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30
- 在线时间
- 0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9-27
- 帖子
- 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30
- 精华
- 0
- UID
- 66152801

- 妈豆
- 30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
|
新生儿最常见的皮疹和胎记,新手妈妈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鹳咬痕或天使之吻
鹳咬痕来源于西方白鹳送子的传说。传说中,白鹳是送子鸟,它落到谁家屋顶造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为这种色斑发生的位置常见于传说中婴儿被鹳嘴衔着的背部和颈部,故此得名。
“天使之吻”指的是发生在婴儿眼皮的色斑,是传说中天使亲吻婴儿的部位。
实际上鹳咬痕或天使之吻只是一些或深或浅的红色斑纹,最常见于婴儿的鼻梁,下颌、上眼皮、脑后以及颈部。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胎记,在浅肤**种的婴儿身上尤为多见,通常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
二、蒙古斑
蒙古斑属于胎记,面积差异很大,但表面都很平滑,因为含有过量的色素,所以呈现棕色、灰色甚至蓝色(像淤青)。最常见于背部或臀部。
蒙古斑很常见,尤其是在深肤**种的婴儿身上。通常在学龄前会消失,不需要治疗。
三、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
这是一种小疱疹,通常在出生时就会出现。皮损位于颊、额、颈、背下部和臀部,也可见于头部、掌跖和下腹部。
呈脓疱或水疱状,周围无红晕,直径0.1~0.3cm,脓液中有中性粒细胞,培养无细菌生长。
脓疱破裂后周围可见领口状鳞屑,中心色素沉着,脓疱在1~2天后干燥结痂。大部分留下类似雀斑的黑色色素沉着,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无全身症状。
有些新生儿出生时只有遗留的黑斑,说明他们在出生前已经出过疱疹。
虽然脓疱性黑变病比较常见(尤其是深肤**种的婴儿),属于无害的新生儿皮疹,但仍需要请医生对所有疱疹状的皮疹进行检查,确认不是由某种感染引起的。
四、粟粒疹
粟粒疹是一种很常见的新生儿皮疹,是一些由皮脂腺分泌物造成的小白头或黄色点点,分布在新生儿宝宝的面颊、下巴或整个鼻头。
有的宝宝只有几个,有的宝宝则可能有很多粟粒疹。
这种皮疹不需治疗,通常会在出生后2~3个星期之内自行消失。
五、痱子
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夏天婴儿最常见的一种皮疹,通常称为“热痱子”或“热疹”。
痱子虽然常出现在炎热或潮湿的天气,但也有可能因为婴儿被包裹得太多而出现。
这种皮疹可能带有细小的汗疱和(或)小红点,最常见于皮肤褶皱处和被包裹的地方,通常几日内会消失。
六、中毒性红斑
常简称为“毒性红斑”,又称新生儿荨麻疹、新生儿过敏性红斑、新生儿红斑,是一种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常见的短暂性新生儿皮疹。
多数在出生后4天内发病,少数出生时即有,最迟约2周,病因不明。
皮损有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有些可先有弥漫性红斑,随后出现有坚实的基底红晕的1~3毫米淡黄或白色丘疹和脓疱,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
除掌跖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臀、背、肩等受压处,数目或多或少。皮损可在数小时后退去,不久又重新发出,无其他全身症状。
通常经过7~10天自愈,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七、毛细血管瘤
新生儿毛细血管瘤是由皮肤中大量纠结的血管造成的凸起状红斑,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至2个月内出现,在出生后一周左右,毛细血管瘤可能呈白色或灰色,然后变成红色。
虽然经常在一岁内会变大,但大多数不经治疗也会在学龄时自行萎缩,而且差不多完全消失。
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的新生儿毛细血管瘤可能具有危险性,需特别留意。
八、葡萄**痣
多见于脸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大块。
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未经治疗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来自[移动wap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