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242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妈豆
22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20 
1#
发表于 2018-4-2 09:3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前两天与高中同学聚会吃饭,平时光鲜亮丽的班长竟然有些憔悴,在大家七嘴八舌地盘问之下,她叹了口气道:“我儿子一天到晚不听话,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打架,回家还要跟爷爷奶奶撒泼,作业不好好写,奶奶劝了两句,立刻就哭了。”

班长结婚结得早,平日里工作也很忙,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都是由爷爷奶奶在照顾,她和老公每天下班回家很晚,连跟孩子说晚安的时间都没有。

年轻父母仿佛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繁忙压力无处可泄,回家后总是耳提命面地“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要听话,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在叛逆期,却从不跟他进行交流,不注重孩子的成长教育。

孩子对家人大呼小叫、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焦虑易怒,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父母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因为孩子的成长在童年时期与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做到这五件事,还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更和谐的家庭环境。

1、独立自主


当下的10后独生子女比例不小,每个小朋友从小便是被捧在手心里怕融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随着孩子的成长,更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是必要的。比如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今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今天想吃什么样的晚餐等等,给孩子做决定的自由,再将他们可以做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

孩子年龄开始增长,能力也逐步增加,做决定的同时让他去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任务,使孩子有完成任务的骄傲感,提升自信心和自律感。

2、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这四个字首先就包含了一个现代人常常忽略的思维方式,繁杂纷乱的世界中,大家都忙于展示自我,忙着表达自己,却忘了有些时候也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更不用说把这份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需要你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之上,你才能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不仅需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还需要摒弃浮躁的思维方式。

3、有效沟通


人类的心理是这样的,一切禁止行为都意识着加强,越是禁止,就越能激发起人内心深处的反抗抵触情绪。因此,在与孩子的教育沟通之中,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放下焦虑气愤等情绪,来好好进行沟通。

教条式或者粗暴的言论都会让人感到不愉快,公正、客观、具体的信息会降低产生这种心理的可能性,无需用父母的身份来施压,而是轻言细语地表达出这件事的看法,孩子并不是听不懂的。

4、接纳自我



学会接纳也是父母应该学习的课程,从每个生命开始之初,我们看到孩子的第一眼,便接受了他,他出生时的模样等等。而孩子越来越长大,却往往想让他往自己想要他成为的样子去培养他,逼迫他。

接受对事物观察能力细致的他,接受因胆怯害羞而不敢在众人面前歌唱的他,接受因个子太小没能加入校篮球队的他,而不是嫌弃他各个方面没有做到你所要求的。

自我接纳,是人对现实自我的一种积极态度,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自我,但也有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耗费了许多自卑和自我怀疑的忐忑不安,这不是父母应该强加给他们的人生。

弗洛姆说,“我希望我所爱的,能够按自我的意愿,依其自我的方式生长和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

5、提升情商


人除了智商之外,情商也非常重要。智商由遗传而得,但情商主要是通过后天进行培养的。3-12岁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期,对于孩子成绩的提高有不错的效果,更有助于他们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情商非常重要,越早提高情商,可以让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良好的情商技巧和知识才干。

从各类客观方面得出结论,作为父母应当从小开始适当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能更自信、健康地成长。可能还有些父母不知应当如何开始儿童情商教育,也可以选择由专业老师来培养孩子的情商,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也给家长们一些教育方向的启迪。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这5件事, 作为父母扪心自问做到了没有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