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94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妈豆
30  
宝宝生日
 
帖子
1#
发表于 2017-9-27 11:3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大家好,我是扫地妈妈,是一名全职妈妈。
今天开始,我会在这里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
希望和你们一起成长。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1

妈豆
30  
宝宝生日
 
帖子
给新手爸妈的几点建议:
第一次当父母,
大家是不是都有点方?
因为,
我们并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
就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
直接升职成为了别人的爸妈。

没有关系,放松心情。
扫地妈妈总结了几点建议,
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一、无论宝宝多大,在思想上把宝宝当作一个成年人,以此为前提来感受宝宝的喜怒哀乐。

比如,很多妈妈纠结一个问题:孩子哭了,要不要马上回应?

我的回答是:要。

为什么呢?

试想一下,如果你正在因为任何原因而哭泣时,希不希望第一时间得到亲人的安慰?

一个大人在心情不好或者生病难受的时候,都需要亲人做出回应,何况是那么小的宝宝。


二、尽信书不如无书。

有关育儿的书籍有很多,且分为不同的流派。

比如一派是亲密育儿,另一派是程序育儿。
一派主张婴儿哭了要第一时间及时作出回应,另一派主张婴儿哭了不要马上回应,延迟一段时间再回应。

而大部分育儿书中的观点,只是基于作者自己的想法,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科学的,正确的。

事实上,也不存在完全百分百科学的育儿方法。

最完美的育儿方法,一定是父母在看过了很多育儿书籍之后,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后选择的适合自己孩子的一些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正确性。

一旦发现某种方法其实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或者违背了母性的本能,不是以爱为前提,就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正。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种育儿方法,以后扫地妈妈还会在公号里分享一些自己总结的育儿经验和方法,也希望各位朋友们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辩证地看待。


三、有关育儿的知识很多很杂,请放慢心态,不要心急,可以边用边学。

比如,宝宝满月前,就只关注满月前的一些知识,做好相关的应对就好。

最多再超前看看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做到提前预习,心里有数就可以了。


四、请尽量戒掉完美主义的性格。

比如,大家都认为顺产对宝宝和妈妈来说才是最好的生产方式。但是,由于某些**的原因,有些妈妈不得不选择剖腹产,那么也不必太过纠结,只要最后结果是母亲和宝宝都健康平安,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再比如,每位妈妈都知道,母乳是一岁前婴儿最健康的食物。可是,很多妈妈会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那么也希望妈妈们可以欣然接受,不必太过苛责自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父母都会犯错,这是一定的。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边学边纠错的过程。

尽量调节自己的心情,允许自己偶尔犯错,用一种愉快的心态来养育宝宝,对宝宝来说就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1

妈豆
30  
宝宝生日
 
帖子
新生儿最常见的皮疹和胎记,新手妈妈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鹳咬痕或天使之吻

鹳咬痕来源于西方白鹳送子的传说。传说中,白鹳是送子鸟,它落到谁家屋顶造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为这种色斑发生的位置常见于传说中婴儿被鹳嘴衔着的背部和颈部,故此得名。

“天使之吻”指的是发生在婴儿眼皮的色斑,是传说中天使亲吻婴儿的部位。

实际上鹳咬痕或天使之吻只是一些或深或浅的红色斑纹,最常见于婴儿的鼻梁,下颌、上眼皮、脑后以及颈部。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胎记,在浅肤**种的婴儿身上尤为多见,通常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


二、蒙古斑

蒙古斑属于胎记,面积差异很大,但表面都很平滑,因为含有过量的色素,所以呈现棕色、灰色甚至蓝色(像淤青)。最常见于背部或臀部。

蒙古斑很常见,尤其是在深肤**种的婴儿身上。通常在学龄前会消失,不需要治疗。


三、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

这是一种小疱疹,通常在出生时就会出现。皮损位于颊、额、颈、背下部和臀部,也可见于头部、掌跖和下腹部。

呈脓疱或水疱状,周围无红晕,直径0.1~0.3cm,脓液中有中性粒细胞,培养无细菌生长。

脓疱破裂后周围可见领口状鳞屑,中心色素沉着,脓疱在1~2天后干燥结痂。大部分留下类似雀斑的黑色色素沉着,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无全身症状。

有些新生儿出生时只有遗留的黑斑,说明他们在出生前已经出过疱疹。

虽然脓疱性黑变病比较常见(尤其是深肤**种的婴儿),属于无害的新生儿皮疹,但仍需要请医生对所有疱疹状的皮疹进行检查,确认不是由某种感染引起的。


四、粟粒疹

粟粒疹是一种很常见的新生儿皮疹,是一些由皮脂腺分泌物造成的小白头或黄色点点,分布在新生儿宝宝的面颊、下巴或整个鼻头。

有的宝宝只有几个,有的宝宝则可能有很多粟粒疹。

这种皮疹不需治疗,通常会在出生后2~3个星期之内自行消失。


五、痱子

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夏天婴儿最常见的一种皮疹,通常称为“热痱子”或“热疹”。

痱子虽然常出现在炎热或潮湿的天气,但也有可能因为婴儿被包裹得太多而出现。

这种皮疹可能带有细小的汗疱和(或)小红点,最常见于皮肤褶皱处和被包裹的地方,通常几日内会消失。


六、中毒性红斑

常简称为“毒性红斑”,又称新生儿荨麻疹、新生儿过敏性红斑、新生儿红斑,是一种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常见的短暂性新生儿皮疹。

多数在出生后4天内发病,少数出生时即有,最迟约2周,病因不明。

皮损有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有些可先有弥漫性红斑,随后出现有坚实的基底红晕的1~3毫米淡黄或白色丘疹和脓疱,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

除掌跖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臀、背、肩等受压处,数目或多或少。皮损可在数小时后退去,不久又重新发出,无其他全身症状。

通常经过7~10天自愈,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七、毛细血管瘤

新生儿毛细血管瘤是由皮肤中大量纠结的血管造成的凸起状红斑,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至2个月内出现,在出生后一周左右,毛细血管瘤可能呈白色或灰色,然后变成红色。

虽然经常在一岁内会变大,但大多数不经治疗也会在学龄时自行萎缩,而且差不多完全消失。

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的新生儿毛细血管瘤可能具有危险性,需特别留意。


八、葡萄**痣

多见于脸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大块。

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未经治疗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来自[移动wap版]
轩轩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豆
10360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2742 
|扫地妈妈 发表于 2017-9-27 11:30
大家好,我是扫地妈妈,是一名全职妈妈。
今天开始,我会在这里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
希望和你们一起成长。 ...

欢迎欢迎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扫地妈妈和大家一起交流育儿知识和经验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