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763
- 在线时间
- 36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0-22
- 帖子
- 123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679
- 精华
- 0
- UID
- 8840227
    
- 妈豆
- 763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23
|

这里说的对音乐的兴趣,其实更准确的讲是塑造孩子良好的音乐修养。因为古典钢琴的学习,表面的核心是演奏技术,但最终我们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为目的的,所以如何在学琴之路上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的通过演奏技术的提高而塑造良好的音乐修养,便成为问题的关键。有很多琴童家长在实践中已经慢慢意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比如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有家长分享经验说,可以带孩子多听一些现场演奏会,真心的鼓励与倾听孩子们演奏的音乐作品等,这些都是很实用的做法。
先来谈一谈带孩子去听现场音乐会。
可能一说到这很多家长要倒苦水,孩子根本坐不住,总是想说话、玩闹,要么干脆睡过去,听完回来好像也没有对学琴有什么帮助。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们在音乐会中,是一群比较特殊的小观众,他们不像成人有较成熟的欣赏能力,当他的大脑开始闪烁“听不懂”的信号时,孩子们自然就开始了各种精力不集中的表现。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比较成功的经历。那是前年在厦门,我带同样学钢琴的侄女去听朗郎的钢琴音乐会。去的路上,上小学二年级的慧慧就跟我玩笑,说她一般听音乐会前半场还蛮新鲜,后半场基本就是睡觉啦。朗郎的音乐会很具商业化,不像传统的室内音乐会要求绝对安静的欣赏氛围,露天的体育场里,我们望着汽车模型般大小的三角钢琴,开始了这次音乐会之旅。由于我们的悄悄话并不会影响到别人的欣赏效果,所以我便开始边听演奏,边给她讲作曲家的故事,曲目风格,表达的意义等。这种方式好像孩子很喜欢,她很认真的去辨别不同乐句中所传达的情绪,钢琴独奏与乐队协奏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音乐会结束后,孩子很兴奋的告诉我,这是她听过的最有意思的音乐会。显然,孩子带着兴趣点去听,主动去发掘,自然效果跟结果都好一些。
这里我可以跟家长们分享几点我对于听音乐会的建议:
·首先,如果是音乐厅形式的室内音乐会,家长们是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欣赏音乐会需要一个相对严肃、安静的氛围。安静而专注的聆听,是对音乐家的一种尊重,而且也不会对周围的听众造成困扰。即使孩子一时还做不到完全的专注,他也会在您的提示下,有意识的维持好自己的秩序。
其次,家长们可以带孩子早一点到场地,在拿到曲目单后,带孩子一起“研究”一下。也许曲目单的作品,有时连专业的钢琴老师都会觉得生僻,但是现在如此发达的通讯科技,应该不会让家长们觉得困扰。我们可以随时拿出手机上网,与孩子们分享相关作曲家或者作品的专业分析。你大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遍成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带着一点“准备”跟期待去迎接即将开始的精彩演奏,孩子的兴趣自然会高。其实这样有一定理论铺垫的欣赏,是最生动也是最有效果的音乐素养课,有心机的家长,完全可以将这种新鲜延续到音乐会后,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同一位音乐家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音乐作品,如果孩子们在“猎奇”的过程中,主动的提出了疑问,还可以跟自己的专业老师进行互动,更是让现场效应进一步的发挥作用。
有些家长会认为,音乐会的曲目大多都是难度很大很复杂的乐曲,根本跟孩子现在学的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的确,能够够得上演奏级别的作品,大多规模比较大,要求的演奏技术也很高,这样的作品好像看似与孩子们的“钢琴作业”没什么关系,但是钢琴演奏之所以称之为一门艺术,正是在于它演奏技巧背后所表现的丰富的音乐内涵。我们不能要求音乐会欣赏像“特效药”一样对孩子的钢琴学习立竿见影,但我要强调的是,音乐赏析的必要性。或许同样一首作品,每一个人所产生的共鸣是不同的,孩子随着学识与经历的丰富,也会对音乐产生越加深刻的见解,这也正是钢琴艺术的魅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