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14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硕硕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951  
宝宝生日
2010-12-08 
帖子
621 
1#
发表于 2013-1-28 20:1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偶然在一论坛上看到这样一贴,觉得写的真好,最起码我是十分十分的认同,亲们觉得呢?
婆媳之间既无亲情(血缘关系),又无爱情(肌肤之亲)。只有具有以上两种情感的人在一起相处,比如是父母和孩子这样的三口之家吧。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因为彼此在感情上有自动愈合的功能,才会主动地原谅对方。相互不必设防,心底坦然。这一点是人性决定的,与一个人后天养成的习惯、性格还有道德品质无关。而婆媳、翁婿之间,根本不具备组合成一个家庭的这一先决条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世同堂”这一抹杀人性的糟粕理念害了现代的年轻人。比如,受这种糟粕理念的影响,在中国就有一个荒唐的话题:母亲和老婆都掉到河里,该先救哪一个?很难回答,是吧?因为这一问题导致离婚的夫妇也不再少数。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样荒唐的场面出现?一个男人,如果还和妈妈在一起,实际就还是个没独立的男孩。就还承担不起娶妻、生子的责任。如果已经建立自己的家庭,救老妈的责任是老爸而不再是自己(对于女方道理也一样)。我们现在年轻人经常苦恼的所谓的“家庭”矛盾与纠纷,实际应该称之为“复合家庭”之中的问题。家庭问题通常出在“复合”这一点,而不在于家庭本身。换句话说,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或者这个家只有依靠丈夫受“夹板气”才能勉强维持。那还是我们本应该温馨的家吗?我们的年轻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对的。做长辈的承受不了孩子离开的那种失落感,想继续关心子女的生活,也无可厚非。但这些应该是小家庭与“老”家庭之间的事。注意,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不要一厢情愿地坚持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思想上要做到泾渭分明,才不会鸡和鸡毛一锅煮,弄得最后不可收拾。事实上,男方父母是一家,女方父母是一家,小两口带着孩子又是一家。亲情归亲情,孝敬归孝敬,关怀归关怀。彼此尊重,才是最符合人性的事情啊!即便需要一方的老人照料小孩,那也要定位在家庭之间的互相帮助这一点上。作为我们老一辈的人,不要老想着回报,其实子女们能将我们的孙辈抚育、培养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啊。对于他们的小家庭,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播种而不是嫁接。一方面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比如在美国,年轻人在结婚前通常已经离开父母,并且在经济上独立。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总体地看,人们也能看得更开些了。由于家庭“复合”带来的所有社会问题与危害终将被人们彻底认识清楚。

妮妮de麻麻~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5120  
宝宝生日
2010-12-31 
帖子
3687 
中国的孩子们独立不了啊
现在基本上是三个家庭共同供一个房子,呵呵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豆
8206  
宝宝生日
2011-04-28 
帖子
1962 
尛束负孒~ 发表于 2013-1-28 21:31
中国的孩子们独立不了啊
现在基本上是三个家庭共同供一个房子,呵呵

羡慕啊,我们是自己供,那叫累啊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豆
8206  
宝宝生日
2011-04-28 
帖子
1962 
happy硕硕妈 发表于 2013-1-28 20:10
偶然在一论坛上看到这样一贴,觉得写的真好,最起码我是十分十分的认同,亲们觉得呢?婆媳之间既无亲情(血 ...

有道理啊,多少老人整天想着孩子们的回报啊
妮妮de麻麻~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5120  
宝宝生日
2010-12-31 
帖子
3687 
回复 姚荷露 的帖子

我说的是当前的一种现象
亲羡慕我啥,呵呵
小土豆的娘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24161  
宝宝生日
2011-09-05 
帖子
4301 
有道理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婆媳关系何以至此,认同的姐妹们顶起来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