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70
- 在线时间
- 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0-30
- 帖子
- 1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72
- 精华
- 0
- UID
- 3649283
  
- 妈豆
- 7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帖子
- 11
|

新人!先报个到啊!1wanwan611
这个话题好像有点严重,如果我硬要把绘画与孩子的性格扯在一起似乎要拿出充分的理由。1wanwan011
在想说这些之前我没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这些,只是一些推测,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大量的时间做保证去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重申一下,以下只是推测,是根据自己理解的东西做的一些没有实际根据的判断,如果这可以成为事实我希望为此做出必要的努力。1wanwan201
少儿绘画公认的被人看成是孩子由儿童画向成人素描的过度期,从技法的角度来讲这势必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于是人们在教孩子画画的时候首先要他们从技法上抛弃所有的儿童画痕迹,把素描做的彻底。这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可以让孩子先养成手的能力然后再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这样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试图改变这些,但好像又有很多东西说服不了自己,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是!
我无法在段时期内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我的每节课带来的后果或许不是孩子的进步,至少每个人看来都不是那么的明显,于是我每每想从事这样改变的时候总是找个合适的机会偷偷的进行,在传统的技法教学中渐渐的向孩子传达我的思想。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李阳的疯狂英语,我觉的他的教学方法跟美术有着相当大的联系。1wanwan171
回头想想我们在学母语的时候完全是在自己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也就是说父母可能因为孩子的第一个词而感到无比的兴奋,然后他们在每天重复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记录着孩子的词语练习,或许在经过反复理解之后他们学会了整个句子,一至于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就能用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是这个时候你想让孩子把这些东西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可是有了相当大的难度吧。
现在我们在看看上学以后我们对英语以及其他外语方面的学习情况,边练习简短的字母发音,写法还有语法等等类似的东西,这样看来我们做了比小时候学说话多出三倍的工作,而这个结果能导致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对这些东西失去了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声明一点:我绝对不是李阳的托),以至于后来又想到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韩国人写的,我忘了作者的名字了,书名叫《千万别学英语》,名字起的很好,相对于促销的手段,我宁愿相信这是作者想以此来吸引读者获取更好的学习方法。他们的相似点就是像小时候学母语一样,先会说,再去读或者写。我想到这里看到此文的人大概都有个了解了。
非常抱歉前面的导入语用了太大的篇幅1wanwan341 ,我本来想把那些穿插在文章中间,可是我不认为自己有那个能力去处理好文字之间的关系,所以以下才说到关于少儿绘画的观点。
我一直以来认为对孩子最理想的教学模式首先是绘画意识的传达,就像学语言一样,我们首先有了意识,才能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与人交流的语言,绘画,音乐,舞蹈等等一切可以表达自己的表现形式。
那么什么是绘画意识?其实这个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一直在讲这些,但是我那时候一直都没有找到确切的词语来说明这个词,但是我们又似乎都明白他的意思,好像如果有人说了这个你还不懂的话那将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于是我把他定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汇。
我觉得绘画意识实际上是一种冲动,在画之前首先有了要画冲动,而这个冲动的形成又是由适当的观察,较为理性的分析(在没成为大师之前我们做的这些都是必须的,这也是技法训练的一个必要过程,这点我相信与画家都是需要灵感跟激情的这点是互相不冲突的),甚至还要包括最后的效果处理等等。有了这么一个过程,我想我们可以有冲动画画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以上的问题是怎么个性格养成联系在一起(有点郁闷,似乎写到这里才是真正的重点,我不是语文老师,请看到此文的人不要以此来笑话我的写作技巧)。
第一、否定技法训练,从构图、控制画面开始,让孩子首先把自己的每张画纸都当成是一幅完整的作品,或许孩子在刚开始接触素描的时候更想画的是像素描的画,我觉的我们现在做的不仅仅是关于绘画的了,画面的控制和构图的理解可能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让他们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看的更广泛,不至于仅仅盯住一个小小的问题想不开钻牛角尖。
第二、正确的观察方法,想来想去还是把观察放到了第二位,因为我觉得孩子不会像我们一样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所看的事物,相对于这条来说,他们更容易掌握自己心里的美感,形式上的构图上的,直到最后画面的控制。这个时候我们会教他们怎么去理性观察要画的东西,自己的观察角度,物体内在的构成,与光线的关系等等一切可以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儿童画的手法。这期间他们或许会养成更理性对待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分析他们并做出必要的判断。对于性格的养成这点似乎脱离了绘画的本质(感性),个人认为这是不冲突的,因为感性的绘画也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一定技法的掌握上来完成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第三、技法的训练,上面两点是个相当长的过程,导致的结果也会让很多家长都不满意,因为这样的训练或许不能让孩子拿出一张像样的素描,我想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培训机构或者学校都不敢冒险的理由吧。技法的训练我们可以从传统的结构,单体到组合体,然后是调子单体到组合体。后面应该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素描教学了。
以上三点是不是应该与语言的教学有某种相似性?
仔细看下第一二条,我们应该不难理解绘画对孩子的帮助,我想这些就够了。
如果认为上述的那些不足以成为孩子成长必要经历的话,那么咱们来看一个小的例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教育里面,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看到一条,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或者被凳子绊倒的话,大部分家长会以最快的速度过去一边哄孩子一边说那讨厌的凳子或者地板,责备它们骂他们打他们,这些我们都演的特别像,因为我们要摆脱孩子的现状,哄孩子不哭我们利用一些手段,而刚才说的这个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以至于我常常把我们现在总是出现的问题归结与此,迟到了我们会找理由说明原因,做错了事或者不能完成预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又找很多理由推脱,如果这是潜移默化小时候受家长影响形成的这些,我想以上我说的那些绘画方法是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把孩子变的更为强大而不是总是为自己的过失找些没有必要的理由。
在我做了必要的训练记录和得到更有力的证明之前,以上的种种理论请当成一个笑话来看。
好了!就啰嗦这么多了,最后祝坛子里的妈妈宝宝们 健健康康! 快快乐乐!1wanwan3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