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2798
- 在线时间
- 60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5-5
- 帖子
- 516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7631
- 精华
- 8
- UID
- 7776033
   
- 妈豆
- 2798
- 宝宝生日
- 2012-08-28
- 帖子
- 516
|

本帖最后由 zihuatanio 于 2014-10-8 10:27 编辑
某天,带着凡希去小卖部前的摇摇椅坐了一次一只”坏了的兔子”,从此后她每天晚上都要去“看望”那只兔子,如果遭到反对便会哭闹;
从某天开始,麻麻问,凡希咱们吃饭好吗?答,不好;麻麻说,咱们穿这件裙子吧,答,不行;咱们去接爸爸吧,不去;
晚上,粑粑要给凡希兜上尿布睡觉,“不兜,不兜,不兜”,顺带着踢脚,粑粑坚持,便会遭到拳打脚踢外加哭闹不止。结果是光着腚把她睡着后,爸爸妈妈也疲倦得睡过去,半夜洪水来袭,第二天只能抱着被子去楼下晒咯;
……
从一岁半后,凡希的以上的叛逆期特征和各种能力就一起并存的成长着,也造成过多次摩擦,但在这个月之前,麻麻基本上是没有大声训斥过凡希,没有真正生气得打过她的。可是在各种压力下,凡希麻麻也有忍无可忍的时候。。。
叛逆期,伤不起
晚饭后,带着凡希在楼下挖沙玩。10点多了,还拿着小铲子一会把沙子堆成小山,一会儿堆成公交车,玩的不亦乐乎;而这边,由于粑粑出差,工作一天疲劳不堪滴麻麻下班还得陪她照顾她,已经哈欠连天精神恍惚了。屡次问凡希回家睡觉觉吧,都被直接拒绝“不回家,挖沙”,强打起精神,撑着耐心地跟她挖了两下后终于决定强行抱走,可在楼梯上便遭遇了顽强反抗,腿脚乱蹬,哭喊着回去挖沙,这执拗的孩子小手直接招呼上了麻麻的脸。
嘿,我这暴脾气,麻麻我从小哪受过这种待遇,直接火大,狰狞着冲着凡希叫了起来,挑衅地打了她屁股一下,怒问“还打妈妈吗?”结果这孩子一边大声哭着,踢着脚,瞪着眼,抬起手,倔强地说“还打,打妈妈”,哎哟喂,这就杠上了,最终抱回家扔在了床上,还在喊着回去挖沙。
可麻麻也委屈得很,想哭,没人安慰,强忍着泪水喂了奶粉哄睡,看着挂着泪珠睡着的孩子又有些愧疚加后悔。后来看《爸爸去哪儿》里曹格在台湾花莲训斥GRACE喝饮料时候情绪崩溃,“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孩子悲伤得嚎啕大哭,那种受挫感失败感,让凡希麻麻感同身受。
熊孩子,打不得
经常听到有人说:孩子得教育,不打不骂不行。尤其是麻麻跟凡希起冲突后,奶奶嘻嘻得出来说“你让凡希服软,怎么可能呢”,姥姥也会说,“这个孩子啊脾气倔得很”,都在那暗示着说我宠坏了孩子,需要教育一下了。
然而,凡希麻麻认为大人打骂孩子就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所有的理由无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无法处理我们的愤怒、无法处理我们的情绪,从而拿孩子出气。曹格情绪的崩溃也是因为白天经历了让他恐惧的跳水,下午没有为孩子抢到他们想要的房子,姐姐自己不愿意出任务,在疲惫得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有飞蛾来捣乱,让他的苦心白费,各种情绪累积爆发。
人无完人,我们都不可能保证自己没脾气,但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让情绪在遇到一个点就爆发、就失控、就歇斯底里。试想一下,那个发怒的自己,是个什么形象?面对最爱的爸爸妈妈,那扭曲得愤怒的面孔是什么样子?孩子心中该有多么惶恐?所以每次当当曹格的两个孩子看到爸爸离去的时候,才是多么撕心裂肺的哭泣,那种被抛弃的惶恐在眼泪里,在看到爸爸后伸开求抱抱的臂膀里。
一个自称“希”的女孩
等凡希麻麻理顺了情绪后,跟她的互动就好得多了,凡希一夜的成长也让麻麻惊讶无比。这个自称“希”的女孩,一会儿抱着麻麻说,希想麻麻了,希饿了,棒棒糖,爸爸给希买的,麻麻跟希玩玩吧。碎碎念着,就这么长大了。
表现一:更贴心了。因为不懂一周要上五天班,早上,凡希童鞋早早醒来,发现麻麻竟然还在身边,睡眼惺忪又满脸惊喜地说,麻麻没走呢,在家陪“希”;可一会儿看着麻麻还是起床洗漱后收拾包包,有些失望滴说,麻麻走了,上班,希和奶奶在家玩,第一次听到她用语言这么完整得表达出她的情绪,麻麻有些高兴也有些心疼。
表现二:语言能力飞速提高。之前统称的“裤裤”“褂褂”,变成了“漂亮裙子”“内裤”“睡衣”,“车车”变成了“大罐车”“挖掘机”“小轿车”“客车”,“喂呦喂呦”变成了“救护车”“警车”……还能说整的句子了,具备了基本得沟通能力。
表现三:独立“工作”能力在创造中迸发。晚上给凡希洗完澡放床上,离睡觉时间还比较早,爸爸妈妈都各忙各的了。只见凡希慢吞吞得把被子卷起来,放到一边,自言自语得说是马,一会儿再抖一下,说鱼,叠一下,变成了大高山,并邀请爸爸到高山上坐坐;一会儿又变成了滑梯,自己坐上,喊一声“咻,下来了”;然后拽一下被角,说“呗,开门了”,自己蹦进去坐下,自言自语地说“太好玩了”,这一套动作下来让爸爸妈妈直接看得惊呆了。
这就是她的世界,她的工作,不需要依赖爸爸妈妈,不受别人打扰的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结语】关于不能打骂孩子,再补充一点,有人说,不打骂他,出去一点委屈都受不了。可胆量是这样锻炼的么?当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时,他第一个想要的是寻求爸爸妈妈的安慰,而不是通过他人、或者**物质来获得慰藉,更不希望在最亲近的父母这里受到伤害。当孩子内心拥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充分的安全感,这种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了,坚持了这个原则,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一下转移注意力、反着说话、把任务变游戏、幽默化解等方法,叛逆期的那些小情绪就好处理多了。
-
嗯,这是她自己的要求:“妈妈,坐石头上,拍个照”
拍照会主动摆pose了
本月三大爱好:挖沙,坐摇摇车,玩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