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三个穴位,脚上有一个穴位,背脊上还有一个穴位,一共五个穴位。 1、第一个穴位是叫脾经穴,脾经是在拇指的侧面,大鱼际这边,穴位的定位是从指根到指尖,沿着这个脾经的穴位来回推,频率大概是一分钟200次左右,如果是3岁以下的小朋友我们会推300多次,大点的六七岁的小朋友,根据积食的程度,我们会推到500到800次。这样做的好处是补脾经,有健脾和胃消食的作用。
-
-
2、第二个穴位是内八卦,内八卦的穴位的位置是在手掌。定位是以掌心为原点,掌心到中指指根三分之一为半径的一个圆。简单来讲就是手掌表面的圆圈位。
-
操作手法是运内八卦,顺运内八卦,左手的话就是顺时针,顺运内八卦有消食的作用,频率大概是150次一分钟。1岁多的小朋友按肚子是比较难配合,按手的话,即便他睡着了都可以操作,不会把他弄醒的。
-
3、第三个穴位是四横纹,四横纹是手掌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指根交界的这个纹。推四横纹是来回推,大概是按三百到五百次。200次一分钟。作用是调中利气,消食和胃。
-
4、另外,腿部有一个穴位是足三里,在膝盖下面三寸的位置,按揉足三里。两边穴位,一边按揉200下,足三里是胃经上面的穴位,有健脾和胃,助消化的作用。
-
5、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穴位,就是捏脊,从小朋友背脊的尾龙骨端到大椎穴,这条线,从下向上捏。大概捏10-15次,手法轻一点,捏到微微发红就可以了。捏脊是有健脾益肾的作用。
-
如果是轻度积食,基本上按一次胃口就开了,但是家长的喂养方式一定要纠正过来,才能维持长期的效果。
|