本《绿绵羊在哪里》,和《好饿的毛毛虫》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lhj607 的帖子

《绿绵羊在哪里》没有读过呢!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这两天太忙没及时更新,今天补齐了吧,打字打得眼睛都花了呵呵。
2012422
<奥莉薇》

奥莉薇.jpg

这是一只精力过剩,能活活把人累晕,甚至把自己累晕的小猪。
而且还是一只猪小妹。
对,这只小猪就是这几年红得发紫的奥莉薇。奥莉薇三岁,好奇心旺盛,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她的拿手好戏就是把一个大人折腾得筋疲力尽;她还爱美,出门前要换十六套衣服,常常偷偷地涂妈妈的口红、穿妈妈的高跟鞋;她宁肯一个人在屋子里发疯似的跳现代舞,也不肯睡午觉;她爱幻想,幻想自己有一天成为一名翘起后腿向观众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她还会与妈妈讨价还价……这样一个女孩子不是太可怕了吗?不,她不是一般的小猪,奥莉薇是个行动派,她会做梦,而且梦想很大;她也接受所有迎面而来的挑战。
奥莉薇,其实是我们身边所有三岁小孩子的缩影!
伊恩·福尔克纳在接受日本《MOE》杂志的专访时说,他曾经收到过几百封来信,几乎每一个妈妈都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家孩子的一举一动,简直完全和奥莉薇一模一样!”正因为《奥莉薇》太贴近小孩们的世界了,才唤起了小读者与家长的共鸣,让它迅速窜红,成为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
伊恩·福尔克纳是怎样看待他塑造的这个角色的呢?他没有把她矮小化,他说他的这本图画书好就好在没有用大人的视线看低了孩子,不仅描绘了孩子有多可爱,还描绘了孩子所拥有的非凡的思考力。
我们不能不说伊恩·福尔克纳是一个天才,尽管《奥莉薇》是他的处女作,但它在艺术上完美得几乎无懈可击。
要说最夺人眼球的,就是他在这本用炭笔和水粉画两种技法画成的图画书里,仅用了三种颜色:黑、白和红。奥莉薇,她的一家人以及背景,都被画成了黑白,而她穿的裙子、游泳衣,踢的球,跳的绳,口红和高跟鞋,则都被画成了口红一般鲜红耀眼的红色,既醒目又抢眼,仿佛她在那里大声宣布:“我才是这本书里的主角啊!”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黑白红色来画《奥莉薇》,而不是用上所有的颜色”时,他解释说:“摒弃了那些颜色之后,可以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面部的表情、没有颜色的场景和那些被基本的故事情节所掩盖的细节上,”
还有留白。这本书有大量的留白,绝大多数的背景都被处理成了白色,给人一种干净、简约的感觉。对此,伊恩·福尔克纳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所谓的艺术,最难的地方就是究竟能单纯与明快到什么程度。一旦所有的一切都清楚地呈现在作品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就没有必要去多想了。而且如果被灌输了过多的信息,孩子们就会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2012423
《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jpg

这是一本诞生于英国的图画书。
头一眼看到这本风靡世界的图画书的时候,或许有人会失望。它实在是太其貌不扬了,封面是那种旧旧的颜色,两只兔子画得一点儿也不可爱,特别是那只大兔子,挺直了身子就像一个山妖……然而读到一半,你就会爱上它,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故事了。你会恍然大悟:啊,原来爱还可以这样告白!
这是一个表达爱的故事。
“猜猜我有多爱你?”“哦,这我可猜不出来。”……其实,这不过是临睡前一对父子(或母子)最平常不过的对话了,但童心未泯的山姆·麦克布雷尼却借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之口,把生命中那种最原始的父子(或母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了!当小兔子拼命往两边张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时,我们不禁哑然失笑:爱,还可以这样来衡量吗?可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这样的比喻可能是再直接不过的了。接龙游戏似的比喻一个接着一个,天真、智慧、让人发噱,却又那么温情感人。小兔子不管怎么比,他的爱永远也比不过爸爸来得多、来得高、来得远,最后,他终于在一片酽酽的父爱的包裹之下睡去了。不过,山姆·麦克布雷尼在结尾又添上了一句神来之笔: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这句“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让它经典永恒了!
这个天上挂着一弯月牙的晚上,小兔子一定睡得很甜,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更爱他。
一个这样简单的故事,却表达了人类最复杂,也是最伟大的一种情感。书的封底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与山姆·麦克布雷尼那充满了童稚的文字相得益彰的,是安妮塔·婕朗那天然质朴的水彩画。
安妮塔·婕朗不是一个喜欢喧宾夺主的画家,她不想让自己的画太抢眼,不想让自己的画盖过文字的风头,所以她没有使用浓墨重彩,而是特意小心翼翼地挑选了三种近乎苔藓色调的原色:土色、淡橄榄绿色和暗蓝色。土色画兔子、大树和栅栏,淡橄榄绿色画草和树叶,暗蓝色画天。其实,这也正是安妮塔·婕朗成为世界级画家的过人之处,因为她知道这已经是一个爱意绵长的故事了,这样做,恰到好处地冲淡了故事的甜腻。
再看她笔下的两只兔子。
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也是画得相当拙朴,少许土色加上一个钢笔墨线勾画出的轮廓,就是他们的全部了。看得出,安妮塔·婕朗实在追求神似,不是形似,她似乎更希望读者走进两只兔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在他们迷人的外形上流连忘返。应该说,她的目的是达到了,她画活了两只父子情深的兔子。
美国的《出版者周刊》推荐说:“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睡前故事。”
是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不只有一个单纯、温馨的故事,粗大的字体和不断反复的叠句,最适合父母和孩子紧紧地依偎在床上,在熄灯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轻声朗读了。还有什么比告诉孩子我爱你,更能让孩子安心入睡的呢?

团长编号 mw10178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4758  
宝宝生日
2010-08-31 
帖子
4097 

装修日志写手

哪个更适合一岁7个月的宝宝呢。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小小絮的麻麻 的帖子

亲,这几本里边《好饿的毛毛虫》、《你睡不着吗?》、《猜猜我有多爱你》都可以给宝宝看的。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2012424日星期二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jpg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天,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
她没有发现,一只狐狸从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穿过农家院子,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但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自己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了上来,但扑了一个空,栽到了池塘里。萝丝翻过干草垛,狐狸扑了上来,但一头扎了进去。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撒了下来。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但跌到了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但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萝丝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
作品深入讨论
这是一本绝对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图画书。
哈哈,母鸡萝丝悠然自得地去散步了。兜了好大一个圈子,她又悠然自得地回来了。可这位乡下傻大姐完全不知道,她身后已经闹翻天了……
这本书不知为什么会让人想起濒于失传的皮影戏、拉洋片一类的民间戏剧。是的,它就是一出锣鼓震天的乡下小戏。佩特·哈群斯这个英国女人一个人搭起了一座舞台,使出浑身解数,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发生在英国乡下的热热闹闹的情景喜剧。
说到底,这是一个追逐的故事(尽管被追逐的对象不知道身后有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是一个在走动中完成的故事。如果比喻成电影的镜头,这应该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长的运动镜头。佩特·哈群斯为这个故事精心设计了一座移动的舞台,她不单选用了20.3厘米*25.5厘米的横长画面,而且除了最后萝丝归家的一页是单页之外,全部是对开跨页——十三个对开跨页,十三个左右合二为一的横长的场景,带领我们跟随萝丝女士在乡间小道上完成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散步。
不仅仅是拉长了画面,给人一种连贯的、一切都是在散步中发生的奇妙感觉,萝丝和狐狸一前一后处于同一个画面,还增加了一种可笑的对比。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喜剧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佩特·哈群斯把萝丝画得装饰味儿极浓,既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萝丝的头、翅膀及尾巴是黄色的,身体是朱红色的,还用黑笔在翅膀和尾巴上画上了羽毛状的花纹,在身体上画上了点点。至于那只倒霉鬼狐狸,她并没有因为它是一个丑角而丑化它,
反而还把它美化了,画得妖媚无比,一对尖耳朵的轮廓和腿是深褐色的,耳朵和肚子是白色的,身体及长长的大尾巴则是橘黄色的,上面布满了由复杂的圆点、线条和黑三角组成的装饰性图案,就像一个美丽的狐妖。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她画这本书时才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新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实验,不过,咿呀学语的幼儿却接受了这种变形的画法。
佩特·哈群斯真是画活了那只狐狸,你看它的身形,一会儿紧弓,一会儿甩到了天上,一会儿又一个倒栽葱。再看它的表情,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把它的狡猾与贪婪全都写在了脸上……与狐狸相比,只能用“呆若木鸡”这个词来形容萝丝了,它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个姿势,永远半闭着眼睛,永远那么不快不慢地走着,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大祸临头的萝丝,才让整个故事变得好笑起来。
许多人还喜欢这本书的色彩。《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说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是的,是夕阳光,谁头一次看到它时都会被它那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种偏黄的暖色调之中了,佩特·哈群斯自己也曾经说过,她最喜欢黄色。
虽然没有几个字,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页才出现,但佩特·哈群斯是一个真正吃透幼儿心理的人,她把这个无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笑声不断的故事,她甚至还给孩子们设计好了笑的时间,一共有七次!不信你看,当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时,你会笑!当狐狸一头栽进池塘里时,你会笑!当狐狸扎进干草垛里时,你会笑!当狐狸被面粉埋住时,你会笑!当狐狸摔到手推车里时,你会笑!当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时,你更会笑了,而且一笑就是两次!

团长编号 mw10178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14758  
宝宝生日
2010-08-31 
帖子
4097 

装修日志写手

本帖最后由 小小絮的麻麻 于 2012-4-24 17:15 编辑

我想买,你们家卖吗?
宝宝小爱撕书,怕借阅不方便。也想自己保存着。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回复 小小絮的麻麻 的帖子

亲爱的,我不卖书呢呵呵。在当当上买点儿吧,有时候搞活动还是挺便宜的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358  
宝宝生日
2009-03-22 
帖子
202 
2012425日星期三

妈妈的红沙发.jpg

《妈妈的红沙发》
《妈妈的红沙发》是薇拉·威廉斯获得凯迪克荣誉奖的作品。在故事当中可以看出作者借着生活中突发的状况、意料之外的事物,帮助读者从贫乏和不足当中,体现生命真正的价值,这种价值存在于亲人间紧密的情感、朋友间的相互帮助,还有一种永远怀抱希望与善意的人生态度。
  身兼作者和绘者,威廉斯在字里行间散发的温暖,进一步借色彩鲜明、充满童趣的图画渲染开来。她的画有一种平面的图案效果,不讲究空间的远近层次、人物的大小比例,也不刻意展现水彩技巧,反倒是处处保留朴拙的笔触,像是儿童画,或是素人画、民俗画的风格。这样的画风让读者容易接近,很有亲切感,此外,相对于罗莎一家物质上的贫乏,丰富多彩的图画让我们看到他们心灵的富足。画中最鲜艳的就是那张满是玫瑰图案的红沙发,其实红玫瑰的图案还出现在家里许多角落,以及图画的边框上,而小女孩儿的名字——罗莎,原来的意思就是玫瑰。
  威廉斯特别为每个画面设计了边框,而每个边框都和故事内容或是图画的主题有关,比如罗莎去蓝车餐厅,边框就画成蓝色瓷砖;厨房场景四周的边框上出现各种厨具;火灾发生时,边框上有火燃烧;火灾过后,边框上是枯萎的花朵(对比先前画中盛开的郁金香);而说到红沙发时,边框就满是沙发上的玫瑰图案。
  而威廉斯在画面的构成上看似好不经意,其实安排巧妙,比如,小女孩和妈妈买新鞋回家的那一页,母女两人悠闲赏花的姿态和下一页看到火灾狂奔的画面,就很有戏剧性的效果;而她们找到红沙发的那页,家具店的场景左右对称,红沙发出现在正中央,好像女王嫁到般,成为目光焦点。到了最后,照片中的红沙发让一家人亲密地窝在一起,由紫蓝色的背景、星星和月亮衬托,更显得温暖。的确,我们透过威廉斯写故事和画画的笔,好像也认识了罗莎一家,还有他们周围的邻居、朋友,我们分享他们的盼望,也和他们一起走过艰困和快乐的时刻。
                              手打自《生命的力量》宋珮 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每日一本书(经典绘本介绍)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