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理误区 1.
见热即退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稍有发热,就滥用退烧药,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在没有弄清发热原因之前,轻易退热,常会掩盖病情,降低幼儿抗病能力,对诊断和治疗都十分不利。 2.
见喘即平 有些家长见宝宝稍有咳喘,就盲目应用氨茶碱类平喘药,以期迅速达到平喘之目的。岂知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氨茶碱虽说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但小儿不宜轻易使用,因该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有高度兴奋作用,用药后很容易使小儿兴奋过度,心动过速。再加上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极其接近,故用量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更不要轻易应用氨茶碱类药物以平喘。 3.
见泻即止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稍有腹泻也不管什么型的腹泻,一律服用止泻药物,甚至输液,岂不知盲目用药又会加重孩子肠道菌群的严重失调,有些孩子就会出现腹泻时好时坏的现象发生,水泻加重,迁延难愈,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小儿推拿除母乳性腹泻以外的各种腹泻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不用任何药物来辅助治疗,包括菌痢在内。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稍有不愿吃饭即强迫喂食或服用一些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岂不知此时小儿或因伤食因湿热困脾或因脾胃虚弱,不耐乳食等各种原因而出现拒食。此是小儿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家长盲目喂食与服药,使小儿的脾胃进一步受到伤害,严重的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免疫力降低。 5.忽略保健调理 平时有些家长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总存有侥幸心理,如小儿出现睡眠欠佳,食欲下降,大便恶臭,小便赤黄,口气臭秽,伸舌舔物,目赤口呆,烦躁易怒,手足心热,夜汗过多等一系列小的症状时采取观望的态度,一度导致小儿发病时,又惊慌失措,病急乱投医,结果导致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增加家长精神和经济双方面的负担。小儿推拿防病大于治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防未病而治已病”小儿推拿保健的真正目的不是不得病,而是通过小儿推拿增强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是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小儿能够自我抗病,少得病为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