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回复: 7 | 浏览: 619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768  
宝宝生日
2017-02-10 
帖子
542 
把经验教训写在前面


1、孩子嘴里有一点水泡一定要重视,(后来孩子爷爷说,在发烧之前孩子嘴里好像是长了一点东西,我们晚上回来也

没注意)
2、注意卫生注意卫生注意卫生;
3、手足口马虎不得,直接去靠谱的医院检查,验血最靠谱;
4、没有查清楚情况前,尽量别贴中药贴;
5、打手足口疫苗。我们还没来得及打,因为之前的疫苗事件耽搁了一下。孩子有个同龄的小姐姐,打了疫苗,这次也

是发烧,嘴里长疱疹,但是没有发展成手足口;
6、他俩应该是一块出去玩,接触了患了手足口病的宝宝,这个季节带孩子出去一定要观察别的孩子的情况。尽量少玩

其他孩子的玩具,我们家老人就喜欢带着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吃吃吃,玩玩玩的
7、可以不打吊瓶尽量不打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768  
宝宝生日
2017-02-10 
帖子
542 
上个周五孩子突然发烧,一烧就烧到39度以上。我在上班没时间回家,让孩子爷爷奶奶给他吃了退烧药,温度很快降下
来了。期间让孩子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一有问题就去诊所,小诊所就在我们楼下。
当时怀疑是头一天晚上半夜把空调关了,把孩子热着了。
下午提前下班回家,走到半道上,接到电话孩子又烧起来了,又送去诊所。医生检查了一下,发现孩子嘴里起了疱疹,
疱疹性咽颊炎!然后医生给贴了好几帖中药贴。我一听有点不乐意,因为之前孩子不舒服,那个医生就喜欢贴中药贴,
但是又贵又没什么作用,孩子还特别不喜欢贴,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在电话里什么也没说。
到家之后一看孩子不光嘴上,腿上手上背上一片片的小疙瘩,一下子被中药催出来了。老人说,医生说了可能贴了会过
敏。这还得了我给一下全揭了。隔了一会,看起来好像疹子消了一些了,我们以为是过敏,就没管它了。晚上孩子发烧
也再没烧到38度以上。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768  
宝宝生日
2017-02-10 
帖子
542 
第二天,孩子已经不少了,但是身上的疙瘩还没有下去,有的小点点发展沉了小水泡。担心是手足口病,但诊所医生说不是。有点不放心,小诊所是不能去了,就带孩子去了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的医生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了,看起来经验丰富,感觉还是值得信任的。之前也来看过一次。

给医生说了情况,也让他看了孩子身上的疙瘩和水泡。他说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只有手上、脚上和嘴上有。但是孩子全身都是,后背上,屁股上都是。他说是过敏,给开了抗过敏的药和抗病毒的药。回来之后,稍微放心一点。给孩子吃了药,到了下午孩子身上的疙瘩一点没好,好像还在继续长。水泡也多了起来。虽然精神很好,玩得也挺开心,但是睡觉睡着睡着会突然惊醒,会哭闹一阵,感觉还是不舒服。
但医生信誓旦旦说不是手足口,就打算先吃药观察一下。毕竟孩子也不再发烧了。到了晚上红疙瘩更多了,水泡锃亮。
孩子睡觉之前有点哭闹,中途也起来哭了一阵。
在手机上查了下,怀疑还是是出疹子。连续高烧,烧退出疹子。网上说除了疹子就好了,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百度
的信息不可尽信。


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豆
3768  
宝宝生日
2017-02-10 
帖子
542 
本帖最后由 越rongrong 于 2018-8-15 12:13 编辑

今天早上一看,疙瘩有点发黑变小,也没新的长出来,孩子醒了也不再哭闹了,看来是真的好起来了。
医生说大的水泡还得十几天才能好,慢慢调理吧。也还得隔离两个星期,不能让他跟其他孩子接触。


我们是一直没让孩子出门的,在这里也想提醒一下其他的宝妈,尽量不要带孩子出门吧,毕竟传染性比较强的。
微信图片_20180815121550.jpg
QQ截图20180815121629.png


小高子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5656  
宝宝生日
2005-01-01 
帖子
1350 
手足口病期间肯定不能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啊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妈豆
12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23 
不能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孩子手足口病第五天,得了手足口一定要去大医院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